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为什么一个个贪官倒下去,仍有更多的腐败者仍前仆后继以身试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逃脱监督的权力能够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所以反腐倡廉必须在健全法制的基础上加强事前、事中的监督,以有效地防止权力被滥用。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从源头上制止腐败。一是加强机制监督。首先要防止权力运行中的暗箱操作,建立起一种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新机制。其次对领导干部的生活圈、工作圈、交际圈实行全方位的监督,努力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行使到哪里。这样的监督可以使领…  相似文献   

2.
谁最先登台开一场会需要致词。在中国,领导总是第一个上台,如果是行业会议就是行业的主管领导,如果是地方会议就是地方领导,谁官儿大谁讲话时间最长,这成了长久以来形成的规矩。而在西方,讲话长短、上台先后是根据参会者与会议关联大小而定的。几个月前我在美国纽约参加一个有关中国的投资会议,纽约  相似文献   

3.
党建与人才/2002/10、11前些时,社会上曾流传这样一个顺口溜:“你不说我,我不说你;你若说我,我必说你。”这也是近年来许多人对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典型心态。在这些人看来,谁都不敢保证自己没事,而不让别人说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说别人的事,只有不说别人的事,才能保证别人不说自己的事。市场谈判都可以搞“双赢”,批评为什么不行呢?深入分析这种对待批评的心理,不难发现,这是一种典型的变异批评心态。因投鼠忌器,害怕拔出萝卜带出泥而只好心照不宣了———咱们大家都有事,谁也别说谁。以这样的心态,怎么能开展正…  相似文献   

4.
权力是柄双刃剑,用权需要心存敬畏。权力具有极强的两面性,由"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这句话说开,对以权谋私者来说,权力就是遗患无穷的盲目滥用;对为民谋利者来说,权力就是在责任岗位上更好地实现为民服务。换个角度来讲:正确用权前进一小步,社会前进一大步;反之,正确用权后退一小步,社会就后退一大步。在舆论媒介的监督下,在人民的期盼下,权力是公道、是国家命运,试问:谁能够无所畏惧?  相似文献   

5.
从报纸上经常看到这样的事:某某明明违法乱纪,但有的人或者因其“来头”大而无可奈何,或者一看“来头”的条子,便赶紧照办,放过了事,惟恐“来头”责其不敬。 “来头”何以有如此威风?我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对“来头”握有的权力缺乏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韶山毛主席纪念馆,有一封毛岸英写给远房堂舅的信,写信的时间是新中国成立伊始的1949年10月底。信是岸英奉父亲毛泽东之命写的,原因是新中国成立后,远在湖南的亲友或来信或来京找他要官做,其中一位亲属还明确提出要一个“省政府厅局方面的官职”。毛泽东告诉岸英:一定要他们知道,权力是人民的,官职是国家的,我毛泽东没有权力把它送给任何人。这封信的内容主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宋史》中载有这样一件事:北宋仁宗时,有位宰相叫陈执  相似文献   

7.
先锋观点     
《先锋队》2006,(20)
谁损害群众的利益,谁就应当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陈良宇作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一位手握重权的“封疆大吏”,竟然与挪用社会保障基金的案件有关。而这一切正发生在中央大力提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刻。对这样的干部,不论其地位多高,权力多大,你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就必须为此付出代价。谁不按市场规则办事,谁就应当成为市场的殉葬品。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一切都必须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按照游戏规则办事。谁违反了市场规则和游戏规则,试图用权力作为交易筹码,谁就会成为市场的殉葬品。谁敢于背离党和人民的监督,谁将会受到…  相似文献   

8.
作家康濯有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我的第一个上级》,广为人知。其实,凡参加过工作的人,谁没有第一个上级呢?有些事,过后回头一看,的确是当时无法预料的。我的第一位上级,就是从我现在生活的北方——宁夏走出去的,他现在在北京;而我这位山东人却在他出生的地方安了家。这是不是有点奇怪?1996年底,我有幸去北京参加中国作协第五次  相似文献   

9.
新领导上任,无疑是件令人振奋的事。不少时候,所有改革形式,都不如新领导上任带来的效果。可能人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在一个单位呆久了,或者看一个领导在一个单位任职时间长了,种种弊病都出现了,一副维持不下去了的样子。一般说来,一个单位一把手长期不流动,常会出现这种可称作“烂尾”的后果,许多单位的后期工作差不多都是这样。个中原因人人都看得清楚、想得明白:一个人的权力在一个地方巩固了,根深了,用权就肆无忌惮,独权和舞弊就越来越严重,单位就维持不下去了。这个时候,上级往往会给换个新领导,于是,单  相似文献   

10.
记得两三年前,曾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篇报道:南方某县领导做出一个决策,让农民把其他经济作物都改种香蕉,理由是可以增加农民收入,结果造成香蕉卖不出去,县里动员各级干部都来帮助农民,纷纷买香蕉,依然成效甚微。以后,又不断看到类似的报道。我们反思一下: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怎么总会在一些地方出现呢?这恐怕要从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和水平上找原因。决策是实施领导的关键环节,作为掌管一方权力的领导,能否造福一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各种涉及人民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上能否做出科学的决策。所以,一个真正对人民利益负责的领导,在对重大问…  相似文献   

11.
<正>一生只为做好一件事,这是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守与执着。李登海正是这样做的。"我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是要为国家增加玉米产量,让中国拥有玉米高产的核心技术。"践行这句话,让他享有了"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的美誉,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也荣获了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和奖励。  相似文献   

12.
1993年下半年,我们一汽制泵厂党委发展党员时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工具科的一名老技术工人,是党支部培养多年的老积极分子,排在支部拟发展名单的最前面。而这个科的团支部书记又是团委的“推优”重点。论条件这两个人都比较成熟,但是,由于某些条件的限制,这两人当中只能发展一个。到底先发展谁呢?党支部犯了准。这是实行“推优”制度以来,企业党组织发展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推优”  相似文献   

13.
担任了一定的领导职务,就有了一定的权力,职务越高,权力越大.权力是什么?怎样正确理解和运用权力?我认为必须处理好权力与责任、权力与威信、权力与纪律三个关系.一、权力愈大责任愈重权力与责任是高度统一的,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不可偏废,在一定程度上讲,权力就是一种责任.领导者是领导权力和领导责任的统一体,一个领导者拥有了一定的权力,就决定了他必须负起一定的责任,而且权力愈大,责任愈重.在其位要谋其政负其责,守土有责就是这个道理.在我们党的领导活动中,从来没有不负责任的权力.就是在封建时代也有不少有识之士深明此理.“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著”;“当官一点朱,黎民万滴血”;“当官避事平生耻”,这此名言已流传千古.作为社会主义时期的初导者,就更应该处理好权力与责任的关系,在运用权力的时候,切实负起领导者的责任.领导者的责任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关心群众疾苦,就是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在当今时代,就是运用领导权力,组织和带领群众深化改革,发展经济,创造出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推动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4.
最近听到这样一件事,某地一乡长上任伊始,雄心勃勃,为了创造“政绩”,大搞所谓“形象工程”,加重农民负担,搞得怨声载道,闹出了事端。上级有关部门追查下来,乡长说:“这是我们班子成员集体研究决定的,我们集体负责。”此后,这件事便不了了之。“集体负责”变成了不负责。时下,类似现象还为数不少,有的地方挪用公款,超标购车;有的部门巧立名目,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如遇上级有关部门查处,将“集体负责”的挡箭牌一举,上级查来查去,竟不知该把板子打在谁的屁股上,“法不责众”,时间一长,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其实…  相似文献   

15.
张玲玉 《当代贵州》2008,(19):55-56
黔中地,石城盛事谁记?在中国,很少有一个地方如安顺这样,和石头一起经历了这许多传奇。历史,600年前的石头 600年前,明太祖平滇,数十万大军进入安顺,刀光剑影,戈矛纵横之后,“调北征南”、“移民就宽乡”,石头城堡在安顺安家落户。  相似文献   

16.
十八大以来,有一件事,习近平同志一直强调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这件事就是生态环境保护。他明确指出,"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多次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相似文献   

17.
中国领导最先登台开一场会需要致辞。在中国,领导总是第一个上台,如果是行业会议就是行业的主管领导,如果是地方会议就是地方领导,谁官大谁讲话时间最长,这是长久以来形成的规矩。  相似文献   

18.
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无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必须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自始至终把党的纪律挺在前面,一心一意恪守. 革命战争时期,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所以领导英勇顽强的工农红军和人民解放军战胜了国民党反动派,把美好的江山还到人民手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是有严明的纪律作风做保证.  相似文献   

19.
《先锋队》2003,(4)
“楼房建起来,一些干部倒下去”的说法,不幸被盐湖区二轻局杨东等人所印证。透析这起案件,在工程发包者与承包者之间,似乎有一个共识:有工程就有钱赚。一方面谁给工程给谁钱,另一方面是给谁工程谁给钱。权钱交易就是这样开始的。难怪有些人是那样热衷于“工程项目”,有的甚至新官上任,百废待举,却要先从抓上一两个工程入手,却不管有无条件,有无必要。是谁在调度他们的权力?是什么在操纵他们的欲望?正像有人所说:每一个工程项目的背后都有一个隐秘的故事。此言虽不尽然,却有一定道理。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看看那“隐秘的故事”到底是什…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美国大选的一大看点就是许多国家领导人在选前都站错了队,等结果出炉后赶紧向当选总统特朗普示好。许多国家领导人之所以如此关注美国大选,就是因为在他们看来,谁当美国总统对他们国家来说关系重大。如果是一般国家,总统换人虽然是个事,但绝对不是什么大事,不会让其他国家领导人神经如此紧张。而美国则不同,历次美国大选都是当年最重要的世界大事之一。这种现象反映了国际政治中的一个现实,就是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