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关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问题的中国方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蕴含的中国价值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选择;三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的价值追求;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基因。这四个方面并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前三个方面中都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基因是中国能够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不仅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更创新性地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德性文化血脉。倾听民意、恩泽德惠的价值取向;致中和的德政思想;实践选择的主客观统一性是中华德性文化的基本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合作共赢的核心精神、主观期盼与客观实际相统一方面承袭了德性文化血脉。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植民族文化沃土,不仅提高了中国国家认同、国际话语权,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更为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发展提供了方法论,因此,德性文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行进路径。  相似文献   

3.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结合的产物,为人类社会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为世界各国共同开创美好未来指引了方向。这一重要理念根植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宝库,具有深厚的中华历史文化基础,主要表现为天下一家的世界观照、和合共生的处世之道、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义利兼顾的价值规范和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这些思想文化因素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仅赋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理论伟力,而且彰显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吴志成 《政治学研究》2023,(1):24-33+156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结合的产物,为人类社会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为世界各国共同开创美好未来指引了方向。这一重要理念根植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宝库,具有深厚的中华历史文化基础,主要表现为天下一家的世界观照、和合共生的处世之道、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义利兼顾的价值规范和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这些思想文化因素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仅赋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理论伟力,而且彰显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意蕴具有历史、现实和未来三重维度。从历史维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摒弃传统"帝国"体制和极端"国族"认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文明观;从现实维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扬弃西方"正义论"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正确义利观";从未来维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超越"均势"和"霸权"两种国际秩序观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国际秩序观。全球化视野下"人类命运共同体"三重维度的价值定位,昭示着中国作为一个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诉求的新型"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21,(6)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应时而生、因时而思、顺势而为,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从理论方面讲,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相关思想以及新中国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国际战略思想的凝练与升华;从现实方面讲,其是中国共产党精准把握世界的发展大势和中国自身的发展需要,并站在人类共同利益的高度上发出的时代之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无论对于中国自身还是整个世界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并展现出了丰富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7.
韩秀丽 《学理论》2022,(7):9-11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创新发展,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厚的哲学智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内涵丰富,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安全、生态五个层面的内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既是在新时代下对我国外交理论的创新,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迎合了世界人民的利益诉求,增强了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与影响力,对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是指国家间层面的具有平等性、共赢性、安全性和包容性的人类集体组织。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深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是中国面对世界性问题所做出的"中国诊断"和所提出的"中国方案"。倡导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走向共同发展、和平安全和全球治理提供了现实可能。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现,需要坚持分步实现、平等互助、尊重差异、绿色发展和兼容并蓄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侯玉环 《理论导刊》2020,(2):113-120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底色、逻辑、立场与样态,与文化实现着深度融通。文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底色,能够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多重维度构建,实现向"自由个性"的进阶,铸牢人类共同价值;文化的出场与在场融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之中,是人类文明走向的新判断、人类普遍交往的新纽带、人类文化发展的新征程;文化的扬弃与超越确定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立场,从对抗排斥迈向合作共赢,从资本支配转向人本价值,从二元对立走向多元共生;文化的发展延伸,刻画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样态,呈现共创文化交流互鉴的实践样态、共筑人民美好生活的现实样态、共享开放包容世界的实现样态。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10)
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面临国内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从经济、安全、外交、互联网治理领域针对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和新要求。本文探讨了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活水源头及其时代意义,得出了其命运共同体思想有利于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外交理念的客观结论。  相似文献   

11.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梦",有着未来性的文明理想追求。超越现代性文明的困境是"中国梦"未来性的逻辑主题;在现代性文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互鉴中,"中国梦"有可能开启新的文明形态,生成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社会原则和社会理想。"中国梦"蕴含的生命共同体、社会共同体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将引领未来文明新形态的构建,具有重要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屡屡提及并不断丰富的一个国际关系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个关键原则和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是从来就有的,更不是凭空产生的,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9,(11)
合作共赢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习近平合作共赢理念吸收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以和为贵,走和平发展之路;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立己达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并行不悖,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外交上的成功实践。今天,随着文化影响力的逐步提升,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外交中的重大价值,有利于塑造亲善的国际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贡献中国价值,解决合作共赢外交实践中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正>在习近平同志关于文化发展繁荣的系列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重要主题。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在国内外引人注目、广受好评,产生了巨大反响,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指引。关于中华民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创造的精神财富,反映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创造力。全面阐述中华文化对于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9,(10)
中庸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是古代儒家重要的"孔门心法",更是儒家心性修养与伦理道德实践的重要原则和方法。本文从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之一的中庸思想中提炼出"过犹不及,强调适度;执两用中,强调整体;权宜时中,强调时中;和而不同,强调和谐"的方法论原则,对于现代人修养心身,合理对待人、自然、社会、国家关系,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是一个和合共生的文化共同体,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化充满活力绵延不绝,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中华各民族文化实现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伦理渊源:中国古代天下为公的思想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公义精神,和而不同思想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合精神,义利兼得思想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义精神,而这三种精神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又具体展开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享、共生、共建的思想特征。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所包含的公义精神、和合精神、道义精神,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的三维向度,既是对世界历史的当代回应,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治理共同体思想的中国式表达,是指导当今全球治理困境突围的科学理论体系,开启了全球治理中国表达的新的话语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内涵极为丰富,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规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本质,体现着中华文化的根本价值追求,是中华文化的显著标志和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核心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在要求,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丰富资源,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先进文化的需求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当今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9.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相互依存、利益相融的共同体,一个关照人类命运、追求合作共赢的价值共同体,也是一个秉持开放包容、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的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为我国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提供了先进的价值理念引领,也赋予了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新的时代使命。以教育对外交流合作为动力和纽带,推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坚持世界性与民族性的有机统一,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彰显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21,(2)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备受关注。它是一种政治哲学,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学说,人类命运共同体和马克思唯物史观紧密相连,从旧唯物主义到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和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全球化伴随世界历史的进程而发展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解之间的关系,对于更进一步顺应全球化的发展态势、更好地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