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转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科学论断,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客观上要求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引下,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社会主要矛盾与意识形态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当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为此,意识形态工作应当创新思路,着重从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方面入手,为有效应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提供重要保障、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3.
"卡夫丁峡谷"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从新时代的背景出发,对"卡夫丁峡谷"理论进行深入探究,而后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与"卡夫丁峡谷"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剖析,进而得出一定的启示,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体现了执政党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已发生阶段性质变认识的理论自觉。执政党只有准确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方位,才能制定符合时代要求与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的战略规划,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社会主要矛盾、人民主体地位与执政党自觉,是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三个基本维度: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在依据;人民主体地位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基本价值取向与力量源泉;执政党自觉是准确把握时代脉动与担当时代使命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5.
正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论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以唯物史观为认识工具,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社会发展逻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有效互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存在依据;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揭示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化发展逻辑,构成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特征的认识;十九大报告中对中华民族近现代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现代化进程三个层面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分析,则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唯物史观为我们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一个根本性的、系统性的、全景性的认知视野。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就是这一体系的逻辑起点。这一矛盾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始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这一矛盾又规定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标任务与本质特征,并发展形成为整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重大转变对公益类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重要方向,提出了新要求。由于公益类国有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物质保障,其改革成效与人民福祉水平的提高紧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就是这一体系的逻辑起点。这一矛盾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始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这一矛盾又规定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标任务与本质特征,并发展形成为整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根本依据,科学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认识国情、认清历史发展方位的关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紧紧扭住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这一"牛鼻子",探寻社会主要矛盾生成和发展的历史逻辑;从社会主要矛盾的特点、表现形式、发展趋势出发,找到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不是字面上的、概念上的转变,而是根本性的、实质性的转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有其现实依据和理论渊源,它是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在新时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劲夫 《慈善》2018,(1):25-26
党的十九大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等重大政治判断,深刻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确定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和战略安排,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判断的科学性在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既具有现实依据,又具有理论依据;既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又符合理论逻辑。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具有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新时代"重大判断,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两个关键时间节点提出的重要原创性科学论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科学揭示我国基本国情,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新时代"重大判断反映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指明我国基本国情的新变化和面临的新课题,深化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新时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进程中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阶段,赋予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内涵和新特点。在新时代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实现宏伟目标,紧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在改革、发展和稳定上有新举措,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6.
步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阶段性变化,党和国家在认识到客观实际变化后,在十九大报告中做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这一重要论断。这一重大历史性论断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指导,实事求是地把握变化了的客观实际;辩证地分析现阶段社会问题;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新的需要而得出的正确结论,这一论断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要矛盾论。  相似文献   

17.
<正>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习近平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认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阶段,深刻认识这一矛盾,对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解决和处理我国目前发展中的各种现实问题,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22,(1)
民生"三感"是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顺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而提出来的民生建设新目标和评价改革新标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彰显了党和国家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情怀。民生"三感"内涵丰富,虽各有侧重,但却是一个有机整体,存在着内在逻辑。在新时代,民生"三感"的提出影响广泛而又意义深远,从理论角度上看有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民生观,而从实践角度上看则有利于推进新时代民生建设的步伐、助力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探索。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把握科学的研究维度并坚持重要原则,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反映新时代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