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据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我国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亿4千万,其中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3000万人(保守估计),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表现为忧郁症、恐怖症、焦虑症等。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0%,大学生则有16.0%至25.4%的心理障碍患者。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大学生则表现为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北京青年报》2000年3月2日)。为什么不少年轻人对父母、老师的话常充耳不闻,却对所谓心目中那些偶象崇拜不已,常为其狂热再三?为什么那些平日…  相似文献   

2.
花季少年是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 据我国南方某精神卫生研究机构统计,初次发病首次住院的精神病人中,大、中学校的在校生占30%以上。除精神病外,心理障碍的发病率更高,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约有3000万名青少年心理有问题。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并呈不断上升趋势。而在第28届世界心理学大会上,爆出的消息更是惊人:20%的中国儿童染有抑郁情绪,其主要原因是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太高。心理压力太大。  相似文献   

3.
热词     
戴玉 《南风窗》2014,(23):20-20
1 路怒 形容在交通阻塞情况下开车压力与挫折所导致的愤怒情绪,“路怒症”发作者会袭击他人的汽车,有时无辜的同车乘客也会遭殃。2006年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中国司机心理障碍的发生率达59.8%。其中,长途汽车司机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达80%,私家车主则为44.4%。  相似文献   

4.
近期,南京市栖霞团区委对外公布一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调查,结果显示:8.74%的学生感到生存没有价值,人生很痛苦,并且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其他问题近年来逐渐增多。根据该调查,在小学生中有10.14%的学生学习压力特别大,而该结果在初一则突然上升到20.19%。感到压力较小的平均只占到41.35%。由于压力带来的情绪冲动也由26.01%上升到37.50%,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文化的普及,因网络引发的犯罪在未成年人犯罪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鹿城区人民法院一项数据统计显示:2007年1月至7月,该法院共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10件,其中涉网犯罪29件,占26.4%,同比上升9.3%。网络已成为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大黑洞,未成年人涉网犯罪现象,  相似文献   

6.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未成年人犯罪被称为世界“三大公害”之一,根据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的一份公报透露,2002年至2004年全省法院共判处未成年人犯罪的人数迭9585人,而全省公安机关抓获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犯罪人数的比例,2002年为12%、2003年为14.7%,而2004年则为17%,是显上升超势,未成年人犯罪不仅给个人、家庭造成直接不良后果,也给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造成影响,现在有一种新类型犯罪,那就是计算机网络犯罪。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电脑网络对青少年的学习和成长起到了无可比拟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学习效率,拓展他们的视野,增强创造力和想像力,可以况,网络正在改变青少年的生活模式。但网络并非一片净土,,它在促进发展的同时,也在制造诱惑和罪恶。计算机网络犯罪足信息社会中呻中新的犯罪类型,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件也不断卜升。青少年的计算机网络犯罪给国家安全及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忧虑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且口益成为困扰人们现代生活的义一社会问题。以我院为例,2004年我院审理涉网案件36件48人,占41.67%,其主要特点表现为:(1)案件类型以侵财类案件为主,主要有盗窃、抢劫、诈骗(2)暴力性犯罪不容忽视;(3)犯罪主体低龄化,其中15岁到18岁的占61%:(4)犯罪上体文化程度偏低,大部分初中是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初中文化的,小部分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从这数字上看青少年涉网犯罪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人。  相似文献   

7.
一、当前长宁区未成年人犯罪情况 从近年来的统计数据看,长宁区外来未成年人犯罪所占比例逐年升高。2006年涉罪外来未成年人约占涉罪未成年人总数的63.7%,2007年约占75.9%,2008年约占67%,2009年约占77.4%。很明显,外来未成年人在长宁区的涉案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未成年人犯罪中出现了自报名罪犯呈持续上升趋势。据统计,2002至2006年,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年收押自报名罪犯从7人递增至43人,年收押比率从0.76%递增至2.63%。自报名未成年犯的大量递增,给监所的教育改造及刑释后的社会综治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困惑。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的状况,中国社会调查所日前对北京、上海、哈尔滨、武汉、长沙等地的一千二百位中小学生和六百位家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97%的未成年被访者表示平日上网,可见上网在未成年人中已非常普及。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上海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徐汇区心理辅导站汇同兄弟区于一九九四年十月——十二月在徐汇区、闸北区、静安区按照重点中学与一般中学、中心小学与一般小学比例分层次整群抽样调查.以班级为基础,抽取1684名中小学生作为样本,其中:男学生881人,女学生803人,高中生359人,初中生670人,小学生655人.这次测试的量表是运用从美国引进的,经过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等单位修订过的Acheabach儿童行为量表(简称CBCL).参加测试的主持人均经过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或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的专家严格训练,测度结果表明: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检出率为15.43%,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忧郁(28人次),强迫(85人次)、焦虑(39人次)、多动(23人次)、思维障碍(9人次),占心理障碍人次数的42.86%.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上海未成年人伤害犯罪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市检察机关受理的这类案件,1996年为13件14人,1997年为19件26人。期间,共有9名被害人死亡,14名被害人受重伤。诚然,在全市青少年中,参与伤害犯罪的人微乎其微,但从个案的年龄分布情况看,16岁以下未成年人伤害犯罪在同类案件总数中,1996年占42.9%,1997年占33.3%。如果把17岁以下的作案人“纳入统计,则1996年为100%,1997年为75%。令人触目惊心!上海未成年人伤害犯罪为什么频频发生,产生这类案件的共性原因是什么?对…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日益突出,违法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且呈上升趋势,而最令人担忧的是中小学生违法犯罪人数明显增加。据福建省检察院统计的数字,1995年批捕的未成年人1629人,其中在校学地286人。1996年批捕未成年人2364人,在校学生321,比1995年同期分别上升24%和12%。1996年全省平均每天有5.4个少年沦为罪犯。其中学生犯罪占未成年犯罪的比例均为11%左右。为剖析我省未成年人及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探索预防控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对策,从去年开始,我们在全省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情况作了一次较为系统的专题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和我们的分析,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从犯罪趋势看,犯罪数量上升 2001至2006年,厦门市两级法院共审理未成年刑事案件999件判处未成年罪犯1311人,占同期刑事案件总数的7.8%,占判处罪犯总数的9.9%(见图表1)。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达24%(见图表2)。2006年未成年刑事案件升至276件,与2003年比增长206.7%,未成年罪犯人数升至386人,与2003年比增长286%。未成年人犯罪数量迅猛上升,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上海市审查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数据统计显示,闲散未成年人的犯罪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犯罪危害性也趋于严重。就此,我们对本市浦东、虹口、杨浦和南汇等五个区、检察院未检部门自1997年以来审查起诉案件中涉嫌犯罪的395名未成年人进行了调查,统计反映,在这涉嫌犯罪的395名未成年人中,属于本市闲散未成年人有241名,占61%。1998年上半年五个区、县检察院受理闲散未成年人犯罪数为85名,比1997年同期的54名上升了57.4%,本市其他区、县基本上都呈上升趋势,有的上升高达60%以上。其犯罪作案的主…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未成年人接受事物的渠道越发宽泛,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来说,无法抵御各种不良侵蚀。畸形的需求欲望,易激惹的情绪感,不良的心境,很低的挫折承受能力以及某些不良心理、精神障碍等越来越多地呈现。笔者对2006年-2008年三年来的112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测试结果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90%以上的涉罪的未成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偏差。  相似文献   

16.
2009年,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公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在青少年犯罪的各类案件中,有六至七成的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是因为沉迷网络。目前我国的青少年网民有将近1.6亿人,占我国上网总人数的将近一半,甜艮告》显示,未成年人中网络成瘾者占十分之一。几乎所有的网络成瘾者都点击过黄色网页。未成年人网瘾患者中聊天、交友者的比例接近50%,网络游戏人数比例in,1超过40%。互联网为青少年展现出了“天使”和“魔鬼”两副面孔。一方面,网络为青少年开启了一扇“探索之门”,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另一方面,一些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世界难以自拔,网上充斥的暴力色情内容使得他们性格变得孤僻暴躁、不思上进甚至出现一些违法行为。网络,在继毒品之后,成为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又一催化剂。  相似文献   

17.
近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举行了《孩子,别怕!》未成年人自我保护和犯罪预防法律歌谣向中小学生赠书仪式。据悉,这是国内第一本以未成年人为读者的法律歌谣。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和家庭幸福的一大社会问题。据新华社报道,在近几年的全国刑事作案人员中,14至25岁的青少年竟占总数的60%以上,其中14岁至17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比率更是逐年递增。目前,在管教所服刑的少年犯就达1万余人,在劳教所改造的未成年罪犯则更多。  相似文献   

19.
未成年人犯罪的数量从1997年起出现反弹,开始逐年攀升。未成年人犯罪近些年来日益呈现出暴力化、团伙化的趋势,犯罪类型集中为抢劫、强奸占75.7%。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未成年人(少年)是指十八周岁以下的人。未成年人犯罪涵盖在青少年犯罪之中,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必要性已多有论述,不再重复。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诉讼程序自然也受刑事诉讼法的根本性约束,它的特殊性并不外在表现为单独的法律程序规程,即在刑事诉讼总的原则规范下有其自身的构造。就诉讼程序而言,未成年人犯罪的司法实践程序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