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猫华支睾吸虫是由后睾科(Opisthochiidae)支睾属(Clonorchis)的中华分支睾吸虫(C.S-inensis)寄生于猫的胆管与胆囊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临床上以消化不良、贫血、呕吐、黄疸、下痢等为特征,对猫的危害较大。 (一)流行病学 1.发病情况:根据1987年5月至1992年5月的统计,我院共诊治猫华支睾吸虫223例,其中公猫139例,占总发病数的62.3%,母猫84例,占总发病数的37.7%;该病以12个月以上的成年猫发病较多,共153例,占总发病数的68.6%,12个月以内的猫发病70例,只占总发病数的31.4%;从发病季节看,以10~12月份发病率最高,共97例,占总发病数的43.5%,1~3月份发病率最低,共36例,仅占总发病数的16.1%,4~6月份和7~9月份分别为43例和47例,占总发病数的19.3%和21.0%。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西安地区养猫日趋增多,猫病在兽医临床上较为多见。1983年以来,西安地区的猫大面积发生一种呕吐不食、呈复相热,死亡较高的传染病。根据有关资料,对本病进行了临床观察与治疗。 (一)流行情况 1.易感动物:本次流行仅见家猫,雌雄均可感染,在294例病猫中雌性占69%。最易感的是2岁以下的幼猫,占发病总数77%。经笔者调查西安市某动物园,于1979年猞猁、金钱豹亦发生过本病。  相似文献   

3.
1986年3月,我们在西安市兽医院工作期间遇到了以呕吐、腹泻、发热、发病急、死亡率较高为特征的猫病。经实验室综合诊断为猫多杀性巴氏杆菌病: (一)流行情况 对西安地区526例猫的病例调查表明:本病冬未至春季多发,12~4月份的发病率占全年的58.4%以上,其中尤以3月份的发病率最高,达11.9%;各种年龄、性别的猫都有发生,但以幼龄猫多发,发病率达73.2%,成年猫占26.8%。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4.
我县于1979年10月下旬开始发生猪弓形体病,至1980年1月底止,据统计,全县13个公社有12个公社、93个大队、874个生产队先后发生流行,分别占全县总大队数的6O%,总生产队数的43.6%;发病猪只达13371头,占存栏生猪的35.6%;死亡6671头,占发病猪只的49.9%。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流行情况 1.传染快,呈爆发性流行:首先在县城镇发现部分已经过猪瘟、猪肺疫、猪丹毒防疫  相似文献   

5.
兔传染性口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以口腔粘膜发生水疱性炎症为主的急性传染病,又称流涎病。1987年6月,新疆军区驻乌鲁木齐某部试验站饲养的家兔发生本病。 (一)发病情况 该站共饲养中国家兔58只,其中成年兔10只,30~90天仔兔、幼兔48只。1987年6月22日~7月4日,40只仔、幼兔相继发病,发病率为68.9%;死亡19只,死亡率为47.5%。成年兔未见发病。  相似文献   

6.
1983年11月~1984年6月,在贵州省镇宁县内,发现一种呈地方性流行的牛马皮肤病,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多方诊断,为牛马皮肤真菌病。 (一)流行情况 对镇宁县5个区,9个公社,29个生产队的827头家畜进行了抽样调查。城关区水椆木寨发病严重,黄牛发病率为52.63%(其中2岁以下黄牛发病率为90.9%);2岁以下的马发病3匹,发病率为12.5%;其他家畜未见发病。经调查发病数与年龄呈负相关,1日龄~6月龄发病18头(匹),7月龄~12月龄的发病9头(匹),13月龄~18月龄发病6头(匹),19月龄~24月龄发病4头(匹),25月龄以上发病3头(匹)。本病以接触感染为主,有明显的季节性,1~4月份发病率较高。该地区以舍饲为主,厩舍多潮湿,易于真菌繁殖。  相似文献   

7.
种羔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断1996年7月13日,且末县畜牧局从北疆引进不满周岁的萨福克公羊羔50只,7月15日开始发病,至8月1日先后发病11只,死亡8只,发病率为22%,致死率72.7%。病状体温40.8~41.5℃,呼吸40~50次/min,脉搏10...  相似文献   

8.
1983年7月,广东省遂溪县的群养鸡中发生一种以进行性消瘦及肌肉萎缩为特征的慢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原菌分离、人工感染试验及药物治疗试验诊断为鸡类星形念珠菌病。 (一)流行病学调查 1983年从外地引进大批幼鸡,饲喂进口混合饲料的鸡,便开始发生本病,经调查5个单位21个养鸡户,有497只鸡发病,占总养鸡数606只的82%,死亡477只,死亡率78.7%,致死率96%。如县拖拉机站某养鸡户在1983年5月份购进3批62只本地种幼鸡,先喂进口饲料笼养,30日龄时平均每只重240克,后改为放牧。在75日龄开始发现  相似文献   

9.
1999年初秋 ,鹿场幼熊发生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经流行病学、临床诊断、病理剖检及细菌检验 ,确诊为幼熊细菌性胃肠炎。流行情况  1999年 9月至 11月 ,我场当年生 8— 9月龄幼熊 66只 ,先后发病 3 0只 ,发病率为 45 % ,11月 8日死亡 1只。发病幼熊粪稀薄 ,粪便中混有腥臭的黑黄色或粉红色粘液。发病幼熊活动量减少 ,精神萎靡 ,常常蜷缩成团睡觉或静卧 ,食量逐渐减少甚至废绝。临床诊断 发病幼熊多挤在一堆 ,被毛耸立、精神不振、厌食、喜卧 ,个别熊怕冷、发抖 ;病幼熊表现消化不良 ,普遍发生腹泻 ,病情严重者排油状血便 ;消瘦 ,体温…  相似文献   

10.
(一)发病情况 1980年5月~1985年5月,烟台市桃村肉牛育肥场共饲养肉牛79头,先后发病31头,发病率为39.24%;其中死亡1头,病重屠宰11头,淘汰19头。出现病状最早的在育肥后10~12个月,占发病的28.75%;13个月以上发病的占  相似文献   

11.
我县一社员自办貂场,共养水貂104只,其中60~70日龄幼貂76只,发生幼貂痢特灵(呋喃唑酮)中毒,发病21只,死亡5只。现报告如下: 貂场于1981年7月3日和6日因胃扩张和肠炎死亡幼貂4只,为了治疗和预防肠炎,从7月8日起每天给每只健康幼貂的饲料中加入痢特灵0.1克、合霉素0.2克,于早餐时一次喂服,结果7月10日投药后1小时发病6只,7月11日投药后1小时发病12只,死亡2只,12日凌晨发病3只,全部死亡。12日清晨,貂场停止喂痢特灵、合霉素,发病即行停止。  相似文献   

12.
1992年7月,黑龙江省某肉禽公司饲养的AA雏鸡86000只,发育迟 缓,陆续发生死亡。经调查,育雏期鸡盲肠肝炎的发病率14.3%(隔离数)、发病致死率79.2%(剖检数)。育成期鸡盲肠肝炎的发病率17.5%(隔离数),发病致死率47.9%(剖检数)。自然耐过的病鸡发育极为缓慢,形似“僵鸡”,占9.6%(屠宰数)。  相似文献   

13.
(一)流行情况 1985年12月,本病首先在本县舒桥乡呈地方性流行。最初一自然村9只狗相继发病死亡、接着迅速蔓延到数个行政村,至次年6月,发病终止。此后每年呈周期性流行,并逐步扩散到周围一些地区。据1986年统计,在第1个流行期内,共发病107只,占发病地区家犬总数335只的31.9%。从发病年龄看,未满1岁的小狗及青年狗发病率高,107只病狗中,1岁以内的小狗30只,占28%;1~3岁的青年狗64只,占60%;4岁以上的狗13只,仅占12%。本病有极高的致死率,未经治疗的101只狗,死亡98只,致死率97%。近年流行强度、致死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4.
(一)流行情况 1986年6月某自然保护区的1只病危大熊猫送到成都动物园抢救,主要症状是拉血,治疗无效死亡。自此以后,每年春末夏初和初秋都流行拉血病,每批发病率占全园大熊猫总头数的30%~90%,至1986年5月已发病29头次,死亡8头。症状轻的一般能治愈,拉血严重的治愈率很低,幼龄熊猫死亡率100%。整个病程为3~4天至1周多不等。春季发过病的熊猫,秋季仍可发病。  相似文献   

15.
肾结石在鸡很少发生。我科研所鸡场在较短时间里连续发生10多例,比较典型。现将一起成年肉鸡的发病情况报道如下。 (一)发病情况 肉鸡舍自1986年入冬以来舍内平均温度在2~7℃;湿度较高,天棚上有成片水珠,地面积有粪水,鸡体被稀粪污染,舍内空气较污浊,氨气浓度较浓,人进入鸡舍时有明显的刺鼻感觉。饲料是按鸡不同生长时期由饲料加工厂提供的全价饲料,但前段时间蛋白质含量偏高。该舍共养615只,发病死亡13只,其中公鸡8只,母鸡5只,发病率2.11%,公鸡占发病数的61.15%,母鸡占发病数的38.46%。  相似文献   

16.
我们于1980年3月至1982年8月在人畜地方性氟中毒的重病区,对猪氟中毒进行了诊断与治疗试验,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 (一)发病情况 主要见于产后母猪和新生成窝仔猪。三年中在2524头猪中有95头发病,占3.8%;其中母猪46头,占母猪总数195头的23.6%,仔猪49头,占仔猪总数985头的5%。95头病猪中,治前致死率母猪为2.2%,仔猪为48.9%。发病率伴随胎次增加而有升高趋势,1胎次发病头数占发病母猪数的6.5%,2胎  相似文献   

17.
黄牛维生素A、D缺乏症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发病情况 1.年龄:发病牛年龄多数为1岁以内的犊牛,先天性病例及成年牛发病较少。 2.性别:公母牛均发病,无性别差异。 3.发病率及致死率:发病率约为1.11%(其中先天性犊牛占发病牛的14.8%,犊牛发病率为60.4%,成年牛发病率为24.8%,老年牛发病极少),致死率为10.8%,若不继发其他疾病,死亡率较低。病愈牛留有严重的后遗症,不能用作种牛和役牛,大量被淘汰。  相似文献   

18.
大连市某银狐养殖有限公司1988年12月14日从加拿大进口狐狸3300头,其中银狐3180头,变种狐120头,经美国空运到大连,当即入隔离场实施检疫,用运输笼隔离饲养,至1989年2月25日共72天,在此期间发病的狐狸先后有300头,发病率为9%(300/3300),死亡65头,死亡率为2%(65/3300),占发病数的21.7%(65/300)。我们对本次的发病和死亡原因调查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华东地区貂场饲养的貂常发生肠炎,幼貂发病率高达85%,成貂发病率为13%,死亡率为20%~40%。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细菌学检查、血清学试验、动物接种及病毒分离,确诊为貂传染性肠炎(Mink infectious enteritis),并分离到MEV-S_1毒株。  相似文献   

20.
对青海省祁连县某村羊、牛、马发生的病因不明的“口腔黏膜溃烂病”进行了调查。自2 0 0 4年 1月至 4月末 ,该村绵羊发病 2 3730只 ,发病率为 5 2 .7% ,死亡 36 4只 ,病死率 1.5 3% ;牦牛发病 14 4 6头 ,发病率为 2 7.8% ,死亡 6 5头 ,病死率为 4 .5 % ;马发病 12 4匹 ,发病率为 2 8.9% ,死亡 3匹 ,病死率为 2 .4 %。当年羔羊的发病率低 ,成年家畜的发病率高。 5月份草地返青 ,家畜吃上青草后 ,发病明显减少并逐渐停止。从所采集的羊病料中没有分离到致病性微生物。认为该病的发生可能与草场草原毛虫大量繁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