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一桥大学加藤哲郎教授长期致力于日本国内政党尤其是共产党的研究,作者曾对他进行过访谈,在参阅他在《日本-亚洲季刊》2000年第二期发表文章《从阶级政党到大众政党》,以及他为2002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冷战后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国际研讨会提交的论文《日本当前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基础上,作者将其关于冷战后日本共产党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的主要观点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
何立波 《各界》2008,(4):27-29
日本共产党领袖,当了日本工农学校的校长   1937年平型关战役之后,我军战场上俘虏的日军官兵越来越多.   就在我军不断俘虏日军官兵的时候,一位名叫野坂参三的日本共产党人来到了延安.野坂参三是日本共产党的创建者和领袖之一,由于在国内领导反战运动,曾多次被捕.出狱后,野坂参三被任命为日共驻共产国际代表.1940年3月,野坂参三放弃了在共产国际的优越生活,从莫斯科来到延安.在延安,野坂参三化名为"林哲",并且将自己的日本名字改为"冈野进",直到二战结束后,才恢复了真名.……  相似文献   

3.
1999年4月12日,日本本世纪内的最后一次道、府、县及政令市议会选举结果揭晓,日本共产党在道、府、县议会选举中赢得了152个议席,在政令市议会选举中赢得了120个议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胜利。与4年前相比较,日本共产党在这次道、府、县议选中增加了54个议席,在政令市议选中增加了28个议席。从这次选举的结果来看,由于日本共产党近年来在生活、福利、教育、儿童等领域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主张,坚持不要企业献金和政党助成金的做法,高标“住民是主人公”、“国民是主人公”的口号,获得了日本众多选民的好感,因而在这次选举中取得了空…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充满艰辛和曲折,指导思想产生了两个发展趋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从实际出发,按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苏联模式"到"中国特色"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新中国70年的历程中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后,还存不存在继续克服“空想”的问题?对此,有人似乎不以为然,似乎以为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科学社会主义已成为全社会的指导思想,“空想社会主义”早已不复存在,因此,再谈“克服空想”未免可笑.其实.随着社会主义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必然存在一个由浅入深、不断克服空想而日趋接近科学的过程.因此在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后,  相似文献   

6.
日本共产党和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一样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为了开创新的局面,迎接新的挑战,日本共产党不断完善自身组织建设,加强变革意识,为争取广大国民的支持,进行不间断的努力和求索。近年来日本共产党务实求变的政策不仅在国内受到的热切关注,而且在国际上也引起很大反响。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日趋完善的,经历了从建国初到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到现在两个不同发展阶段。分析和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导思想的发展、衍变过程与内容,对把握其不同的历史背景、理清其完善轨迹、深入理解其基本内涵及坚定推进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信心和决心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钟和 《党政论坛》2001,(6):47-48
一世界各国非执政的共产党经历了苏东剧变的巨大冲击后 ,近年来力量有所恢复和发展。随着内外形势的变化 ,它们对社会主义的看法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一)经受苏东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冲击 ,继续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取向。苏东剧变后 ,部分共产党改变性质 ,转而奉行民主社会主义 ,但大多数共产党仍保存下来 ,继续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俄罗斯共产党纲领和章程规定 ,俄共是“坚持共产主义理想” ,主张在创造性地发展马列主义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 ,“捍卫工人阶级、劳动人民、知识分子利益”的政治组织。日本共产党认为 ,苏联和苏共的…  相似文献   

9.
高萌 《学理论》2013,(17):15-16
从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指导思想的变化,采用新经济政策及其引起的争论,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等方面分析,了解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的内容,从而为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浅析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是指导  相似文献   

11.
日本共产党自1922年成立以来,经历了近90年的曲折发展历程,其中既有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也有许多值得汲取的深刻教训。在苏东剧变后动荡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环境下,日本共产党在实践中把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在广大党员和支持者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内放弃一些过时的原则,对其纲领路线进行了调整,并且在金融危机后获得了新的发展,再次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段时间里,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经历了从战争夺取政权到和平建设、从少数国家的无产阶级专政到若干个国家建成社会主义制度,从一个统一的阵营到各自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独立探索和实践的曲折过程。在它前进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在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以后,党中央曾多次郑重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在党中央这一指导思想的指引下,理论界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逐步开展起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思考,有些理论工作者逐步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应该建立一门用于指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兴学科,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最近党中央作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是新的历史时期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献,也是我们研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本文想谈谈对这门学科的实在性及其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陈斌 《学理论》2009,(8):21-2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指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邓小平的思想经过不断的实践和发展,逐渐形成了我们党和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各个领域实践的指导思想,成为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指导理论,是指引中国克服各种困难,奔赴现代化的光辉的旗帜、胜利的旗帜;党的十四大明确地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十五大以简练的语言提炼为邓小平理论,这是我党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以及不断总结历史成功经验和失误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结合我国新时期改…  相似文献   

16.
2 003年3月底, 我访问了位 于东京涩谷区的日本共产党 中央委员会。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大楼全部都是用党的经费。一走近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会感受到生机勃勃的气息。日本共产党是1922年7月15日成立的老党,现在约有40万人(该党克服了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后,  相似文献   

17.
谢华  罗苹 《理论探索》2006,(2):16-17
我们党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最新实践的启示,总结探索发展问题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将发展思想概括为科学发展观,并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21世纪发展的指导思想。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认识,科学发展观具有创新品质、科学品质和系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党和毛泽东同志在领导我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解决土改后中国农村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同时,从理论上指出了已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农村经济必须向社会化发展的方向,并在实践上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同志关于农业社会化的  相似文献   

19.
十二大以来,我党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最终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新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渊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经历了从社会主义道路到社会主义理论再到社会主义制度这样的理论发展过程。具体而言,这一发展过程具体路径为:1.十二大:开启了从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探索;2.从十三大到十四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涵的"孕育";3.从十五大到十七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涵的"定型";4.十八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概念的最终提出。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统领着社会发展的大方向。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彰显出我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从解决发展的时代课题到提出和谐世界的新理念,科学发展观反映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升华。科学发展观初步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体系,进一步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崭新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