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法制的基本问题。正是在邓小平理论及其民主法制思想指引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十五大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确定把依法治国作为重要的治国方略。无疑,这标志着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和发展,也预示着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将进一步完善。由于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从理论上揭示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  相似文献   

2.
历史性的伟大贡献———邓小平关于建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思考宋毅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对党的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为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后继有人,作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尤为关注第三代...  相似文献   

3.
《云南人大》2006,(9):1-1
《江泽民文选》的出版发行,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江泽民文选》生动记录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大报告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一个基本目标,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依据我国国情作出的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伟大抉择。  相似文献   

5.
谭运宏 《湖湘论坛》2001,14(1):28-30
一、探索的社会历史背景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前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一时期,对于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来说,是一个不平静、不寻常的年代。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就是在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经受各种严峻考验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第一,经受了一场国内外政治风波的严峻考验。1989年春夏之交,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发生了动乱和反革命暴乱的政治风波。从这一年的下半年开始,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接连出现政局动荡。西方的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和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6.
当前,全党全国正掀起一股学习《江泽民文选》的热潮。《江泽民文选》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理论智慧的结晶。它从历史、经验和理论三个维度,反映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贡献。为了帮助广大党员更好的学习掌握《江泽民文选》的精神,我们特编发了以下内容,以供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党的十五大上郑重地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包含着丰富的国际政治思想。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思想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共同作用下发生的,经历了三次飞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思想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思想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以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第三、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了系统的和谐世界论,是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思想的第三次飞跃。  相似文献   

9.
维护中央的权威,是现代中国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中央权威临来自国际国内、内部外部所未有的重要挑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及论证,使得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理论上有了“一个独立的东西”,即实现了政治理念全面系统的创新,表明中央权威在层次上实现了完整化。这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及论证以前相比,在维护中央权威上显然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王有星 《前沿》2004,(11):220-224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伟大实践中 ,继承和发展了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宗教工作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宗教工作的新思路、新观点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一 )要求全党高度重视宗教问题宗教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而且往往与政治问题紧密联系。在当代世界 ,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纠纷十分突出 ,引发出流血冲突和局部战争。同时 ,宗教问题也是国外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进…  相似文献   

11.
“原则”与“数量”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汇。“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数量”,则是指通过计量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然  相似文献   

12.
格里芬借用的概念—“祛魅”和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引入的“异化”概念都蕴含了一个相近的思想批判主客体的分离。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时代、肩负的使命和建构理论的目的不同,这两个概念又反映出二者思想上的巨大分歧。对此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当代西方哲学,正确评价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市场化在农村的推进全面地改变了过去计划体制下农村的传统块状结构组织和整体性社会结构.与此同时,过去"生产队"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失去了原有的效果.因而要从思维认识上转变到农民现代化的核心主题上,改过去"单位化"动员为"市场化"组织调控,才能使新形势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有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两个论断共同的历史观基础和历史经验基础 ,及其在内容上的内在一致性。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 ,反映了两代领导集体之间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反映了本世纪最后二十多年历程中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胜利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5.
从"认识论"向"本体论"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发表了《实践论》一文,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创立后又一次将实践问题提上了哲学的议事日程。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人们已经看到,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包括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内的几乎所有现存的一切,都成了实践的对象。实践的问题不仅是认识论问题,而且是本体论问题。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提出实践问题并成功地指导了一个多世纪世界性的革命运动后,正在回归到实践本体上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召唤着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论》的再研究和再评论。这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引…  相似文献   

16.
鲁迅是现代中国迄今无人超越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后来走上了“一条中国知识分子唯一正确的道路”,“终于成为了共产主义者”;而在于他为中华民族贡献了别人无法贡献的、他个人独有的东西;而这种贡献是早在五四时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7.
罗静 《前沿》2010,(24):46-48
我们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考,经历了从"共同富裕"到"和谐社会"的发展。如何考察"共同富裕"与"和谐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这种发展也告诉我们在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永远没有唯一的、现成的、永恒不变的答案。如何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赶考“     
考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是神圣而庄严的;在一定的意义上,完全可以这样讲,考场如战场,考试实乃命运之门,成败荣辱系于此。半个多世纪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他走出中共中央在农村的最后一个战略指挥所———西柏坡村口时,以东方式的政治智慧和独特话语,把共产党在全中国的上台执政定位为“进京赶考”。“赶考”路漫漫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  相似文献   

19.
魏欣 《理论月刊》2007,(6):51-53
萨特与海德格尔的思想上的争辩,可以归为生存与存在的争辩。“existence”意味着生存,在萨特那里它形成了主题,而海德格尔的主题却是“being,”即存在。存在与生存的争辩将萨特与海德格尔区分开,揭示出了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的实质是生存主义,而海德格尔与之无关。  相似文献   

20.
在1990-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我国法院工作主题经历了由“稳定”到“公正与效率”的变化。分析引起我国法院工作主题变化的经济原因,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