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中国,国家意识形态作为反映并代表国家根本利益的价值观念系统,其核心内容主要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新方位,面对现实生活中多元化社会思潮的纷争以及由此带来的冲击,要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就必须从捍卫国家政权安全与文化安全的战略高度重视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着重从提升党建质量、紧扣中心工作、改善网络治理、坚持价值引领等方面出发,全方位构筑新时代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屏障。  相似文献   

2.
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社会主要矛盾与意识形态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当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为此,意识形态工作应当创新思路,着重从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方面入手,为有效应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提供重要保障、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3.
<正>准确判断历史新方位,认清新时代的内涵和使命,及时制定和部署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战略目标、战略布局,历来是马克思主义者尤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成功之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对党和国家发展历史方位的精辟概括,也是我们把握新起点、新使命、新征程的根本依据。一、历史方位:中华民族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社会  相似文献   

4.
《理论视野》2021,260(10)
从文化自信视角审视,增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凝聚社会进步思想共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彰显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蕴涵;西方文化渗透的侵蚀、错误社会思潮蔓延的消解、文化力量整合繁难的冲击凸显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困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价值性品质、增强文化自信的方向性和发展性功能、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性和时代性品格、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创新性和先进性能力明确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20,(2)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灵魂,代表着历史和精神的传承。而文化自信则是文化主体对于该民族文化所具有的肯定和自豪。习近平总书记以高瞻的视角和历史担当对文化自信予以更深层次的深化和创新,从文化立场、使命、主体内容等层面更深层次地诠释新时代文化自信,并将其提升至一个新的层次,并依托于新时代,成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理论。而想要对习近平新时代文化自信予以理解,就需要分析其中的思想内核,并探讨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刘燕  任旺 《理论导刊》2019,(10):85-90
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的方针是对新时代乡村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方位和运行机理的科学把握,旨在增强中国共产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做好新时代乡村意识形态工作,利益认同是根本依托,价值观认同是灵魂支柱,历史逻辑认同是基因认证。因此,必须突破乡村利益关系分化、思想浮躁喧嚣、传统叙事方式式微等困境,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丰富乡村特色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7.
以文化自信巩固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是习近平总书记文化强国战略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内容,也是全新历史境遇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所在。如何在现代性语境下的文化图景中保持定力,增强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底蕴,积极应对文化构成、价值选择的问题挑战,凝聚社会主义思想共识、引领文化认同,厚植意识形态安全的文化根基亦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8,(12)
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形成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会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层面的与时俱进迫在眉睫,文化自信在此背景下便显得举足轻重。本文主要从文化自信的内涵、依据和实现途径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20,(7)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开启,文化产业与文化自信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前者是后者的现实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动力。同时,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文化产业与文化自信的关系提出了新要求,文化产业与文化自信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系列新状态。这意味着文化产业与文化自信关系进入了新一轮构建和调整期,需要立足于社会主要矛盾上,系统地提升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胡晶晶 《理论导刊》2020,(7):119-125
中国之治的灵魂在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对中国之治探索、形成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中国人民主动选择并在历史发展中不断生成和丰富的。新时代中国之治亟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调整定位——由重要作用转向深厚支撑,以新共识和动力最大限度破解治理现代化带来的挑战,寻求并确立新时代中国治理的新思维和存在理据,充分体现文化自信的历史传承性和未来开放性、特殊性和普遍性相统一的建构规律。  相似文献   

11.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精神引擎。习总书记执政以来,更是将文化自信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形成了一系列的重要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为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注入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下,在多种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异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坚持文化自信既有困境,亦有成就。新时代下,必须发挥主流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不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文化创新,提升文化软实力,使文化自信成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的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12.
刘晓斯 《民主》2023,(11):13-16
<正>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13.
孙程芳 《求知》2023,(11):37-3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新时代新征程,深刻把握宣传思想工作话语体系建构的实践进路,对促进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巩固主流思想舆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懈追求幸福生活的奋斗史。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立足基本国情的变化,及时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确立了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不同发展阶段的奋斗目标,迎来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展现出理论自信与实践自觉互动发展的辩证图景。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通往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历史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正>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一个重大判断。进入新时代,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视野、从改革开放近40年历程和十八大以来5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方位上,所作出的科学判断。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报告立足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实践新成就,谋划了到本世纪中叶的奋斗  相似文献   

16.
文化自信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离开了文化自信,民族复兴便无从谈起。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精神之基,弘扬革命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然而,由于历史虚无主义解构革命文化的认同感、非主流文化削弱革命文化的影响力、现实问题影响革命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新时代弘扬革命文化正面临严峻挑战。为此,亟待从历史、文化与现实三个层面入手,进一步引领人民群众汲取历史伟力、增强文化自信,做革命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和践行者。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8,(11)
全国高校思政会议和党的十九大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到新时代,要在新的历史方位中找准高校思政工作的立足点,需要从文化养成的角度进行途径探索,以期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深圳大学文化创新发展纲要》以大学精神、政治文化、师德师风等文化建设工程作为重要抓手,为新时代构筑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做出了积极尝试。这种尝试有望成为具备复制性和推广性的经验,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9,(12)
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独树一帜、逻辑清晰、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党情、民情相结合的时代产物。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审视,不难发现意识形态文化溯源可追溯至中国底蕴深厚的文化自信,思想溯源可追溯至西方意识形态的辩证借鉴,理论溯源可追溯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精神精华,实践溯源可追溯至中国共产党实践经验的总结。从文化、思想、理论、实践四个向度把握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来源,有助于提升对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的认识,引导人民砥砺奋进,发挥意识形态的极端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生成有着深刻的理论、历史与现实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是这一根本制度生成的理论依据,中国革命的必然选择与苏东剧变的历史反思是这一根本制度生成的历史依据,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挑战是这一根本制度生成的现实依据。当前,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守住守好网络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以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统领文化发展仍是坚持这一根本制度面临的主要任务。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深入实施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立常态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制度和育人制度、强化党员干部的职责和使命,是落实这一根本制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内蕴着自身特有的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也体现着对其生成逻辑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涵盖牢牢掌握文化领导权、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以“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效提升中华文化国际话语权等方面,其鲜明特点主要体现为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根本原则、坚持物质基础与文化建设相促进的内在诉求、坚持历史传承与发展创新相融合的时代视野、坚持民族特色与开放包容相贯通的胸怀格局。习近平文化思想彰显着中华文化的新发展,民族复兴的新驱动和世界文化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