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外开放的实践中凝练出的关于未来世界发展的美好构想。对外开放的中国已经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流砥柱。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将有力地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对外开放是中国自己做出的战略选择,但它日益紧密地联结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必将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未来。对外开放正在成为21世纪中华民族发展自己、贡献人类的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继续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改善和发展大国关系、周边关系、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关系;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和各国合作共赢打开了崭新局面;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目标,大力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变革。  相似文献   

3.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相互依存、利益相融的共同体,一个关照人类命运、追求合作共赢的价值共同体,也是一个秉持开放包容、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的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为我国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提供了先进的价值理念引领,也赋予了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新的时代使命。以教育对外交流合作为动力和纽带,推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坚持世界性与民族性的有机统一,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彰显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类走向自觉的"类存在"的表现与确证,因而它必须以人类的自由自觉性为前提。人类共同价值体现了人类的自由自觉性,既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也是维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存在的基本纽带和灵魂。在这个意义上,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质上是人类价值共同体。"人的类存在"体现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逻辑。人类走向自觉"类存在"是历史和现实的要求。经济全球化并不必然导致人类走向自觉"类存在",因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选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目标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其核心内容或实现路径是共商、共治、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5.
<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顺应国际格局和国内形势对构建国际新秩序所作出的理论创新,"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引领经济全球化、促进全球经济持续均衡发展的实践创新,它们分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一带一路"建设的价值归宿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它也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效路径,二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本文梳理了2017年国内学者研究的几个重要方面,包括阐发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时代背景,解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概念,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揭示其价值意蕴。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这一多维度解析,可以为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依据,也可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人类政治发展的巨大贡献,是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想的最好践行。本文从共同发展理念在教学中的内在植入、教师和学生深入社会宣传"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激励大学生参与教师的"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课题研究、"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学生的国际项目交流等方面着手助力"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20,(9)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深深根植于经典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解放""世界历史理论"和"真正的共同体"等思想,在中国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不仅指导了我国对外开放,还在新时代中促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入人心、国际实力的对比日趋均衡、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构建各层次命运共同体迈出坚实步伐、“一带一路”倡议逐渐走深走实等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备新的基础。与此同时,世界公共卫生的新特点、大国政治博弈的新样态、全球经济发展的新问题、人类文明冲突的新表现也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出新的挑战。对此,我们要加强全球卫生合作,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依托全球安全倡议,构建安全共同体;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构建发展共同体;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构建人文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阐释了世界历史如何形成、怎样发展以及发展归宿的问题,指出:世界历史的形成有其必然性,同时与世界市场紧密相关;世界历史靠资本扩张推进,资本"无休止的逐利性"是其发展的本质动力;世界历史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集中提出并回答了当今世界为什么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什么样的新型国际关系以及如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问题,指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这一要求是由世界历史发展大势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追求共同决定的;要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五位一体"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四种模式"推动经济增长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从二者的关系上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以实践性为核心,从实践路径、实践方式、实践主体三个方面拓展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从经济基础、社会关系、价值取向及实践目标四个层面构想了建设"真正共同体"的逻辑路径,内在地包含消除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虚幻性"、推动社会向好向善的治理理念及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意蕴,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承继了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相关理念,但并不限于此,其内在地包含了"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彰显了国际"共性"价值,是多元"共同体"的聚合体,也是"五位一体"布局理念于国际层面的践行,其丰富内涵是对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时代创新。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思想体系。从部门哲学的视角来看,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哲学基础、丰富内涵和实现路径可以从三个哲学向度来理解和把握:一是以"共存——类存在"为前提的人学基础;二是以"共处——公共性"为核心的公共哲学内涵,三是以"共赢——共同价值"为目标的价值哲学路径。  相似文献   

13.
侯玉环 《理论导刊》2020,(2):113-120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底色、逻辑、立场与样态,与文化实现着深度融通。文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底色,能够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多重维度构建,实现向"自由个性"的进阶,铸牢人类共同价值;文化的出场与在场融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之中,是人类文明走向的新判断、人类普遍交往的新纽带、人类文化发展的新征程;文化的扬弃与超越确定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立场,从对抗排斥迈向合作共赢,从资本支配转向人本价值,从二元对立走向多元共生;文化的发展延伸,刻画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样态,呈现共创文化交流互鉴的实践样态、共筑人民美好生活的现实样态、共享开放包容世界的实现样态。  相似文献   

14.
构建科学合理、国际认同度更高的理论话语体系是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对话,提升我国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软实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手段。文化"走出去"战略作为当前我国的核心话语体系,实现了对以强制性、扩张性为标志的西方发达国家"文化输出"的超越,但由于其表述上的"单向性"和"形式化",往往容易被其它国家和民族误会和曲解。"文化魅力"的提法明确了我国"内涵式"文化发展道路的实质特征,更符合"一带一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建设理念。因此,需以"文化魅力"为基础,推进"文化走出去",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最终实现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这是"一带一路"文化交流背景下我国话语体系变迁的应有逻辑。  相似文献   

15.
《"十四五"社会组织发展规划》首次提出,增强我国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治理能力,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和中国"软实力",这是对中国社会组织发展能力和进一步扩大作用范围提出的新目标要求。全球治理是国际范围内包括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等各人类组织,协同解决区域或全球范围内影响人类生存发展质量的困境问题的体制机制。非政府组织的组织属性、组织形态和国际认可度,决定了其在全球治理体系和国家软实力建设等相关国际事务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国家在改革开放全面发展中经济实力得到不断积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逐渐明晰、国际事务参与意愿不断增强、"一带一路"区域合作逐渐形成,这些都为中国非政府组织走出去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创造了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通向人类解放道路的必经环节,是到达"真正的共同体"的必由之路,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美好目标。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还处于起步阶段,要充分认识其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个实际;要继续完善、拓展和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体系,为其构建实践提供强大的思想指导;统筹发挥个体主体和社会主体两大力量,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主体动力;积极发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未来全球多元现代性的引领功能,为人类解放道路的"一与多"、普遍与特殊提供可能,为逐步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的"真正共同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资本主义"虚幻的共同体"迈向共产主义"真正的共同体"是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看成处于二者之间的过渡性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传承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理论逻辑,不仅在理论上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而且也提出了共同体构建的现实方案,开辟了人类构建美好未来的崭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内容提要     
正王公龙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一文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倡导国际社会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又接连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相关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成为当代中国外交的重要主张,而且正在成为塑造21世纪国际秩序的重要理念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9.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不仅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更创新性地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德性文化血脉。倾听民意、恩泽德惠的价值取向;致中和的德政思想;实践选择的主客观统一性是中华德性文化的基本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合作共赢的核心精神、主观期盼与客观实际相统一方面承袭了德性文化血脉。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植民族文化沃土,不仅提高了中国国家认同、国际话语权,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更为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发展提供了方法论,因此,德性文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行进路径。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同志代表党中央所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个党的基本理论的重大创新;指明了"两个重大判断"的变与不变;提出了"三个基本"的理论与实践;论述了"四个伟大"的内涵实质与逻辑关系;强调了"五大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指出了"六大路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