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理论》2016,(12)
满洲第七三一部队总共建有3座焚尸炉,分别是:四方楼焚尸炉、北岗焚尸炉、北洼地焚尸炉。在设置功能上,四方楼焚尸炉焚烧被实验者尸体;北岗焚尸炉以焚烧被实验动物尸体为主,也焚烧被实验者尸体;北洼地焚尸炉焚烧满洲第七三一部队及其他日本死者。在总体布局上,焚尸炉均建在四方楼的西北方向,由近及远依次是:四方楼焚尸炉、北岗焚尸炉、北洼地焚尸炉,这是因为考虑了风向和焚烧尸体的数量。在整体规模上,焚尸炉数量多、规模大,并且建筑物坚固、烟囱较高。从以上3个方面看,焚尸炉是满洲第七三一部队从事生体实验而又毁尸灭迹罪恶活动的实物证据,足见其恶魔本性。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6,(9)
二战结束初期,美国调查日本细菌战情况,并进行了秘密交易,美国以豁免七三一部队负责人的罪行来换取日本细菌战实验资料。日军七三一部队成员、翻译官龟井贯一郎在诺伯特·费尔调查期间对美日初步交易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国家档案馆、国会图书馆分批分次解密了相关交易档案,其中就包括七三一部队成员龟井贯一郎的供述等资料。通过对此档案的梳理与研究,不仅进一步印证了史实的客观存在,同时也丰富了日军七三一部队侵华的史料,进而揭示和批判了美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双重标准和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从人类理性对制度发生机制、学理定义的探索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制度起源的自生与创生之争和个人与整体之辩,我们也从人们对制度的不同界定中感悟到人们对制度存在不同的理解视角,在欣赏思想家们理论精华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把握住的是制度的本性,即制定者自利性、相对独立与历史继承性、多样性、受动性、伦理性。看清和把握住这些制度本性,有利于我们在制度设计和制度实施中,规避不利因素的影响,做到公平公正,实现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1)
日本1868年实行的明治维新,使其成为东亚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1927年日本田中内阁为制定侵略中国的总方针而召开了重要会议——东方会议。为弥补日本资源短缺、兵源不足及军事扩张需求,日本军国主义公然违反《日内瓦协定》,将"细菌战"作为对外军事行动的重要手段之一。1936年,七三一部队在哈尔滨平房建立细菌研究大本营。由此,数以千计的中国人民及国际人士惨死于这座杀人魔窟。本文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罪证实物浸泡标本瓶为例,结合A报告中的相关内容,从医学和伦理的角度对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罪恶行径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刘洋 《学理论》2020,(11):11-12
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意味着发展经济的同时更注重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在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更加重视人民在发展中的主体性以及重要作用,提出了绿色发展观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充分地体现了民本性质。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三个方面论述了习近平关于绿色发展观民本性的形成缘由。其绿色发展观的民本性基本内容展现为"两山论""生态扶贫""绿色发展合作",营造了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社会氛围,促进了全面小康社会整体格局的形成,贡献了全球绿色发展合作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6.
对马克思关于人的三重本性思想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那里,人在实践中将自身展现为三重本性的存在,即"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个人是社会存在物"、人是"自由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的存在物。他从人的本性需要以及求得满足的方式两方面,把个人看作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把社会看作是一个随着人的需要和生产方式不断发展而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无限趋升的过程,这样,就由人的本性伸达到对人的实践本质的深层觉解。人之谜、历史之谜在更深层本质上得到了澄明。  相似文献   

7.
"无愧于人的本性"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重要论断。今天,世界历史、全球化时代,在人类的发展面临困境,步履艰难之时,马克思的这一论断显得更有价值和意义。这一论断的根本要义就在于指出了人类发展的实质——发展就是人类自身的自由自觉的发展,即人类自身的真正解放,人不仅是发展的手段而且还是发展的目的,是手段与目的统一。该论断的时代价值就在于揭示了现代人类发展的弊端之根本及其出路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本性,人也有人的本性。但是人的本性长期以来一直和人的本质与人性纠结在一起。马克思在自己哲学形成时期对这三个概念做了科学的区分:人的本质是指人与动物根本区别的自由的有意识的类特性,人性是指人从动物兽性中分化出来积淀起来的人之为人的一系列善良特性。人的本性只有一个,就是需要。人的需要本性作为人永不竭尽的渴望和动力,使人处在发展常态中,是人类历史的源头和起点。人类的需要历久弥新,呈现多样化的态势,要在需要及其满足中来理解历史。而整个历史如马克思所说,"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所以,要正确对待人的需要,要把"需要"看作激活生活和历史的一把钥匙,"需要"衰竭,社会就缺乏生机和活力,变成一潭死水。但同时也要对不合理的非正当需要加以遏制,在发展中不断地提升正当需要,满足长远需要。马克思的理想正是人类的未来将"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生活和劳动。  相似文献   

9.
人本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价值目标的转换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单纯追求政治功能到注重人本性的功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指导思想上的重大突破,是价值目标的重大创新。适应这一转变,要确立师生的价值主体地位,树立“需求至上、精诚服务、有利高效”的价值理念,突出服务性。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20,(6)
回顾了九一八事变后侵华日军在我国东北地区建立生化实验基地的前因后果,阐述了七三一部队与五一六部队的暗中勾结事件,并通过历史资料表明了其在黑龙江的历史罪行。因七三一部队的残暴行动而导致的受害者及其家属的精神伤害、抗战结束后黑龙江地区爆发大规模鼠疫和因生化基地遗留毒弹所发生的中毒事件等,论证了侵华日军生化基地的遗留问题。本文的目的是为此类事件的后续研究提供相关的研究基础,并呼吁国人铭记历史,警示日本政府正视历史罪行并以实际行动处理后续问题。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是文本,更是一种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蕴含在它的文本之中,但更多的是蕴含在它的实践本性之中.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实践本性内化为对生命价值的探求,最终统一于理性的人文关怀.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不仅展现理论的科学性,更体现实践的可行性,强调实践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今天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研究必须遵循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国家意识形态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性.但是不管是从哪个维度去研究和认识马克思主义,我们都不应忘记马克思主义蕴藏的“类主体”高度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马立诚 《各界》2010,(6):43-47
假如有一个地方,把人和牛羊关在一个栏里,随便买卖,不合主人心意就杀死,你觉得如何?无疑这是非常残酷的制度。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13)
本文着重探讨了肯尼斯·华尔兹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关于国际冲突根源的理论方法——层次分析法。旨在通过对三种意象的综合,概括其主要观点和内容,了解其基本内涵,把握其精髓,认识其在发展过程中对理解国际冲突根源的现实意义,反思这一方法理论在发展过程中解释冲突根源遇到的障碍,在此基础上再次了解关于人的本性是导致冲突的根源这一论述,指导我们对冲突根源有新的认识,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  相似文献   

14.
社会实验与自然科学实验的方法论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本文试从科学方法论角度,对自然科学实验和社会实验进行比较研究,探讨社会实验与自然科学实验的深层衔接点和无法通约之处,以加深对社会实验及其方法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张静  张犁黎  吴昊 《学理论》2009,(26):201-202
开放式实验的教学模式是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被各高校普遍认可。但由于过分追求开放,忽视基础训练,普遍出现了学生基础不牢、操作不过关、创新能力培养达不到效果等问题。我们认为将验证实验与开放式实验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分阶段、多层次的实施开放式教学,能使学生在具有良好的基础的同时,培养出解决实际问题和科研创新的能力。同时提出了分阶段、多层次开放实验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6.
改进教科书中的验证性实验,增加探索、研究性实验很有必要.可以尝试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要求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其次,多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再次,适时点拨引导、激发探索创新.  相似文献   

17.
从历史的观点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克思哲学在本质上是历史唯物主义。从历史的观点看,辩证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都将获得重新解释,因此“回到马克思”就是“回到历史中去”。问题的关键是要对“历史”有种深刻的理解和领会,确立历史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8.
当政治腐败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后,人们就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研究。有的人从各国的政治状况去比较,有的人从我国现实的政治制度,政治运行机制去探讨,可以说,在我国学术界,研究政治腐败已形成热潮。本文试图从荀子的人性论去看我国的政治腐败,以为同行提供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9.
安慧君 《学理论》2012,(26):201-202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学化学的教学逐渐变革为实验探究式的新型教学。如何借助实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等问题已经成为实验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创设化学问题情境;充分利用教材;注重氛围的营造;增强探究趣味性;提高评价标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应雷 《学理论》2012,(29):167-169
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日俄两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控制权及远东霸权而展开的一场厮杀。可以说,战前两国推行的对外政策,以及当时国际格局和国际关系,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推动力,最终拉响了战争的导火索。深入分析这些要素,可以说明这场战争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