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沈阳市聚集一批国外投资的产业集群,有利于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力,为实现沈阳市经济的高起点、跨越式发展增加了新动力。产业集群已成为实现区域经济规模扩张和产业结构提升的支撑力量。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资本转移,特别是承接我国的近邻韩国资本转移,对于发展沈阳产业集群,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市场主导下的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论文运用蛙跳理论和技术梯度理论分析了不同产业转移所需的条件及实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植入产业与当地产业的产业耦合度及由此构建的产业转移经济绩效评价模型;根据产业转移经济绩效评价模型,文章最后提出了实现区域资本和产业转移应该考虑的关键因素,以期对我国区域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国家政策的倾斜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我国在吸引外资方面呈现明显的地域格局,外资在我国境内的流向表现为东部与中西部落差较大的不平衡状态。当前我国是国际投资的热点区域,东部地区产业和资本的梯度转移为中部吸收外资提供了良机。因此中部地区应当营造有利引资的良好环境,通过利用外资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东部地区制造业资本转移给西部地区带来更高的产业科技含量,如果地方能够为转移的制造业资本提供有效配套,将有利于西部地区形成自主产业创新能力,有助于本土优势产业的培育。从长期看,地方政府政策的制定应该以在配套中积极培养本土优势产业为目标,以免陷入配套陷阱。针对国内区域经济条件的一系列新变化,西部地区外资政策的着力点是努力加强和建立与东部转移制造业的配套,而不是刻意去创造或者引进东部及外资企业;过度依靠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行为应该转向依靠本区域的比较优势吸引外资。  相似文献   

5.
张耀军 《人民论坛》2014,(13):22-25
<正>城市的存在与发展,不是孤立的,必须以周围区域为依托,与附近城市互为支撑。只有在加强北京、天津与外围城市的合作交流同时,促进外围城市之间的经济合作交流,加快产业转移,实现商品、生产要素、区域政策的一体化,才能促进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结构的不断平衡,最终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经济联合体,达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输出是社会转型期二元经济结构凸显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产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必然产物.农民工大量外出打工,使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主体要素缺位,客体要素大量闲置,新生主体存在严峻的教育问题与择业倾向,严重影响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要吸引和稳固农民留在农村发展,促使农民工返乡务农与创业,必须要致力于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乃至消除城乡差别;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条件,更是我国欠发达地区摆脱贫困,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分析了广西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几种发展模式,深入剖析了广西发展特色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而提出了提升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竞争力,以实现建设特色小城镇的对策:城镇人口聚集以梯次迁移为主,逐渐向中心城镇转移;通过产业园区吸引人口聚集,形成产城联动发展;基础设施先行,创造优秀居住环境;坚持生态集约,建设低碳高效绿色城镇化。  相似文献   

8.
区域差距内生机制与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非均衡力和经济一体化作用下,可流动要素不断向聚集力较大区域聚集,这就形成了具有区位优势的地区不断吸引可流动要素的良性循环累积过程,以及具有区位劣势地区不断损失可流动要素的恶性循环累积过程。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必须打破这种循环累积机制。而要打破这种不断积累区域差距的机制,则需要中央政府有序地组织东部地区的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迁移,提高中西部地区参与全国经济大循环的能力;需要中央政府改革现有的转移支付政策,加大提高居民公共服务和福利水平为主要目标的收入型转移支付;需要在财政政策、金融信贷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资源政策、人力资本政策等方面,实行东西部梯度的、有差异的政策,切不可过度宣扬经济一体化,实行"一刀切"的政策。  相似文献   

9.
区域性战略投资者,作为本课题组提出的创新概念,有着与一般的招商引资显著不同的内涵。也正是基于此,使其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崛起压力的中部地区而言,尤其如此。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产业发展格局正在经历新一轮的调整,面对新机遇与新挑战,对于中部地区而言,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是实现崛起目标的重要途径。而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因素的有效结合。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引进具有多元优势的区域性战略投资者,就是现实的路径选择。因此,深入探析吸引区域性战略投资者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以实现中部崛起的作用机制,就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产业承接是中部地区崛起的机遇,若将技术升级和空间集聚内化为产业承接各环节基本准则,则产业承接将是中部可持续发展和崛起发展的最有效内生发展战略路径。借鉴经典产业承接模式和探究金融危机、低碳经济对产业承接能力的影响以及分析中部诞生新产业承接模式的基础和路径,围绕产业承接内生并融合于区域发展动力系统——区域创新系统,建构了中部新型产业承接模式的基本模式:基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技术承接与技术本土创新为基本准则,以区域治理转型诱导的产业集群培育与低碳产业园建设为核心,以产业承接融合于地方发展并与地方能力提升的互馈为核心动力。中部产业承接过程中,需要当地企业和资本的广泛参与,以提升创新与创业氛围,才能有效地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承接内生为区域经济能级与竞争优势的提升,形成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词典     
《时事资料手册》2006,(1):76-77
总部经济 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业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业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发展》2014,(4):89-89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对于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整区域发展结构、实现中国经济升级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在多个场合、多次会议上谈到建设长江经济带问题。李克强强调,建设长江经济带要实施东西双向开放战略,与依托亚欧大陆桥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相联接,构建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要以沿江重要港口为节点和枢纽,统筹推进水运、铁路、公路、航空、油气管网集疏运体系建设,打造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长江生态安全关系全局,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避免产业转移带来污染转移。  相似文献   

13.
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内容非常广泛,它是指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的平衡充分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经济基础,如果区域经济能够平衡充分发展,其他各方面的平衡充分发展就有了物质财富的保障。劳动力和资本是经济发展的两大基本要素,区域劳动力和资本能够实现平衡充分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有了基本保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以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的改革,在要素自由流动、价格灵活反应、竞争公平有序的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实现区域劳动力和资本的平衡充分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需要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通过深化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区域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的平衡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区域协调发展离不开区域文化的交融。就东西部地区来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仍然很大,而文化发展的非均衡是形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落后观念制约了西部的发展。因此,要加强东西部文化的交融,在西部文化中注入更多现代的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文化因子,实现观念转变,更加突出经济理性观念,强化市场经济的现代观念,增强创新精神,注重开发人才资本的理念,从而创新与提升西部文化,继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我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现就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做出如下决定。一、充分认识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意义(一)承接产业转移是实现我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当前,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的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我国东部地区受劳动力、环境承载能力、土地等因素制约,部分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给我区经济加快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承接产业转移,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外区内外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口流动现状及未来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和平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和人口的地区差距。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劳动力流向就业机会更好的地区,人口老化的地区需要吸引外来年轻劳动力以维持经济增长的活力。近年来,人口流动已成为全球经济和发展议题中的重要内容,中国的人口流动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7.
何伟 《台声》2005,(12):50-51
区域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区域发展尚不够平衡的问题。无论是相对发达的地区还是相对欠发达的地区,那里的干部和企业家们都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如何放开眼界,按照市场规律,实现区域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开始,香港曾经繁荣一时的制造业走入低谷,其产值在经济总量中逐年下滑,产业开始向中国内陆转移。对于承接香港制造业转移的中国内地,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随着港资的大量注入,迅速地催化出了一个新兴的产业区域。在珠三角依托香港产业转移而迅速发展的同时,处于中西部的地区也将面临重要的时机。  相似文献   

19.
区域产业转移是我国转型时期实现区域平衡发展的重要推手,它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个社会问题,它涉及产业输出地和承接地两个区域的稳定发展.区域产业转移主体不再局限于政府和市场组织,社会组织正在成为有效参与产业转移的第三种力量.作为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社会组织能有效弱化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并通过自身“协调器”的特点实现各类主体在产业转移中的最大效用竞合.目前社会组织因为社会管理制度和自身发展机制的缺陷,并未实现效用的最大化.本文从创新社会组织的参与制度设计、专业化分工、自身组织建设等方面,对社会组织有效参与区域产业转移提供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20.
以产业集群推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是当今产业组织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取得地区竞争优势的动力源泉。中部地区完全可以通过培育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竞争力。中部地区应依托现有的工业基础,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以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