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都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纳西族也象其他民族一样,对我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纳西族民间文学种类很多,有神话、传说、故事、诗歌、寓言、童话、谚语、谜语  相似文献   

2.
陈坚 《今日民族》2009,(7):34-37
纳西族人民世代居住在风景秀美的丽江地区,山水怡情,创造出纳西族灿烂的历史文化;而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孰古精神”则是纳西族人民自古以来的精神生活写照.这种精神反映在生活中便是一种务实平和的人生态度。在过去的数百年间.丽江纳西族创造出其独特的城市营建方法和园林文化样式,它作为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城建、园林文化形式被人们所喜爱,对其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称为“祭天的黎民”的纳西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古代的纳西族社会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法规:要成为纳西人,首先必须取得祭天的资格。从祭天在纳西族精神上产生的微妙而又强大的作用中,我深感纳西族的天崇拜是内涵十分丰富的自然崇拜形式。中国各民族历史上所崇拜的天都是人格化的,有些民族的天神较为抽象,虽有人格而无形,无性别;有些则以某种自然物或人造物作为天神的象征。纳西族的天神形象就属于后一种。纳西族祭天时,往往把三棵神树立在祭台上,左右栗树代表天神和地神,中间的柏树代表人皇,有时在前面竖立…  相似文献   

4.
丽江纳西族口语谱作为一种音乐传承的辅佐工具,在纳西民族音乐的传承、弘扬等方面所起的作用的确是不小的。它所蕴涵的历史信息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纳西族东巴文化,东巴舞谱等同样有着较高的学术价值,是纳西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流传在丽江纳西族民间老艺人中的口语谱作了搜集整理,并以这些谱为例,对其应用范围、所涉乐器作了介绍,还对这种谱的文化特征、内涵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和春云 《前沿》2010,(20):140-142
纳西族先民认为人的生、老、病、死与"素""磁"两类精灵有关,这种原始意识促使纳西族先民产生了用巫术和禁忌驱赶、防范邪恶精灵对人造成的病痛与伤害,使人获得健康、长寿的原始养生意识和活动,为纳西族古代社会形成强调阴阳平衡、恪守适度、动静结合为主要内容的养生思想奠定了基础,并至今还影响着现代纳西族群的体质与健康。  相似文献   

6.
张志锋 《前沿》2023,(6):69-77
地处藏彝走廊南部的丽江纳西族地区,自古以来不同民族的宗教文化在此交融。道教自东汉创立以来,吸收西南地区民族巫术等成分,在纳西族先民中初步传播。明清时期,道教分别受到土司制度以及改土归流政策的影响,进一步在纳西族领主阶层以及普通民众间广泛传播,推动着纳西族对中央王朝以及汉文化的认同。道教在纳西族中的传播充分体现了藏彝走廊上多元文化的交汇以及纳西族对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的塑造和认同。  相似文献   

7.
麒麟、凤凰是纳西族人民理想中的吉祥动物,新春表演麒麟凤凰舞,预示着在新的一年中吉祥如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流行于丽江纳西族地区的麒麟、凤凰舞是以麟、凤为主的大型民间舞蹈剧目。演员有跳麒麟的两人,一人舞麟头、一个舞麟身,舞凤凰的一人,  相似文献   

8.
纳西族古典神话大部分记载在《东巴经》中。本文试图透过纳西族神话,辨析纳西族的原始家庭形态,并就原始家庭形态的几个问题略述己见,就正于专家和同好。在人类历史上,很多民族都产生过兄弟姊妹互为婚配的神话传说。恩格斯指出:“血缘家庭——这是家庭的第一阶段。”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初的社会组织形式,也是从原始群向氏族发展过程中必经的一个过渡阶段。纳西族神话史诗《创世纪》(原名《崇摆统》)中,已有血缘家庭的反映:“利恩五弟兄,吉命六姊妹,结缘成配偶。”另一种神话《迎东格神》中记载;“米利董色两兄妹,结缘成一家。”崇仁利恩是纳西族神话中创世始祖,董和色是创造万物的阳神阴神。从这两则内容古老的神话中来看,纳西族在远古时曾经历过“婚姻集团是按照辈数来划分”的血缘家庭,应无疑义。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纳西族的图书出版事业不仅开辟了纳西族历史的新纪元,也翻开了纳西族文化史新的一页。半个多世纪以来,纳西族的图书出版活动大体经历了纳西族图书出版的新兴发展阶段、动乱时期的阶段和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阶段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10.
浅论纳西族先民的债权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西族东巴古籍被誉为是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纳西族先民社会生活在东巴古籍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自然,东巴古籍中也反映了债权债务这一社会现象,这表明在纳西族先民的意识中已经产生了债的初始观念。当然,东巴古籍毕竟是宗教籍典,所描述的无论是债的观念,还是债这一社会现象,都蒙上了一层浓郁的宗教色彩。我们只有将这层宗教色彩剥离开来,才能窥视到真实的纳西族先民的社会生活。 “债权人和债务人的身份……是从简单商品流通中产生的”。所以,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是债得以产生的终极原因。那么,在纳西族先民的社会生活中是否有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这一社会现象呢?我们知道商品流通和交换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就是社会分工。从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玉龙雪山在纳西族称为“波石欧鲁”,意为白沙的银色山岩。她是纳西族及丽江各民族人民心目中一座神圣的山。其银装素裹,十三峰连绵不断,宛若一条“玉龙”腾越飞舞,故称为“玉龙”。又因玉龙雪山的岩性主要为石灰岩与玄武  相似文献   

12.
纳西族是我国主要聚居于云南省的少数民族。四川与云南相邻,因而四川的纳西族主要聚居于川滇交界的盐源、木里、盐边、巴塘等县和攀枝花市邻。根据最近一次人口普杳,四川的纳西族有8542人。纳西族属古羌系的“越西羌”、“牦牛夷”。其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东西两个方言区,西部方言区自称“纳西”,东部方言区自称“纳日”,历史上也被称为“么些”、“摩梭”。纳西族文字曾经有两种:一种是象形文字“东巴文”,一种是音节文字“格巴文”。四川的纳西族是明朝时从云南迁入并定居的,至今我省还有一个纳西族乡。我省的纳西族主要…  相似文献   

13.
丽江正处在对外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纳西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其中存在着许多激励纳西民族历尽沧桑岁月的内在民族精神,它们符合现代的发展要求,是能够促进纳西民族不断发展,走向现代文明的优秀因素,挖掘、保护、改造、弘扬这些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借助传统的力量和其有效的形式,融入时代精神,是丽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纳西族以国为重的爱国主义传统  纳西族自古以来具有以国为重的爱国主义传统,在历史上一直向往内地,支持和维护祖国这个大家族的统一。早在东汉初年,纳西先…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丽江商界的纳西族妇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是近代丽江商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大量的丽江纳西族妇女积极参与了丽江商业的发展进程,她们如火如荼的商务活动不仅为丽江商业的发展作出了特有的贡献,而且这些活动还有机地构成了纳西族经济史研究中不可忽视和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纳西族商妇成...  相似文献   

15.
纳西族的宗教信仰是东巴教,东巴是东巴教祭师,也是纳西族东巴文化的重要传承人。东巴教不同于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那样的人文宗教,也与原始宗教有所区别,而是一种原始宗教向人文宗教过渡的宗教形态。因此,它虽以神秘主义为主要特色,唯心主义为基本特征,但也保存了丰富的古老文化,对我们认识古代社会及先民的精神世界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纳西族的文字情况比较复杂,除广为知晓的东巴文以外,还有哥巴文、玛丽玛萨文、阮可文,以及解放后创制的拉丁字母拼音纳西文。东巴文是一种象形表意文字,因用来书写纳西族东巴教经典而得名,共…  相似文献   

16.
《今日民族》2011,(3):65-F0003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既是纳西族社会生活、宗教哲学、历史演变、民俗事象、科技医学、文学艺术的百科全书,同时也融会了苯教、藏传佛教、道教乃至古波斯、古印度的一些文化元素,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页”奇观。  相似文献   

17.
丽江纳西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间广泛流行的曲调极为丰富。《谷气》是纳西人百唱不厌的传统曲调之一。它节奏自由舒缓,旋律独特奇异,曲调韵味浓郁缠绵,可在山间和田野自由抒情地独唱或对唱。声腔婉转动听,唱调精彩感人,使歌迷流连忘返,如痴如醉。《喂莫达》是纳西老人最喜爱的民间调子。您到丽江旅游,在公园的树荫下,在幽静的环境里,都会看到老人们围成一圈,边唱边缓缓起舞的情形。《喂莫达》曲调哀婉、浑厚古朴,唱词优美生动,是旧社会纳西人民苦难的生活境遇在民歌中的反映,后来演变成为《喂莫达》的曲调名称。《阿哩哩…  相似文献   

18.
文泉杰 《传承》2009,(7):54-55
纳西古乐,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是纳西族人民在接受中原文明的影响下创建的艺术结晶。它以系统的音乐形式和独特的演奏方式吸引了众多到丽江的游客驻足欣赏,它被誉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9.
木崇根 《创造》2011,(11):72-73
玉龙县是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以纳西文化为主体的民族文化是自治县的最具特色的根,是全县人民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纳西人秉承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精神,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具体体现为:一是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字和习俗;二是善于学习借鉴,在各民族文化碰撞交流中,融他民族之所长为纳西族之所优,始终保持了纳西民族的鲜明特点;三是重教兴学,留下来“天雨流芳”牌匾、“万卷楼”等崇文崇教的优良传统;四是善于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五是与邻为善、与邻为伴,保持了境内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美国女学者一家在丽江纳西族社区多年生活的经历和感受。孙佳琪,美国语言学者,5个孩子的母亲,1992年与丈夫孙堂茂(ThomasPinson)一起来到昆明,1994年学习纳西语,在丽江教育学院学习生活了3年,1999年在丽江白华村居住,与周围的纳西族融为一体。曾有人问:“你是美国人吗?”“不是,我是纳西人。”“你们准备在丽江呆多久?”“也许几年,也许一辈子!”本刊将从孙佳琪所著的在纳西族地区的亲身经历《玉龙山下的村庄》(原书名为《WhatYouCan'tSeeIsMedicine》,此标题为译者所加)一书中,撷取部分精彩片断进行连载,也许从另外一个角度,你会对纳西族、对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