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尤拉 《今日上海》2009,(10):58-59
即便隔着一道海峡,两岸的人文渊源依然同宗同源。这一点在两岸的美食文化上得到了体现。在上海,近年来台湾餐饮业的繁荣有目共睹。上海人以包容、友爱的姿态,享受着来自祖国宝岛的美味。掬一把思乡之情,台湾美食之旅就在上海启程了。  相似文献   

2.
江丽容 《前沿》2014,(21):215-216
万里长江第一镇李庄,抗日战争时期曾与成都、重庆、昆明一起被列为后方四大抗战文化中心。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李庄这个原有人口不足一万的小镇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特殊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中国李庄在抗战时期的跨文化交际作用。  相似文献   

3.
“装”字被一些舆论用在了北京律师李庄的身上,一说他能“装”钱; 一说他能“装”本事; 一说他被“装”在了一个圈套里; 一说他被自己“装”进了“经验”里。 尽管众说纷纭,世人都想沿着李庄案件行进不远的足迹,辨明事理,寻找真相。  相似文献   

4.
在台湾怀旧寻幽,彰化鹿港是一个绝佳的地方。我哼着罗大佑"鹿港小镇"和邓丽君"小城故事"的怀旧旋律,穿梭在这座迷人的小镇街头,感受着鹿港的纯朴与沧桑,沉浸于古镇的文化气息中,也徜徉在小镇的名胜古迹里。这座位于台湾西部海岸的小镇,曾是历史显赫的文化古城,宛若一座"露天古迹博物馆"。漫步鹿港小镇街头,只见满街游人如织,摩肩接踵,扶老携幼,访古迹、品美味。这座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小镇,虽风光不再,却魅力依旧。古色古香的文物,出神入化的传统技艺,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传承,无不展示着鹿港曾经的风华,令人神往。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7,(21)
<正>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里,"两岸"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热词之一。譬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有关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主要有三段话。在这三段话里,"两岸"一词17次出现。偌大个中国,为甚地分两岸?用佛家《景德传灯录》里的话说,此一问最苦。"两岸"一词,载不动许多愁也。1895年3月23日签订、4月14日换约的《马关条约》是中国人的国耻。约之第二款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7,(2)
<正>传承中华文明加强两岸联结两岸文化交流潮流势不可挡2016年,是两岸关系的"变"之年,岛内政局风云变化,民进党全面执政,开始推行了一系列"去中国化"政策,妄图切断两岸的历史与文化联结,从根本上切断中华文化与台湾的联结。而这,仅仅就是为了实现一小部分人的"台独梦"。"去中国化"本就是一个伪命题,"文化台独"没有任何生长的基础。泱泱大国,传承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早已随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根植进每一位炎黄子孙的血脉里,如今,传统佳节、孔孟之道、书法绘画、民族习俗……这些一个  相似文献   

7.
<正>翻出书柜里摞在一起的那几个档案袋,封面上注着"中原文化研习营",还没有打开,内心已然不平静了,诸多记忆涌上心头,依然那么清晰。参与中原文化研习营的过程历历在目、参加活动的两岸大学生们的笑靥宛如在眼前……老家河南,让同胞有回家的感觉2012年7月23日,翘首期待的"2012两岸青年中原文化研习营"活动开幕了。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8.
特色小镇建设作为国家城镇化格局中一个重要战略对推进我国城镇化向高水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特色小镇建设需要营建自己的文化品牌,这不仅是解决特色小镇同质化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而且有利于增强特色小镇在城镇化建设中的效能,促进特色小镇产业的转型和协同发展,推进特色小镇走出"镇门""省门"和"国门"。营建特色小镇文化品牌是塑造特色小镇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灵魂。在特色小镇建设的实践中,需要提炼特色小镇的精神与价值,整合及创新特色小镇的文化资源,完善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品牌化运营特色小镇的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9.
赵辉 《台声》2011,(4):98-101
月初,借着马世芳宣传新书《昨日书》的机会,又一次见到了这位闻名两岸的台湾大龄文艺青年。棉布衬衫、牛仔裤、球鞋……这个年至不惑的台湾六年级生(特指台湾“70后”一代),依然青春气十足。“我承认自己装着一个老灵魂。”在这个老灵魂里,装着的是聆听、是阅读、是写作,以及更多。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17,(19)
正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把聚焦富民摆在江苏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加以推进。从全省看,富民的短板在苏北;从苏北看,富民的短板在零散村庄。老家李庄,就是苏北平原一个典型的零散村落。一位到过李庄的朋友讲:"这里的面貌,恐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7,(24)
<正>中华文化是海峡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是流淌在全体中国人身体里的血液一弯浅浅的海峡隔不断至亲的情思再宽的海峡也割不断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再汹涌的海潮也挡不住两岸兄弟的携手并进,两岸同胞的心、两岸同胞的思绪、情感因文化交流紧紧连接起来。大家一起缅怀华夏祖先的丰功伟绩,一起关心两岸关系和中华民族的振兴,展现了浓浓的中华情、民族心。两岸同胞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找到更多的历史记忆和情感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5,(2)
<正>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与精神家园,体现着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反映着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岸同胞一家亲,根植于我们共同的血脉和精神,扎根于我们共同的历史和文化。两岸同胞血浓于水,增进文化认同是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一个重要层面。增进文化认同,需要正视两岸文化差异。过去海峡两岸长期的分隔与对峙,造成两岸同胞彼此陌生、疏离、猜忌,意识形态差距颇大。尽管两岸经贸交流扮演了化解敌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7,(24)
<正>30年前的1987年,割不断的骨肉亲情终于融化了阻隔海峡的坚冰,冲开了封闭38年之久的两岸往来之门。30年寒来暑往,两岸同胞探亲访友,旅游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公益的观摩和经济交流。虽然历经风雨、饱受沧桑,但始终乘风破浪、向前发展。而这一切都是基于两岸文化一脉相承。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生命基础,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2005年5月13日至18日,由湖北省台办、湖北省民宗委、十堰市政府主办,湖北省鄂台交流促进会、武当山道教协会等承办的“海峡两岸武当文化论坛”在湖北武当山举行,有280多名台湾道教界人士参加论坛。这是海峡两岸道教交流的一次盛会,对增进两岸道教界的相互了解,弘扬武当文化,促进两岸交流,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此次论坛的全国人大常委、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中国统促会理事张继禹评价说:“两岸的交流很多,但是举办两岸道教文化论坛这是第一次,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通过举办两岸‘武当文化论坛’,能进一步地促进两岸道…  相似文献   

15.
张唯琛 《台声》2023,(23):39-42
<正>“参加巡展活动,让第一次来大陆的我很震撼,北京这么大、这么美、这么充满艺术气息。两岸同根同源,加强文化交流,可以促进中华文化传播。”第一次来到大陆的台湾教师王杏如对记者表示。11月29日至12月3日,“花开五洲福满世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百国名花彩墨画海峡两岸巡展在北京举行,20余名岛内乡亲参加了巡展活动。团员们参观了东岳庙、智化寺、故宫,了解千年古都的历史与文化;来到国家大剧院、中国美术馆和宋庄艺术创意小镇,感受现代北京的创意与时尚;在台湾会馆办画展、演奏乐曲,品鉴五洲花香、古韵京音,畅叙两岸情谊。  相似文献   

16.
<正>一群肤色各异、操着不同语言的友人,挂着热情洋溢的笑容,出现在一座飘荡着浓郁咖啡香气的小镇上。这不是在拍电影。今年5月27日,国际咖啡师冠军赛在澄迈县福山咖啡文化风情小镇内举行。来自意大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的选手,满怀着弘扬咖啡文化的信念,在这里角逐"福山咖啡杯"的冠军。福山风情小镇并非第一次举办这样的比赛,今年已是第六届。福山咖啡,作为一块响亮的招牌,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5,(22)
<正>两岸领导人第一次会面,连日来,在广大大陆定居台胞、台商、台生中反响强烈,大家纷纷表示,两岸领导人66年来第一次会面,气氛亲切,交谈坦诚,就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推进两岸合作交流等问题交换意见,体现了两岸领导人的民族大义,这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史册。台胞:将两岸关系带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是两岸关系的重大突破,意义非凡,令人激动!"全国台联前副会长、老台胞郭平坦说,两岸领导人会面踏出了两岸高层政治往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4,(4):57-58
<正>去年6月21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九次两会领导人会谈期间,海协会会长陈德铭与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签署了《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这是两岸经贸正常化、自由化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但由于民进党的阻挠,9个月过去,这份协议仍被深锁在"立法院"的抽屉里,迟迟不能审查通过。服贸协议不能生效实施,既不利于深化扩大两岸经济合作,更不利于台湾经济发展,受损害最大的则是台湾业界和民众。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在台湾被简称为"服贸"。"服贸"到底是一份什么样的协议?通俗地来说,就是一份相互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6,(23)
正一个文明需要透过文化长期累积,如果一个政党上台就要将前人的文化一笔抹煞,这个社会是无法往前走的,民主社会需要相互协调、相互尊重,这是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时,所念兹在兹。中华文明都是追求王道,不是霸道,是中庸之道的思想,中华文明可以给两岸多点思考,彼此的相同点有哪些,取其对两岸有利的方向大幅发展,并且剔除国际势力对两岸间的介入,这才是两岸的解决之道。中华文明有优秀之处,取其精华之处需要冷静、客观、  相似文献   

20.
易靖茗 《台声》2014,(11):70-71
<正>"游子行千里,根心在中原;金秋菊花开,两岸宾客来;八里美、云台秀,太极文化连两岸。"这是两岸记者"大美河南行"的真实感受。10月18日至21日,河南省台办主办了为期4天的"大美河南行"两岸记者河南采风活动,来自台湾《联合报》、《中国时报》、东森电视台,以及新华社、中新社、《台声》杂志等海峡两岸10多家媒体赴豫采访,探寻"大美河南"。采访团一行先后走进开封,在清明上河园感受大宋的风光与繁荣,在开封第32届菊花文化节中观赏菊花争奇斗艳;走进新乡,在辉县品味八里沟的俊美,在卫辉比干庙追溯林氏渊源;走进焦作,品味云台山水之秀美,感悟太极文化之博大,参观高新技术企业和修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