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解释概念探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理论上说,有法律,就有对法律的理解和解释活动。法律解释的历史同法律存在和发展的历史同样久远。〔1〕因此,对于什么是法律解释这一问题,首先可以选择历史的视角,考察人类自古迄今对法律解释的认识和实践——不仅考察法律解释自身〔2〕(内在的视角),而且考察...  相似文献   

2.
法律解释客观性曾经受到法学家的激烈批判而"沦陷",但是笔者认为法律信仰的确立、法治国家的建立有赖于法律本身的确定性和法律解释的客观性,本文就是从法律解释的客观性,寻找法律解释客观性的方法和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实现法律解释客观性的可能性几个方面阐明了保持法律解释客观性对法治实现的重大意义并试图为其恢复地位。  相似文献   

3.
任何解释都需要一个客观性的基础,解释法律也不例外。但是主观性在整个解释过程中却总是无法被放逐。我们虽然还没能证明一切法律活动都是在某种外在力量的冥冥安排之中,但是又总感觉到它的发展受着某种力量的控制。实际上,对法律的有效性解释即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Owen  Fiss美  张丽颖 《研究生法学》2007,22(2):123-137
审判是一种解释:它是一种过程,法官借助此过程得以理解和表达权威法律文本的含义以及该文本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无论是在法律领域,还是在文学领域,解释既不是完全的自由裁量行为,也不是完全的机械行为。解释是读者与文本之间能动的互动,而意义就是这种互动的产物。解释从主观和客观两个面向上认可了人类经验;正因为如此,解释成为近几十年来研究所有社  相似文献   

5.
解释法律与法律解释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晖 《法学研究》2000,(5):17-29
解释法律和法律解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解释法律是要探求法律这一社会现象的根本性问题 ,是需要用哲学方法来说明法律的过程 ,因而是一个哲学命题 ;法律解释所针对的是法律的具体规定或与法律相关的具体事实 ,因而是一个法学命题。  相似文献   

6.
关于法律客观性的陈述,既可以是一阶命题,也可以是二阶命题。二阶命题关注适于法律的客观性的根本性质,是法律客观性的真正难题。传统理论对客观性作出了强弱两分,并试图证明法律具有强的或弱的客观性。但是,它们皆不能合理解释法律及其实践的性质。事实上,适于法律的客观性既不是强的也不是弱的客观性,而是处于两者之间的中度客观性。法律的中度客观性源自法律实践性之本然,它对法律实践与法治提出了正当且充分的规范性要求。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自从法律产生以来,法律的客观性就成为法律人津津乐道的问题,很少人会怀疑这句话的准确性。的确,作为与人们息息相关的法律到底有没有客观性,这个问题不仅“热门”,而且重要。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探讨的法律解释的客观性问题既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又是一个疑难的问题 ,还是一个与法律实践息息相关的问题。文章以一个比较独特的视角 ,即通过比较德沃金与波斯纳的相关法律解释理论 ,研究法律解释的客观性问题 ,并结合当今的法律实践 ,探询法律解释是一种对法律本身的重构还是需要被超越这样一个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法学理论界对法律解释等裁判方法的深人研究,实务界对法律解释裁判方法的积极实践,我国司法裁判的水平有很大的提高。然而,实践中一些法官对法律解释仍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这会制约着裁判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此。本文对法律解释的有关问题做简要的梳理和辨析,以期有益于实践。一、法律解释的对象法律解释的对象主要是法律条文,即理论界所说的法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自从法律产生以来,法律的客观性就成为法律人津津乐道的问题,很少人会怀疑这句话的准确性。的确,作为与人们息息相关的法律到底有没有客观性,这个问题不仅"热门",而且重要。  相似文献   

11.
论法解释的情理性与客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种法律文本的解释方法都可归结为情理性解释 ,法解释者的解释只有采纳了情理性的论据时才具有说服力。法解释过程具有主观性 ,但结论却是法解释者遵循法解释程序原则的主观性判断客观化的产物 ,具有客观性。所以 ,情理性解释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试论宪法解释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法律实证主义主张按照宪法原意, 通过对宪法条文的逻辑推理, 达到绝对客观的宪法解释; 自由主义法学视宪法解释为“造法”而非“寻法”, 解释者的主观性既不可避免, 也为实现社会正义所必需。二者都失之偏颇。宪法解释既不可能绝对客观, 也不应成为解释者的主观“恣意”, 我们只能寻求一种相对客观的解释。这就需要约束解释者的主观性, 包括制宪者意图约束、宪法基本精神约束、客观的历史进步方向约束、解释规则约束以及解释者人格的自我约束。  相似文献   

13.
完善的法律 ,意味着在法律制定之先要有对事物的法的规定性的完善的、客观的认知和诠释。因此 ,即使从终极意义上说 ,客观性是人类诠释法律的永恒追求 ,但在相对意义上 ,诠释法律总会实现主体认知对客观内在规定性的步步逼近 ,从而拥有“客观性”。  相似文献   

14.
完善的法律,意味着在法律制定之先,要有对事物的法的规定性的完善的、客观的认知和诠释。因此,即使从终极意义上说,客观性是人类诠释法律的永恒追求,但在相对意义上,诠释法律总会实现主体认知对客观内在规定性的步步逼近,从而拥有“客观性”。  相似文献   

15.
法律解释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单位有关人员组织实施盗窃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2002年7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届检察委员会第112次会议通过)高检发释字犤2002犦5号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承担刑事责任范围问题的复函高检发研字犤2002犦17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承担刑事责任范围问题的答复意见法工委复字犤2002犦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近来,一些省人民检察院就单位有关人…  相似文献   

16.
张月满 《政法论丛》2007,1(3):64-69
刑事证明中法律推理的客观性不仅应体现在事实领域内,也应体现在价值领域内。它对于练就司法人员的理性思维、培养尊重程序意识、实现法治等有重要作用。刑事证明中法律推理的客观性的建构依赖于刑事证明法律推理自身的客观性、遵循逻辑基本规律及推理主体正确的价值观。而“天然逻辑学”对我国刑事诉讼中法律推理的客观性具有指导及释明作用,可为其科学建构提供逻辑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社会的法律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的表现。它具有明显的阶级性。然而,它又具有其客观性、社会性,它是阶级性和客观性、社会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法律职业化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艳华 《法学论坛》2002,17(4):108-112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这项工程中 ,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就是法律职业化。所谓法律职业化 ,简言之 ,就是“法专家”的形成和组织化。中国没有法律职业化或专业化的历史。目前 ,随着对法制的重视和加强 ,中国的法律职业正在形成 ,也存在不少困难 ,但前途光明。今年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实施向职业化迈出可喜的一步。在法律的职业化建设中 ,法律职业道德又是一个基本因素。而司法权威、法官的任职等也与法律职业化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法律推理的客观性及其实现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西方法理学经历了从法律确定性向法律不确定性的转向,以“唯一正确答案”为核心的法律确定性难以成立。然而,这并不会影响法律确定性所追求的限制权力这一政治目标的实现,恰当阐释的法律客观性观念可以作为法治的基石。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适当的法律推理思维方法、成熟的法律职业共同体三者的共同作用将为法律推理的客观性的实现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