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乾隆四十七年 (1782)七月八日,工部侍郎诺穆亲到刑部狱死牢宣读圣旨:“国泰与于易简加恩赐令自尽 !”至此,震惊朝野的山东巡抚国泰亏空巨额国帑案,总算有了结果。  首先举发国泰、于易简的不是别人,正是被誉为“鸣凤朝阳”的骨鲠御史钱沣 !  乾隆四十六年 (1781),钱沣考选为江南道监察御史。这年,正值甘肃冒赈折捐案发,主犯原甘肃布政使、现任浙江巡抚王望被杀,陕甘总督勒尔谨以下大小官员涉嫌该案坐死者共达 102人之多 !但惟独陕西巡抚毕沅逍遥法外。于是,刚任御史的钱沣立即上疏弹劾毕沅:“甘肃省冒赈折捐一案,固然由王…  相似文献   

2.
提起和王申,人们都知他是乾隆晚年的“政治暴发户”,古今第一“贪王”。然而,就在这 个权奸炙手可热、气焰熏天的时候,曾有一些正直官员通过各种方式与他进行过殊死的斗争 。科道官曹锡宝、钱沣、谢振定、管世铭、王念孙、广泰、广兴、汪镛等人,就是触邪击奸 的勇士。乾隆对和王申的行为有所警觉,是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那场震惊朝野的政治风波开始 的。这年六月,御史曹锡宝疏劾和王申家仆刘全的服饰、住宅奢侈逾制,很显然,其矛头指 向和王申本人。为何曹锡宝不直接弹劾和王申?理由很简单,和王申贪迹诡秘,证据难得。那么,为何…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1,(13):77-77
钱沣生于乾隆五年,是清代著名的清官和书画大家,先后任职通政司副使、提督湖南学政、江南道监察御史、通政司参议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身为御史,他敢为他人所不敢为,言他人所不敢言,令贪枉之徒无不心惊肉跳,惶惶不可终日。  相似文献   

4.
清朝直臣孙嘉淦,仕于康雍乾三朝,刚正不阿,敢于直言。乾隆初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兼吏部侍郎时,针对用人上存在的弊端,上《三习一弊疏》,对高宗提出谏正。此"疏"见地精深,发人深思,堪资借鉴。  相似文献   

5.
《党建》2008,(8)
1750年(乾隆十五年)第一个年代1750年(乾隆十五年)。这一年中国的经济很繁荣。乾隆初年,国家正在进行平定准噶尔的战争。平准战争关系到统一新疆北部和南部的维吾尔族地区。平准战争从乾隆二十年(1755年)开  相似文献   

6.
正乾隆一朝是所谓的大清盛世,但在中后期,官员的贪污也随之自上而下弥漫的歌舞升平而愈演愈烈。以浙江巡抚为例,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继王亶望、陈辉祖两位前任之后,时任浙江巡抚福崧又因贪腐落马。然而浙江巡抚的前腐后继,只是乾隆晚年官场贪腐成风之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7.
正面对贪腐大案,乾隆在他统治的中后期也并没有手软,基本做到了发现一起,惩处一起。除了甘肃冒赈案外,乾隆中后期还处理了很多其他大案,有人总结为"乾隆后期六大案"。比如乾隆四十六年发生的新疆捏报粮价案,新疆乌鲁木齐各州县很多官员在收购粮食时大规模捏报粮价,侵吞国帑。小麦一石不过八九钱至一两零九分,州县却上报每石一两八九钱,多出的钱就进了官员的腰包。乾隆皇帝因为此案,将地方官员湖图里、索诺木策凌、窝什浑、德平、伍彩雯、王喆等处死。  相似文献   

8.
乾隆17年,殿试结束后,主考官照例将前10名考生的试卷上呈皇帝,等待钦点状元。评卷大臣们一致推秦大士为一甲一名。但当乾隆看到秦大士的籍贯时,不由得犹豫起来,他想起了北宋大奸臣秦桧。乾隆于是召见秦大士,开门见山地问:你是不是秦桧的后代?  相似文献   

9.
张静 《实践》2009,(3):54-54
绥远城在现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境内,是清朝为镇守北疆边陲、严防外患、加强其对蒙古地区的统治而建的军事驻防城.它始建于乾隆二年(1737年),竣工于乾隆四年(1739年),据<清高宗实录>卷139<乾隆六年三月甲午>记载,绥远城"西界黄河,北通札萨克,东接察哈尔大青山前后,系满洲蒙古八旗牧场喇嘛游牧地方".同时,统领满、蒙、汉八旗驻军及掌管西北军政权力机构--绥远城将军衙署及其配套的各类(协领、佐领等)权力机构,也在此城告竣之时落成.  相似文献   

10.
正乾隆早年反腐非常成功。然而到了乾隆晚年,大清政局却迅速沧海桑田,不复当年模样。让我们先看一下当时经常出入中国的朝鲜使臣的见闻。乾隆五十五年到中国进贡的朝鲜使臣回国后这样向他们的国王描绘大清朝:"(清帝国)大抵为官长者,廉耻都丧,货利是趋,知县厚馈知府,知府善事权要,上下相蒙,曲加庇护。"及至乾隆六十年,他们的评价更是发展为"货赂公行,庶官皆有定价"。朝鲜人对中国的了解也许仅止于皮相,但中国官员表达得比朝鲜人还要激  相似文献   

11.
之中 《共产党人》2004,(3):33-33
清乾隆年间,河南总督田文镜得到中牟县李县令以权谋私、收受贿赂的报告后,当即命河务小官鲁亮侪去接替中牟县令的职务,这对鲁亮侪是一次难得的升迁。可鲁公受命后,头戴草帽,穿一身布衣,骑一头毛驴,微服前往。在中牟县,他看到几住白发老人互相叹息着为李县令蒙受不白之冤而怨恨,见到一群书生为李县令因谗受贬而忿忿不平;到县衙,等待交印的李县令仍在从容坦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0,(6):110-113
饿肚子的乾隆盛世 公元1793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八年夏天,英国派出一个访华使团到达中国。英国人对这个神秘的国度充满好奇。他们相信,中国就像《马可·波罗游记》中所写的那样,黄金遍地,人人身穿绫罗绸缎。  相似文献   

13.
绥远城的象征——将军衙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绥远城在现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境内,是清朝为镇守北疆边陲、严防外患、加强其对蒙古地区的统治而建筑的军事驻防城。它倚阴山,屏大漠,南临黄河,通达长城,西至河西走廓,形势险要。将军衙署既是绥远城的主体建筑之一,也是绥远城的象征。(一)将军衙署始建于乾隆二年(1737年),建成于乾隆四年(1739年),是按照清朝一品封疆大吏衙署制度建立的。据《归绥识略》记载:“将军署,乾隆二年建,计房一百八十三间”。从绥远城将军贻谷主修的、于光绪三十四年刊印的《绥远旗志》一书中所绘制的将军衙署平面图上可以看出,整个建筑厅…  相似文献   

14.
良雨 《实践》2007,(7):49-49
2007年5月16日至23日,我社组成由社长、党组书记郭宇为组长,副总编、党组成员田培良为副组长的学习考察组,前往中宣部理论局、求是杂志社登门拜访,前往当代贵州杂志社、四川党建期刊集团学习考察。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与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红色丝绸之路”前往莫斯科1928年5月,周恩来装扮成古董商人,在邓颖超的陪伴下,经大连、长春、吉林、哈尔滨前往莫斯科,参加将要在莫斯科举行的中共“六大”。这是周恩来第一次去苏联。1927年11月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于1928  相似文献   

16.
<正>《谏太宗十思疏》(以下简称《十思疏》)是唐朝著名宰相魏征于唐朝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写给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逐渐骄奢忘本的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篇奏疏,它被李世民置于案头当作座右铭,被历代史学家称为"万代王者法"。再读《十思疏》,我感触颇深,文章阐述了居安思危、积德戒奢的道理,揭示了守成时期防微杜渐的必要性,对于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许多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17.
<正>《汉书·疏广传》记载了一则疏广、疏受叔侄俩急流勇退、致仕归隐的典故。疏广和疏受同为汉宣帝时太子的师傅。任职五年后,疏广对疏受说:"我听说有这样的说法,‘知道满足不会受辱,懂得止步没有危险’,‘功成名就主动引退,符合天道’。"于是叔侄两人上疏请求辞官回乡。这则典故自古以来一直受到文人骚客的推崇,晋代陶渊明作《咏二疏》,  相似文献   

18.
乾隆皇帝是个牛人,活了将近90岁,在位60年,退为太上皇之后,依然把持朝政,实际等于做了63年的皇帝。乾隆很自负,觉得自己不仅文章做的好,而且深明义理,儒学的道理,就是比士大夫们明白。康熙谈诗说文,有所遗漏,左右的文学侍从还可以提个醒,但到了乾隆这里,皇帝已经不能有错了。  相似文献   

19.
正乾隆完全明白下面人在搞什么鬼,只是他玩弄权术、捍卫权威的本领,大过了治理贪腐的决心,这就注定了清朝之衰败不可避免。乾隆五年(1740年),工部一名叫俞君弼的石匠去世。此人承包工程,生前赚了不少不干净的钱财,秘藏了大量金银。他死后,为争夺遗产,其养子俞长庚、养女婿许秉义各自攀附权贵以为己助,试图压服对方。许秉义为给对方施加压力,通过同姓"联宗"的方式托请内阁大学士许王  相似文献   

20.
乾隆的悲哀     
乾隆的悲哀○吴子胜在中国封建帝王当中,乾隆算是一代明主,不仅有文韬武略,生活也很俭约。《清史》记载了他不敢多吃鸡蛋之事:有一天,乾隆召见大臣汤文瑞,问他早早上朝可曾用点心否,汤回答:“臣家计贫,每晨早餐不过鸡子四枚而已。”乾隆闻言,大惊失色,忙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