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卞吉 《中国减灾》2010,(8):54-55
七月流火,"小暑交大暑,热得无处躲",如何抗暑,是炎炎夏季每个人都不能忽视的问题,而在抗暑的同时兼顾养生,才能让你不再惧怕炎炎夏日。  相似文献   

2.
书房是读书人安顿灵魂的地方。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只有一个10平米的小小宿舍兼书房,南向无窗,空气不流通,在预防“非典”的特殊时期尤其憋闷。我把无处码放的书籍装在几个木箱和纸箱里,芜杂而又紊乱,全无坐拥书城之感,让人英雄气短。于是,我在小屋的墙壁上写了“斗室通天”四个字以自嘲。  相似文献   

3.
书房是读书人安顿灵魂的地方。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只有一个10平米的小小宿舍兼书房.南向无窗.空气不流通.在预防“非典”的特殊时期尤其憋闷。我把无处码放的书籍装在几个木箱和纸箱里.芜杂而又紊乱.全无坐拥书城之感,让人英雄气短。于是,我在小屋的墙壁上写了“斗室通天”四个字以自嘲。  相似文献   

4.
健康与养生     
《当代广西》2009,(15):59-59
雷雨天 头皮发麻赶快躲 据气象专家提醒,在雷电交加时,如果皮肤感到刺痛,头皮发麻,就是雷电将至,应该立即躲避。特别是雷雨天应尽量避免接打手机,尤其是身处空旷地带的游客,雷雨天必须关闭手机。  相似文献   

5.
毫无疑问,文明城市首先必须是卫生城市。 一个城市是否文明,首先看卫生。就好像到一个人家里做客,看到窗明几净,自然赏心悦目;如果乱七八糟,邋里邋遢,无处伸脚,无处落座,自然感觉不到文明。这些年来,一个越来越洁净的长沙,诠释着这座城市每一个市民逐步养成的良好卫生习惯,视城市为家园的美好情感,  相似文献   

6.
《时代潮》2001,(18)
在讨论腐败问题时,人们愤怒之余,往往将希望寄托在法律上,或者,将腐败分子的横行无忌归咎于立法的不完善和司法的不严厉,尤其是司法过程中的地方保护主义。人们相信,只要法网密不透风,执法重拳出击,腐败分子将无处逃逸,反腐败,岂非轻而易举?  相似文献   

7.
猴与民俗     
猴子,在中国民俗文化中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动物精灵,它既有人的灵性,又有“神”的威力,而且可以说是无处不有,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8.
在金坛市烟草专卖局,只要一提起李亚群,大家都会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亲切地称他是好班长、好管家、好委员。是啊,他几十年如一日,工作兢兢业业,事事以身作则,为人厚道,作风民主,执法公正,让人无处不感受到他创业创新的豪迈激情、  相似文献   

9.
莲心 《前进论坛》2009,(9):58-59
七八月的北京正是烈日炎炎,特别是今年,两个中伏让北京的桑拿天更是令人难以招架,35度以上的高温烤的人无处躲藏,向北、向北、向北,去北边避暑吧……  相似文献   

10.
看完《民主与法制》2011年第2期的2010年十大雷人语录,首先是感叹,雷人语录何止10条?为什么有这么多雷人语录呢?其实是因为现在各个阶层往往是各说各话,阶层之间、官民之间很难对话。比如拆迁,被拆迁户感叹无处讲理,被强取豪夺徒唤奈何,而政府官员却在大叫钉子户们漫天要价,是一群刁民,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我们不拆你们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1.
1999年我当选宜昌市肢残人协会主席时,还是一个躲在角落里的人,那时的我,还不知道残疾人专门协会是做什么的,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相似文献   

12.
闻道 《创造》2004,(12):4-6
昆明最适宜居住,云南的生命力最旺盛,这是走过好多地方之后的总结.因为这里有四季常绿的树、一年不败的花、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灿烂的阳光,尤其有翠湖和滇池,因为人们说,水是城市的命脉.曾经很向往新疆,因为那里瓜果飘香,风情万种,但那里空气中随风带来的沙尘、看不到头的荒凉的戈壁,让人还是想念昆明,想念在昆明的居所抬头就可见窗外相邻的国家级森林公园--西山上那满眼的绿色,尤其是想念云南到处都有的秘密的森林.曾经羡慕东部地区的发达与富裕,但夏季一天劳累之后的休闲还是要躲在空调房里才能避暑,就怎么也舍不掉三伏天空气也是甜的,白天再热,早晚也能清清爽爽的昆明.  相似文献   

13.
公安部决定,从5月18日至9月上旬,全国各级公安机关敞开大门接待信访群众,集中处理信访问题。“人人受到局长接访,件件得到依法处理”的庄严承诺,有如“有困难,找民警”一样,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尤其是让那陷入信访泥潭、无处拔脚的百姓看到了生机。这让他们满怀希望与公安局长零距离接触,诉说信访事件。可以欣喜地看到,通过公安机关的努力,一部分信访者终于有了理想的结果。据某市警视网报道,自5月18日开展“大接访”以来,该市公安机关共接待来访群众179件304人,已办结51件88人。群众为之“感激不尽”,警营内部处处可闻喝彩声。然而,有一位公…  相似文献   

14.
阳春三月,我随中宣部调研组来到“北方明珠”大连市。这座城市美丽而又极具活力,令我赞叹不已。那典雅别致的建筑、卫生整洁的街巷和良好有序的交通,那遍地花团锦簇、绿草茵茵,还有市民的友善、热情和礼貌,无处不叫人赏心悦目。然而,最使我精神振奋的是,我看到这里的人  相似文献   

15.
自英国的边沁打出第一面功利主义大旗至今已有210年了。作为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学派,它渗透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各学科领域里,尤其是对诞生在它之后的新闻摄影也有着深远的影响。这是因为新闻摄影本身具有“功利”性。从第一张新闻照片的诞生,到今天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新闻摄影,均体现了新闻摄影对世界、国家、民族、社会、集体、个人及摄影者本人的功利作用。  相似文献   

16.
瞿方业 《中国减灾》2013,(6X):40-41
<正>芦山地震发生后,各种关于地震应急避险的知识在网上流传,有建议躲在床和桌子下的;有建议躲在跨度较小的房间,如小房间、卫生间、厨房、内墙墙角的;有建议躲在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如沙发旁边、床边……各种建议自相矛盾、莫衷一是。经过五年前汶川地震的考验,很多人对地震的认识比从前有了很大进步,国家层面防灾减灾预防体系的建设也有了长足发展,但许多经验并没有得到系统化的总结和普及,学校等教育机构虽然也搞一些防灾减灾演练,但与防灾减灾工作做得好的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多数国民的防灾减灾技能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惊闻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不幸逝世,十里钢城无处不悲,14万武钢人无人不痛。回顾武钢的创业实践,其创建、发展、壮大的全过程,无不凝聚着小平同志的巨大关怀。武钢第一次创业是在50年代开始的。1958年12月13日,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同志视察武钢。他登上1  相似文献   

18.
王义明 《创造》2003,(2):7-8
十六大报告是一份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通篇贯穿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典范。报告中无处不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芒,无处不镌刻着党领导人民改革开放谋发展的坚实脚印,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报告中,江泽民同志以马克思主义者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看法,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全面提高统战干部履行职责的能力,是党中央对各级统战部门和统战干部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统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自身需要。能力,是指本领、才能,或叫本事、才干。能力是一个人安身立命、成就事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才干,大到治国理政的雄才大略,小到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可以说能力无人不用、无处不现。一般讲,一个人工作能力的强弱与业绩大小、  相似文献   

20.
在知识信息爆炸、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现代人无处不用脑,而对下岗失业、读书考试、知识更新与培训,不少人感到力不从心,常有人这样说:"活得真累."这种累,并非体累,而是"脑疲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