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 社会主义作为一项前无古人、因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不断探索的事业,在其发展过程的理论认识上出现若干偏差,从认识论上来讲,是不难理解的。客观地讲,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理论认识上乃至实践中出现的诸多坎坷,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程度不同地出现过。现实的问题是,为了使社会主义的发展尽可能地少出现一些曲折,其中特别是避免重犯那些过去已往犯过的错误,就需要对过去我们在理论认识上所出现的偏差,作一些探讨。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往我们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理论认识上曾经长期存在着两点偏差,是不能不提及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原有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没有充分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理论、特别是没有深刻认识这种理论的预测性,以及这种预测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这种认识状况现在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困扰着一些人的思想。因此在目前体制改革过程中,理论战线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必须改变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理论的原有理解。这就存在着对这个理论的再认识问题。本文对此谈点管见,以求教大方。  相似文献   

3.
胡乔木同志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这篇重要文章中正确地指出:“宣传人道主义世界观、历史观和社会主义异化论的思潮,不是一般的学术理论问题,而是关系到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能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实践的有重大现实政治意义的学术理论问题。”当我们读了高尔太同志近年来发表的若干文章,其中关于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一些观点的确感到作者触及了一些有重大现实政治意义的问题。文章中涉及的有些问题,如关于人的价值,“人是目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资产阶级人遭主义的根本区别等,胡乔木同志在文章中已经作了透辟的论述,本文不再赘述。现仅就高文中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的几个观点,谈点不同的意见与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4.
所谓社会主义的“附加条件”,是指由于人们对社会主义在理解上的偏差和错误,在思想上和实践中把那些非社会主义的东西,当成社会主义条件而加以肯定的那些事物。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一是因为社会主义是新生事物。人们对社会主义内容的认识在实践中还没有达到科学的认识以前,在理解社会主义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偏差和错误,是符合人的认识发展规律的。二是有些人常常用“左”或右的眼光去看待社会主义,这样就会把非社会主义的东西看成是社会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在创立党的群众路线中发挥了历史性的政治和理论主导作用。但是由于各种政治和现实原因,毛泽东在群众问题上产生了认识和实践偏差,到后期逐渐背离了群众路线的本义,给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事业带来较大的影响。我们必须客观科学地认识产生这种认识偏差和实践错误的深刻原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道路上,我们不但要继续坚持群众路线,还要科学把握群众路线,正确处理领袖、群众和群众路线的相互关系,正确引导中国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推向健康良性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是当今世界上存在着的两大客观现实.它们两者孰优?孰劣?它们的各自前途怎样?这个问题对于经过马列主义哺育多年的中国人民来说,本是一个不应成为问题的问题.然而,近年来,在一些人特别是一些青年人中忽然成了问题:一些人对社会主义信心不足,对资本主义羡慕、迷信.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对社会主义不感兴趣,对资本主义却表示欣赏.持有这种态度的人,虽为数不多,但确是一个应当认真对待的问题.产生这类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资本主义制度不了解,对其认识有偏差,不善于分析、比较,是其中重要一条。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请一些对资本主义制度有深刻了解和研究的人谈一谈,是十分必要的.前些时日,记者走访了北京大学教授、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毕季龙,同他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一次深谈.  相似文献   

7.
关于市场经济理论的一些难题和争论问题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吴振坤关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许多难题,尚未研究清楚,而对这些难题,往往在认识上不一致,因而又是存在很大争议的问题。我就市场经济理论中的难题和有争论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一、关...  相似文献   

8.
葛殿军同志: 你寄给《河北日报》编辑部的信转给了我。你们在学习“两本书”的过程中,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问题认识上不太一致,这并不奇怪。目前我国理论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表述也不完全一致。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供你们参考。关于“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仍然坚持我在本报2月25日那篇文章中的观点。“所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些最基本的原理;二是要有‘中国特色,,这就是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是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的重要课题。正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在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国当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特殊国情,是考虑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总出发点。这个问题理论界正在展开讨论,这里说的是个人的一些认识。一、提出当前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重大成果1、问题的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遵循重新确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并且吸收了国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适应世界形势的发展,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对以往的理论有许多重大突破,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认识成果。1985年4月邓小平同志在对外宾的一次谈话中说道;“如果说,我们总结的经验有很多条,那未很重要的一系经验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103页)前者是关于社会主义的实质和本质特征,后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逻辑、规律性。两者是不可分的。这是一系列认识成果的总的归结。  相似文献   

10.
最近,报刊上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有不少议论。一些读者投书本刊,询问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什么特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从何着手?为此,我们分别走访了何伟、范恒山、王珏三位经济学家,请他们就上述问题发表看法,以期为广大读者认识、了解市场经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在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谁优谁劣的问题上,社会主义的敌人不断对我进行诋毁和攻击,对此,我们理应奋起反击.但在一些群众中也确存在这样那样的模糊认识和错误看法,往往就不知不觉地在头脑里对"社会主义优越性"打上了问号. 笔者认为,要清除人们头脑中对社会主义的模糊认识,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应该正确区分以下几个方面的界限.  相似文献   

12.
一些人之所以对社会主义存在种种疑虑和困惑,除了复杂的国际、国内因素外,认识方法的偏差无疑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当伴随社会主义革命事业成功的礼炮声步入社会主义建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程。人们也正在对这几十年进行着认真的总结和研究,力图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它的客观规律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研究和了解事物的矛盾及其发展状况,是认识事物的规律性的基础,因而,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研究,是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社会的规律性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本文试图着重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的实际状况,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中的对抗与非对抗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一、值得商榷的观点关于矛盾的对抗与非对抗的一般涵义等问题,目前学术界还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是,仅就社会矛盾的对抗与非对抗问题而言,我认为  相似文献   

14.
面对当前社会主义国家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围绕着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的问题,人们不可避免地要产生种种疑虑和困惑。不解开思想上的这些疙瘩,人们在谈论起社会主义优越性时,总感到理不直、气不壮。讨论和回答有关社会主义的一些重要认识问题,已成为思想理论工作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拟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同志 2000年 10月 20日在中共中央党校举办的“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四个如何认识’研究班”开班式上讲到,要深入研究“四个如何认识”,实质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回答和解释当代世界和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近几年来,在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的学习热潮中,我们的理论界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问题也发表过一些研究成果,有些是很有见地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错误观点和思想上的混乱。有的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失败论”,有的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疑虑,…  相似文献   

16.
关于宗教与社会主义相互关系问题的思考中央党校科社部龚学增如何认识和处理同宗教的关系,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工人阶级政党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革命和建设能否顺利进行。从科学社会主义创立至今,宗教一直与社会主...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科学结论,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分析历史事实和社会主义发展过程,总结和概括几十年社会主义实践经验中作出的,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重大成果。正确认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仅有深远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大的实践意义.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得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的正确与否以及正确程度如何.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上.长期以来由于脱离了中国社会的实际,未能很好的解决,致使我们走了不少曲折的道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中国的国情,才使之对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逐步深化。我们知道,关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2年党的十二  相似文献   

18.
右的或“左”的错误,从认识论上讲,是主观不符合客观的一种反映;从政治态度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危害上讲,右的表现主要是否定四项基本原则,“左”的表现主要是否定改革开放。思想认识问题和政治态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思想认识问题和工作实践中的不同意见以至偏差,要实事求是地具体分析,不要随意说成是政治倾向上的“左”或右。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多变和人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所以面对客观实际,就会得出正确与错误两种不同的认识。认识是否正确,对于人们的实践行动具有重要的影响。正确的认识,反映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指导人们走向胜利。反之则只能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怎样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怎样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是人们十分关心的一个话题,也是我们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为了集中反映大家对这方面问题的思考和认识,本刊特开辟“构建和谐社会”笔谈专栏,欢迎各界人士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20.
实行县级直接选举是我国地方政权建设的一项重要改革,是一省和全国政权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实际步骤。目前已经完成换届选举的多数县区,总体来说是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但据调查来看,由于此项改革处于起步阶段,干部、群众除因缺乏经验而造成工作上的一些失误外,还有一些认识上的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