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小松 《政府法制》2014,(31):29-29
广东拟出台《行政复议案件庭审试行办法》,目前正在公开征求意. 征求意见稿明确,行政复议案件庭审是指行政复议机构对重大、复杂的案件,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复议机构认为必要时,进行开庭审理、公开听证的活动;行政复议案件庭审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申请人申请不公开审理及复议机构认为不宜公开审理的案件外,开庭审理案件应当以公开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2.
《政府法制》2009,(21):19-19
为确保市行政复议委员会各位委员及时了解全市行政复议案件受理和审理情况,掌握行政复议试点工作的动态,宣传行政复议相关法律知识,及时传递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从2009年9月起,海门市行政复议委员会建立行政复议案件月度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卫生法制》2012,(3):2-F0002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因政府信息公开引发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逐年增长。为规范卫生系统政府信息公开类行政复议案件办理,完善和推动卫生系统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4.
一是行政复议案件呈增长态势。随着公民法制观念、维权意识的提高,行政相对人寻求法律救济的意愿不断增强,行政复议案件也日益增多。广西贵港市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159件,相比2008年增长37.1%。  相似文献   

5.
汪波 《政府法制》2008,(22):33-33
7月1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政府发布并施行《哈尔滨市集中接收转送行政复议申请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对属于本市各级行政复议机关管辖的案件,申请人可以选择向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机构递交行政复议申请的,由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机构集中接收,并将申请转送有关行政复议机关处理。  相似文献   

6.
方志 《中国司法》2012,(12):35-39
近年来,司法部机关收到和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不服司法行政机关作出的法律服务执业投诉处理行为类的行政复议申请数量增长较快。作为对行政机关执法行为的一种"事后监督",行政应诉案件和行政复议案件办理工作,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司法行政机关行政执法状况,而且,可以从一个侧面发现司法行政机关执法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对司法部机关办理的行政应诉案件和行政复议案件进行梳理分析,对相关制度建设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两年多的实践,行政复议调解和解制度成为行政复议工作新的突破点和亮点,各地行政复议机构通过调解和解结案的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充分体现了《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确立的“定纷止争、案结事了”的法律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的立法精神及理念,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如何使这种局面和趋势长期坚持下去并保持旺盛生命力?笔者通过一起行政复议案件的成功调解谈一下体会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长法 《政府法制》2011,(34):53-53
今年,长春市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和仲裁在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作用。年初以来,全市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185件,同比增加84.29%,其中维持822件、撤销变更310件、终止8件、调解2件、驳回1件,未结42件。案件数量呈大幅增长趋势。接待来电来信来访咨询近百次。  相似文献   

9.
徐敬业 《中国监察》2008,(14):57-57
近五年来,重庆市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平均每年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在5000件以上,各级行政机关和执法部门平均每年办理行政应诉案件近2000件。到目前为止,全市各级监察机关还没有办理过行政复议或行政应诉案件。这其中原因颇多,但主要的有两条,一是从客观上讲,在我国目前的行政法体系中,监察机关的工作大多属于内部行政行为,不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范围之内,监察机关也没有行政审批和行政处罚等方面的权力。  相似文献   

10.
《政府法制》2009,(23):53-53
2009年7至9月份,运城市政府行政复议处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10起,其中,依法受理8起,不予受理2起。在审结的行政复议案件中,市政府决定维持的1起,申请人撤回申请的1起,驳回申请人的行政复议申请的1起。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行政复议管辖体制的缺陷及其重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行政复议管辖体制是行政复议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 ,其设定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行政复议法的立法宗旨能否实现。而我国现有的行政复议管辖体制存在着重大缺陷 ,不利于行政复议案件的公正裁决和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 ,应加以改造和重构。建议通过在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统一的行政复议委员会 ,由其专司行政复议职能 ,改变行政复议机关林立、机构分散与不独立的现状 ,以促使行政复议质量的提高与复议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卫生法制》2012,(4):2-F0002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加快,人民群众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卫生行政复议与诉讼案件逐年增长。为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化解行政争议、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提高卫生行政复议与应诉工作能力和水平,交流近年来各地经验和做法,2012年6月25日,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在宁夏银川召开了全国卫生系统行政复议与应诉案例研讨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卫生厅(局)负责行政复议同志、法院法官及法律专家近60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通知第三人参加卫生行政复议是卫生行政机关的权力而不是义务,卫生行政机关有权根据行政复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通知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认为卫生行政机关未通知第三人参加复议是违反法定程序的观点背离了立法意图。卫生行政机关通知第三人参加卫生行政复议的权力不能滥用。卫生行政复议第三人的资格范围宜与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资格范围一致。  相似文献   

14.
方军 《中国法律》2014,(2):21-24,83-87
自1999年行政复议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於2013年首次检查该法的实施情况。统计结果显示,中国每年受理的行政复议案件数量与行政诉讼的一审案件数量基本持平,部分地方的复议案件还多于一审行政诉讼案件,而多数的行政复议案件涉及土地.房屋拆迁、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城市规划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领域。作为化解行政争议的第一道防线,国务院在推动行政复议法修改的同时,在实践中也积极探索建立专业、便民、高效、权威的行政复议体制.整合多头行政复议办案机关,部署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是其中一项有益探索。本期特选取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行政复议司副司长方军的文章,全面解读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开展五年以来的实效及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5.
我国《行政复议法》在修订过程中,行政复议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的意义重大,前者涉及复议机关做被告的机制如何进一步完善,行政复议调解机制如何更具规范性和操作性,如何完善协调、信访、复议、诉讼转换机制,如何完善申请辅助、申请支持的保障机制,如何完善行政复议指导、监督和问责机制,这些都非常重要且不易;后者的关键是促进行政复议案件审理依据的丰富化和适用化,行政复议结案方式更加丰富化和弹性化,行政复议案件审理、裁决和执行的电子化。此外,还应明晰完善相对集中行使复议审理权的基本思路,实现行政复议指导案例准用、常用、活用,做到行政复议场地的科学化、便民化和温情化,切实加强行政复议专职队伍建设。实现了上述修法目标,渐臻良法,可求善治,有助达成更高规范性、效率性和公正性的行政复议法治愿景。  相似文献   

16.
行政复议管辖是指哪一类行政争议应由哪一类行政职能部门或哪一层级的行政机关具体复议并作出决定的权限划分。确定行政复议的管辖是实现行政机关对行政复议范围内的行政争议行使复议权的先决条件,同时,确定行政复议的管辖也是复议申请人能够实现其复议申请权的先决条件。本文通过一起餐饮服务行政许可复议案件,对当前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尚未调整到位的情况下,如何确定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领域行政复议的管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有问有答     
《中国监察》2012,(3):53
编辑同志:各省(区、市)监察机关行政复议机构应该如何向监察部报告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办理情况?读者:小贾小贾同志:依照《监察机关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报告办法》的规定,各省(区、市)监察机关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机构应当向监察部行政复议机构(监察部案件  相似文献   

18.
行政复议改革进行的八年间,各省市在地方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在复议委员会的建立、管辖权的集中与程序的创新上形成了不同内涵、各具特色的制度内容。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行政复议的组织、管辖、程序三个方面。据此,行政复议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应从重塑行政复议组织机构、集中复议管辖权、改革案件审理程序三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9.
任华英 《政府法制》2012,(25):48-49
目前,以调解方式审理行政复议案件在实践中得到普遍采用,原因在于行政复议调解所具有的“柔性”适应了纠纷解决机制多元化的需要,客观上保障了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与监督权,极大地提高了行政复议机关的行政效能,  相似文献   

20.
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这种法律制度的建立不仅对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且对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促进依法行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行政复议在实践中存在若干法律障碍,笔者是结合从事基层行政复议案件办理工作实践中,对这些问题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和对策意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