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谈谈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防治梁勤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纪委第八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吃喝之风等腐败现象,“为什么现在泛滥起来了?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这段话点题明确,寓意深刻,令人深思。一、腐败现象滋生与蔓延的原因及危害腐败现象滋生与蔓延的主要原因,归纳...  相似文献   

2.
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腐败曾行伟腐败现象对我国正在推进的改革开放事业,对我们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简言之,首先,腐败现象败坏社会主义的声誉,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其次,腐败现象破坏社会稳定,引发社会动荡,干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  相似文献   

3.
腐败现象辨析徐晓萍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的反腐败斗争,对遏制腐败现象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必须看到,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仍很严峻,在有些方面,腐败现象还在滋生蔓延。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指出的:“腐败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健康肌体的病毒,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  相似文献   

4.
腐败现象呈普遍化和社会化趋向据复旦《九三中国发展报告》分析:九三年中国反腐败虽然声势浩大,并取得初步成果,但腐败现象依然十分严重、困难和问题仍然很多。现阶段反腐败的难点在于,腐败现象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相当严重。腐败现象根深蒂固,不仅属于功能...  相似文献   

5.
党内腐败现象不是党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所造成的1、腐败现象就其本质而言,是私有制的产物,是与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相生相伴的。从根本上来说,它是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但又发展不足的产物。社会生产力的一定发展为腐败的滋生和发展创造了物质前提和可能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足又使腐败现象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因此,只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未能使私有制、剥削阶级以及私有观念彻底地成为历史,腐败现象就仍然有其滋生土壤。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愿望所转移的。(1)中国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中国历代王朝虽然…  相似文献   

6.
当前,一些腐败现象的滋长蔓延,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忧虑和不满。腐败现象的产生,与干部队伍的道德素质有直接关系。干部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保持廉洁,成为真正的人民公仆。  相似文献   

7.
关于反腐败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剖析腐败现象,探讨其发展的根源,寻找消除腐败的途径成为党内外群众议论的一个热点,也是党风和廉政建设必须解决的一个重点。现将理论界的有关研究成果作一综述。一、关于腐败现象的认识现在,党内腐败现象究竟情况如何?严重到什么程度?这是一个认识不够一致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腐败现象到处都有,严重得“不得了”。这是由于前几年纠正不正之风和惩治腐败的斗争出现过曲折和反复;再加上不正之风腐败现象所具有的顽固性和渗透性,很容易给人以错觉,把不正之风或腐败现象当成一个“筐”,不论什么问题都随手往里装。另一…  相似文献   

8.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也是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多发、高发的时期。随着反腐工作力度的加大,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在某些方面得到了有效治理,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当前,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种种消极腐败现象、不正之风的发生与正在进行的反腐倡廉工作存在着严重的不“和谐”,突出表现为以下八个“反差”:  相似文献   

9.
反腐败斗争是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场严峻的政治斗争,是从根本上遏制消极腐败现象的治本之举,对党、对人民、对国家长治久安,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公开查处的成克杰、胡长清等各类重大案件,表明了党在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与腐败分子作斗争的决心和信心,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当前狠抓党风兼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消极腐败现象还在滋生蔓延,对此,我们应冷静和科学的分析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以达到铲除其滋生的土壤条件和彻底治理的目的。当前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及…  相似文献   

10.
对国有企业腐败现象的思考□李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不仅危及到企业、职工的根本利益,而且牵涉到国民经济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兴衰。国有大中型企业存在的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依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世纪90年代初,当时的长治县是一个全省响当当的廉政县,时任县委书记张学忠是全省惟一的一个县处级十佳优秀党员。长治县人提起这段日子,谁都感到骄傲和自豪。可是,在近几年来,由于原县委书记王虎林的腐败行为,长治县美好的名声烟消云散。从去年以来,在新任县委书记王斗林的大力支持下,长治县纪委下决心动真的、碰硬的、求实的,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从源头上加大了综合治理的力度,向腐败现象发起了猛攻,腐败现象得到了遏制。这一切向人们昭示:腐败现象不是不可救药的“顽症”。以查处案件为突破口,向腐败现象发起猛攻…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和国家加大了反腐败工作的力度,有效地抑制了腐败现象的蔓延。但是在一些领域和部门腐败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并出现了新的特点和动向。从制度上建设防治腐败体系,对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腐败现象一直是困扰着党和各级政府的重大政治经济问题,它严重威胁着党的声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正常进行。那么,在我国新旧体制转型期,导致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 两个公式:揭示腐败产生的体制原因 美国学者罗伯特·克利特加德经过对发展中国家腐败问题长达十几年的研究,提出了两个导致腐败现象产生的公式,即公式一:腐败条件=垄断权+自由处理权-责任制;公式二:腐败动机=贿赂-道德损失-[被发现和制裁的机会×所受处罚]>薪金+廉洁的道德满足感。这两个公式深刻揭示出腐败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跨世纪的反腐败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时期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特点1.从腐败的范围与领域看,呈现出广而深的发展趋势。腐败现象纵向上在深入,表现为单一腐败向多样腐败、由个人行为向组织行为发展;横向上在扩散,向各个部门、行业和社会各个领域辐射,集中表现为三大领域,即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生活领域。其中经济领域的腐败现象尤为突出,是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之首。1996年以后,党内违纪犯案件中,贪污、挪用公款等经济类案件大体占各类案件的45%左右。与此同时,腐败现象侵蚀到政治领域,出现某些政治性腐败案件。2.从腐败现象的职级上层次上讲,呈现出由…  相似文献   

15.
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经济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经济原因浅析张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项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就是...  相似文献   

16.
关于遏制腐败现象的几点思考梅国和如何遏制腐败?根据我们党执政以来40余年的经验教训,我认为,要把腐败现象遏制在最低限度,从宏观上考虑,必须在三个方面着力。一、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防止权力滥用弊端的产生腐败,其实质和核心就是以权谋私,尽管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7.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对腐败,是实现“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我们惩治腐败越坚决有力,就越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越能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对腐败,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要通过体制、机制、制度的完善,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要构筑思想道德建设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坚持标本兼治,加大治本力度,把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党内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最近查处的一些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的大案要案…  相似文献   

18.
《党风建设》把腐败现象称为“臭豆腐”现象,实在是太逼真了,耐人寻味,发人深思。腐败现象之所以像“臭豆腐”,追根溯源,是放松学习、自律意识淡漠、思想道德退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吴勤  张国义 《党风建设》2002,(12):13-13
说起反腐败,一般人都认为那是纪检监察机关等一些专职部门的事,与己无关。其实,反对腐败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在保证自己不腐败的基础上,积极监督和揭发腐败现象,坚决同腐败分子作斗争,在全社会各层面形成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良好环境,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下,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还能滋生蔓延、肆意横行吗?因此说,  相似文献   

20.
陈旭 《党风建设》2002,(4):16-16
我们常说,腐败分子是极少数,但腐败现象却普遍存在。这普遍存在的腐败现象无孔不入,无处不在,久而久之,会腐蚀人们的灵魂,毒害。人们的思想,形成对腐败现象见怪不怪、麻木不仁,甚至竞相仿效、追逐的氛围。如果由此而影响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那将是十分可怕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