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台声》2016,(13)
正热点岛内舆论质疑民进党当局经济政策在两岸关系停滞不前的背景下,台湾民进党新当局推出"新南向政策"。该政策打出的旗号是通过结构转型战略,要让台湾经济"脱胎换骨",手法是提升"对外经济的格局及多元性","告别以往过于依赖单一市场的现象"。据台湾媒体报道,新当局负责人蔡英文近日已正式核定"新南向政策办公室"的设置要点,千呼万唤之下,总  相似文献   

2.
<正>据台媒报道,日前台湾育达科技大学被爆涉嫌与中介公司勾结,以赴台读书名义招揽菲律宾学生赴台打工,消息爆出,引发各界挞伐。台湾舆论认为,借搞"新南向国际产学专班"之名、行招黑工之实,台部分高校的这一行为简直成为国际丑闻,也证明了民进党当局所谓的"新南向"政策在教育领域的破功。其实,何止在教育领域,近3年来,尽管民进党当局"新南向"口号喊得震天响,忙着鼓吹、忙着砸钱,但结果是在旅游、投资、贸易等各个领域折戟沉沙、丑闻频出。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6,(17)
正蔡英文当局推动的"新南向政策"受到外界普遍关注。与过去李扁当局推动的"南向政策"有所不同,蔡英文提出的"新南向政策"不只是一种经济政策,不只是分散台商投资市场,更重要的是一个对外战略与对外政策,而且明确提出要发展"整体关系"、建立"伙伴关系""策略性结盟关系""21世纪新伙伴关系"等重大发展目标。只是在残酷的国际经济政治现实面前,蔡英文这种一厢情愿式的主观期待,可能仅仅是一种口号,很难如愿实现。"新南向政策"是民进党当局总体"外交"战略的一环,不只是简单的分散市场与区域经济多元化布局考虑,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6,(11)
正蔡英文当局制定了明确的经济"去中国化"战略,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新南向政策",必将成为其执政后强化对外关系、抗衡大陆经济"磁吸"的重要工具。早在蔡英文2012年初次参选时,她就曾提及"新南向政策"。到2015年9月台湾"大选"期间,蔡英文在"民进党29周年党庆外交使节酒会"上正式发布"新南向政策"。4月13日,在距蔡"5·20"宣誓就职还有一个多月之际,民进党国际事务部主任黄志芳在中常会上作了《新南向政策——以人为本的台湾对外经济新战略》的专题报告,以  相似文献   

5.
正1994年以来,台湾当局为加强与东南亚地区经贸合作,突破"外交困境",同时借此缓解台商投资大陆对台政治、经济形成的压力,三次提出"南向政策"。2015年9月,时任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蔡英文宣布,若重返执政将推动"新南向政策"。这一政策能否具体落实,仍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8,(20)
正摘编自9月27日台湾《中国时报》民进党当局推出新南向政策,本意是希望透过此政策,减少台湾对大陆的依赖。该政策自从实施以来,饱受批评,除成效不彰外,如今政策的制定也引起蔡英文办公室资政的批评,新南向政策可谓是荒腔走板。自从民进党当局上台以来,大陆观光客大量减少,因此民进党当局希望给予东南亚几个国家及地区免签待遇,吸引更多东南亚观光客到台湾旅游,用以填补大陆观光客大幅减少的缺口。以开放泰国免签为例,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6,(12)
正蔡英文上台后积极建构"台日美三方联合制中"的态势明显,与过去声称"维持现状"有所矛盾,此举犯了大陆大忌讳。蔡英文政策将会面临很大挑战,因为蔡政策明显转向美日两国,大陆将对台采更强硬政策,这恐怕是民进党当局即将要面对的重大难题。两岸关系若无法维持安定,对台湾未来的"国际空间"恐将受到更多的挑战,处境也会更加艰困。蔡英文"新南向政策"不见得会比过去的好,蔡的维持两岸现状其实就是全盘接收马当局的大陆政策,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6,(20)
正蔡英文当局"新南向政策"的论述与具体措施,不仅有经济、政治、对外关系、区域安全等方面的考虑,还有重要的人文考虑,即旨在进一步加强与东南亚、南亚地区文化教育合作,以淡化、削弱两岸文化教育交流,体现出某种"远中"或"去中"的"文化台独"考虑。与过去台湾当局推动"南向政策",加强与东南亚经济关系不同,蔡英文当局的"新南向政策"更强  相似文献   

9.
台情扫描     
<正>蔡英文当局及民进党煽风点火,唯恐香港不乱一段时间以来,蔡英文当局及民进党公然插手香港事务,在多起暴力事件背后扮演着极其不光彩的角色。继8月表态"将以人道救援方式协助来台港人"后,蔡英文当局及民进党不断推波助澜,刻意诋毁"一国两制",力图借以捞取选举利益。一方面,加紧与"港独"势力勾结,煽动台湾民粹。蔡英文以"支持追求民主自由"为借口为暴力分子撑腰。民进党主席卓荣泰妄称香港修例风波和"二二八事件"一样,是"低文明族群统治高文明族群的冲突"。民进党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6,(6)
正蔡英文近日积极走访台湾各地,听取产业心声,希望能贴近民意、提出活络台湾经济的政策。随着就职日愈近,已经展现出未来的民进党新当局将首重松绑法规、提升台湾产业竞争力为主要施政目标,加上先前曾提出"新南向政策",以及不正面应对、也不接受"九二共识"的态度,使得大陆许多学者均提出蔡英文未来是否真要背向大陆,执意绕过大陆以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正近来,民进党当局大造"疫苗谣言",诋毁大陆新冠肺炎疫苗和接种工作,诽谤大陆"阻碍疫苗售台",企图转移岛内对其获取疫苗无门、"政治防疫"破功的不满。民进党当局自导自演的这场闹剧,再暴露其说谎成性、顽固"反陆"的本质。一、民进党当局炮制的"疫苗谣言"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随着大陆疫苗接种工作的有序开展,部分符合条件的大陆台胞已经完成接种,这与岛内迄未取得疫苗形成鲜明对比。民进党当局不以台湾民众健康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蔡英文当局推出"新南向政策"的最初目的,是推动台湾经济发展多元化和提升对外经济格局,但整体实施效果不佳。早在美国考虑把台湾纳入"印太战略"之前,蔡英文就主动寻求加入,希望凭借美国在印太地区内的强大影响力,把"新南向政策"与"印太战略"紧紧捆绑在一起,让台湾能够实现南向突破,妄图割断与祖国大陆的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13.
正自2016年以来,民进党当局始终将推动参与联合国专门机构作为增加台湾国际曝光度,巩固"台独"势力支持的重要手段。今年第73届联合国大会期间,民进党当局维持以往做法,在不提"参与案"的同时鼓动"邦交国"为台发声,宣扬所谓台湾参与联合国活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但所获支持创下历史新低,不仅再度证实台湾"入联"不得人心,也为民进党当局维持"邦交"关系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以来,两岸经济合作受到两个方面的冲击,一是民进党当局采取多种形式、手段,力图使两岸经济"脱钩",如"新南向"政策、"反渗透法",对推动两岸往来的各界人士进行吓阻和惩治;二是美国在贸易、科技方面对大陆的打压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等。5年来,两岸经济合作尽管受到岛内外这些非经济因素的冲击,但仍逆势上行,合作势头很好,取得了今人瞩目的发展。第一,两岸贸易和投资有了较快的发展。据统计,2020年两岸贸易大幅增长,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9,(4)
<正>摘自2月19日《大华网络报》台湾高雄市长韩国瑜近来频频被蔡当局围剿,从蔡英文、苏贞昌到台陆委会,都对韩所提的两岸政策重炮抨击,显示民进党当局已对明年选举展开战略布局,选战议题就锁定在两岸关系上。民进党对韩国瑜下重手,有远因,也有近因。远因是去年地方选举,韩在高雄市掀起的"韩流",不仅席卷全台,促成国民党赢得15个县市长,同时也把"九二共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9,(16)
<正>8月19日,针对民进党发表声明称蔡英文和相关单位下令将用"人道救援"方式给予某些香港居民赴台"个案协助",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应询表示,正告民进党当局停止破坏香港特区的法治,停止插手香港事务,不得以任何方式纵容违法犯罪分子。马晓光指出,民进党当局罔顾事实、颠倒黑白,不仅为香港少数暴力激进分子掩盖罪行、助长他们祸害香  相似文献   

17.
<正>截至2018年12月2日,赴台观光的总人数突破了1000万人次,这个数字的达成比去年提前了两周,也是4年来最快突破千万的一年。当民进党当局醉心于这一"政绩"的时候,岛内旅行业者对此却很不买账,他们质疑民进党当局的数字注水,旨在粉饰太平,同时再次呼吁民进党当局,与其花心思"造数据",不如出实招来救观光,特别是重新唤回消费力强劲的大陆游客,以拯救"哀鸿遍野"的观光产业。  相似文献   

18.
正两会成功举行,引发岛内热议;民进党当局拉高两岸对抗,恶化两岸关系,不仅向美国增加军购,引发台海危机,而且大打"恐中牌",企图拉抬民进党选情。台湾高雄市长韩国瑜拼经济,而蔡英文拼政治,一味地"卡韩"不得人心;台民意代表补选,民进党暂时得到止血,国民党未达预期,但国、民两党其实都没有赢,2020年"大选",国、民两党谁能胜出,值得观察。  相似文献   

19.
台情扫描     
《两岸关系》2021,(6):34-35
正民进党当局不择手段以疫谋"独"5月以来,台湾疫情急剧加重,民进党当局不思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却趁机进行政治操弄,大肆攻击、污蔑大陆,加紧与美西方势力勾连,谋求挤入世卫大会。一是抹黑大陆疫苗,千方百计阻挠大陆疫苗输台。对于大陆愿向台捐赠疫苗的善意,台陆委会竟称"不必假好心",诬指大陆将疫苗作为"政治操作工具"。对于岛内各界购买大陆疫苗的要求,台陆委会与卫生部门等以各种借口予以拒绝,  相似文献   

20.
2020年底以来,岛内政治气氛发生微妙变化。因强推"瘦肉精美猪"入台、关停中天新闻台等争议政策,蔡英文、苏贞昌执政满意度大幅下滑,"讨厌民进党"声音再度升高,要求苏贞昌下台声浪渐涨。有台湾媒体评论指出,"换苏"声音攀高既反映民进党当局执政不得人心,也彰显党内派系斗争再度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