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乾隆与和珅关系之试说育葵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随着《清官谣》的最后一遍响过便打住了。有的人竞这样问道:“刘罗锅之后还看什么?”道出了被刘罗锅激起了一阵兴奋之后的某些失落。评论界却热闹起来,介绍刘墉和和的文章屡见报端,大意都是说《宰》剧并非历史,当属“戏...  相似文献   

2.
和珅,无疑是历史上“能干也能贪”的官员代表。近日细读《和珅传奇人生的成功与失败》一书,感觉尤甚。在乾隆一朝,无论对外用兵还是内务治理,大都少不了和珅的身影。这恐怕很难仅用“宠信”二字来解释。  相似文献   

3.
说起十二生肖,中国人再也熟悉不过,关于十二生肖的传闻更比比皆是,比如这两则趣味盎然的谜语—— 一是说清乾隆时期,乾隆帝考问大臣和珅:“可知每年这世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和珅不解,惶惑。乾隆大笑:“死十二个——十二属相之人每种都可能有亡者:生一个——凡是同年生人,都只能共用一个属相。”  相似文献   

4.
说起十二生肖,中国人再也熟悉不过,关于十二生肖的传闻更比比皆是,比如这两则趣味盎然的谜语—— 一是说清乾隆时期,乾隆帝考问大臣和珅:“可知每年这世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和珅不解,惶惑。乾隆大笑:“死十二个——十二属相之人每种都可能有亡者:生一个——凡是同年生人,都只能共用一个属相。”  相似文献   

5.
正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一柄玉如意,镶着金边,嵌有钻石,造型十分优美,还有乾隆亲笔写的诗文,非常珍贵,乃无价之宝。这柄玉如意是和珅献给乾隆的,酷爱文物的乾隆很高兴,对和珅说:"卿之如意令朕大为如意。"不过,和珅送给乾隆的儿子嘉庆皇帝一柄如意,却遭到冷遇,甚至后来成为他的罪名之一。和珅得知嘉庆被立为太子的"高度机密"后,就悄悄给  相似文献   

6.
电视剧《女记者的画外音》播出之后,在广大观众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部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和积极的现实意义的反映改革的好作品。这部电视剧取材及时,构思新颖,而且具有生动的纪实性。它通过一位关心改革、有见地、有激情的女记者对“双燕”衬衫厂的采访活动,生动地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充满勃勃生气的当代改革者的生活画  相似文献   

7.
过去只听说有忠臣、奸臣,看了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才知道还有一种人是“弄臣”。关于“弄臣”,乾隆与和有一段很耐人寻味的对白。乾隆问:“你究竟要做一个忠臣、能臣,还是要做一个奸臣、庸臣?”和答:“奴才既当不了什么忠臣、能臣,更不愿当个什么奸臣、庸臣,奴才充其量不过是个‘弄臣’而已呀。”乾隆不解其意,和接着说:“自古以来,一切忠臣都免不了一死,而一切奸臣又逃不了一死,奴才实在不想死。”乾隆问:“‘弄臣’是怎么个当法?”和说:“其实,当‘弄臣’是不需要什么大本事,只是拣皇上喜欢的给,拣皇上喜欢听的说,拣皇上喜欢吃的进,只要…  相似文献   

8.
国内首部以川菜为题材的电视剧《林师傅在首尔》正在多家卫视及央视八套热播。在穿越剧、谍战剧、宫斗戏等重口味电视剧充斥荧屏的当下,有网友称赞《林师傅在首尔》是一部难得一见的清新之作,“不仅带来最直观的‘清新、愉悦’的感官体验,而且不乏推广中华美食文化的厚重”。  相似文献   

9.
林毅 《求是》1994,(10)
继《有这样一个民警》、《好人燕居谦》之后,山西省电视艺术家们最近又推出了一部富有艺术魅力的纪实性电视剧《一个医生的故事》。这是根据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妇科大夫赵雪芳的事迹创作的。这部短短一百分钟的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之后,观众深受感动,许多人是含着眼泪看完的。赵雪芳既作为一个白求恩式的白衣战士,又作为一个生动的艺术形象留在了人们的心里。这是一部思想和艺术品位较高的作品,是当前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视剧创作又一可喜的收获。  相似文献   

10.
读《和珅传》想到的史平日间,翻阅杂志,看到有文章谈和。晚上,看电视剧,又见到故事里讲和。这具200年前的尸骨成为热门话题,当与今日社会现实有关.于是,急忙找出《清史稿·和列传》读了一遍。和乃乾隆皇帝的宠臣,从一名侍卫升到户部侍郎兼军机大臣,执政20多...  相似文献   

11.
快乐大叔 《党课》2007,(7):98-99
要说2006年、2007年最火爆的一部电视剧,恐怕非《武林外传》莫属了。在各大电视台轮番播映后,产生了大批“武林”的“粉丝”,且还成立了《武林外传》剧迷会”,其成员自称为“腐竹”。“腐竹”们虽来自于五湖四海,但其特征明显、极易判断,因为他们都患有《武林外传》后遗症,其症状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一个王朝最大的病,就是吏治腐败。而这样的病,到了一定时候,一定会大规模发作。乾隆时期号称盛世,但是,在其后半段,吏治问题已经相当严重。皇帝无条件信任权臣和珅,一个大贪官下面,不仅有千千万万的小贪官,而且结成一个网络,上下一气,营私舞弊,无所不用其极,夤缘逢迎,欺上瞒下。清朝的官僚体系,到了乾隆末年,已经进入加速腐朽期。乾隆死后,和珅倒台,暴露的一个湖南卖官大案,就是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3.
乾隆四十七年春,钱沣(字东注,云南昆明人。1781年考选江南道监察御史)上疏弹劾山东巡抚国泰与布政使于易简:“吏治废驰,贪婪无厌,各州县库皆亏缺。”此疏直接触及到了当朝的权臣,立即震惊朝野。于是,乾隆谕令尚书和珅、左都御史刘墉、工部右侍郎诺穆亲驰驿前往涿州、德州至江苏省一带按查,并指令钱沣一同前往。  相似文献   

14.
说“官痕”     
为官一任,不管你有意识还是无意识。自觉还是不自觉,总要留下你的痕迹——或英名或恶名,或伟业或劣迹,凭任后人评说。刘墉、和珅同为清乾隆年间朝廷重臣,但留下的历史"痕迹"却大相径庭。刘墉,一代名相,千古流芳,和珅,一代贪官,遗臭万年。为什么?关键是在位时的自我表现。刘墉以天下为己任,把个人的恩怨与生死置之度外,敢于为民请命,虽多次含冤受屈,却不改初衷。而和珅奴颜婢膝,奸诈虚伪,揽权纳贿,虽屡遭刘墉揭露,却凭仗皇上宠信,顽固不改。二人一忠一奸,一清一浊,在老百姓那杆"心秤"中,忠奸分明,清浊昭然。正如电视剧《刘罗  相似文献   

15.
我说的是《倚天钦差》塑造的乾隆 ,并非是《清史稿》记载的乾隆。历史与艺术有联系又有区别 ,用艺术的形式演绎历史人物 ,更是溶入了艺术家自己的生活经验。《倚天钦差》的编导 ,是以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 ,来解读乾隆皇帝的。看完央视播出的《倚天钦差》(第一部 ) ,觉得乾隆对甘肃米案的心态极为矛盾。说要从严查处是他 ,说要从轻发落也是他 ,弄得宰相刘墉无所适从 ,很难落笔草诏 ,想把皮球踢给桂中堂了。光是这一幕 ,就很容易使人想到现时流行的一句话 ,叫做腐败“不可不反 ,不可真反”。乾隆皇帝反腐败 ,倘说都是假的 ,恐怕有些冤枉。…  相似文献   

16.
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 和珅在说服纪晓岚与其合谋 时说:我是贪,但我把皇上待奉得舒舒服服,皇上喜欢我,宠我。你清廉,但皇上不宠你。怎么说你忠我奸? 忠者忠诚、效忠,尽心尽力是也。贪与廉相对,忠与奸互应。贪者未必就不忠,忠者未必就廉。和珅的这一忠奸论,真可谓绝妙之极。忠与不忠不是看你为人处世是否公平公正,是否勤政廉正,而是主子是否高兴满意,受宠则忠,欠宠则奸,对于传主而言无可非议,但对国事民事则相差甚远了。自古贪官无一不是对其主子献媚有加,从早到晚无一不在研读主子的喜、怒、哀、乐,惯于察言观…  相似文献   

17.
妙语连珠     
秋仙辑 《求贤》2007,(7):25-25
清乾隆时,诏修《四库全书》,共抄7部,分置7处,称为四库七阁,其建筑形式都是仿明代范氏“天一阁”建筑。  相似文献   

18.
在反腐败的斗争中,发现有些人自制能力不强,不知不觉地被"弄臣"一类的人物拉下水的屡见不鲜,这是不能不引以为戒的。 "弄臣"何许人也?看过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人都知道。一次乾隆皇帝问和珅:"你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和珅随口回答:"我既不是奸臣也不是忠臣,我只是个‘弄臣’。每天只是让皇帝吃好喝好玩好,顺着您的意思,让您高兴。"一段表白话说得实在,非常恰当地解释了"弄臣"的特点,这就是和珅的诡诈之处。他深知自称忠臣乾隆帝不相信,说奸  相似文献   

19.
观众需要短剧。短剧生产周期短、投资成本低,具有迅速切入社会生活、表现人生百态的优势,是电视剧中深受观众欢迎的“轻骑兵”。北京电视台将百部电视短剧《咱老百姓》作为精品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推出,正是对电视剧趋长之风的有力反拨,是有远见有责任心的表现。 在我国电视剧初创、发展及走向繁荣的各个时期,包括单本剧在内的电视短剧,都曾留下自己的足迹,创造过令人难忘的辉煌。《咱老百姓》要想拍成精品,不言而喻,应注意从历史的发展中汲取宝贵的经验。从现在已拍成的数十部短片看,其中某  相似文献   

20.
<正>前些日子热播的电视剧《狂飙》圈粉无数,所引发的公共话题已然超出一部电视剧的承载力。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注意力经济时代,似乎一切都会转瞬即逝,但对于任何一部经典的文艺作品来说,最终沉淀下来的还是作品本身。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观众喜欢《狂飙》各有各的理由。也许是因为它像《人民的名义》一样,是近年来扫黑除恶题材中少有的大尺度;也许是因为剧中融入了诸多深受人们喜爱的类型片元素;也许是因为全剧不只主角,几乎所有演员的表现都堪称完美。就我个人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