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贯彻落实江总书记的这一指示,探讨思想政治工作为什么会有说服力,思想政治工作说服  相似文献   

2.
常言道:“己不正焉能正人”。一般地说,在去“正”别人的时候,首先自己得行得端、坐得正,才更有说服力。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能保证在给他人提意见时,本人各方面都做得很好呢?要求提意见的人“打铁先得自身硬”。这种主观愿望无疑是极好的但客观上未必行得通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人有“过”。并  相似文献   

3.
浅淡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张元康在新的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大有作为。但如何使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笔者认为必须抓住五个方面的工作,以增强说服力:第一,说服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作基础。说服力的核心是“心服”,只有心服,才能使教育对象思想...  相似文献   

4.
沈聪 《前线》2014,(6):119-120
理论只有彻底才能有说服力,才能说服人。而理论并不枯燥,背后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近期,中宣部《学习理论文库》又推出了四位理论家的自选集。《前线》杂志的老作者、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原所长、原全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领导小组副组长黄宏就其自选集,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讲述了此书背后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那么,是谁揭开中国历史翻天覆地的崭新篇章呢?1936年,毛泽东与斯诺谈话时说,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组织工作中,起领导作用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这两人都是当时中国知识界最出色的领导人。”时隔9年,毛泽东在《“七大”工作  相似文献   

6.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27日,党的五大在武汉召开。当第二天开会时,每位代表的座位上都摆着一本小册子,瞿秋白的《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副标题是《第三国际还是第零国际——中国革命史中之孟塞维克主义》,当代表们一看到这个标题时,都发出会意的微笑。用恽代英的话说:“这个标题写得好,写得尖锐、明确,中国革命,谁革谁的命?谁能领导革命?如何去争领导权?领导的人怎样?问得实在好!”这  相似文献   

7.
一般的情形是,谁有权谁说话,谁权大谁的话响声大。譬如一个家庭,家长有权,孩子听家长的;又譬如一个单位,领导有权,群众听领导的。所以有些领导拥有了权力,就认为自己拥有了说话、乃至说一切话的权力,凌驾于群众之上,蛮横霸道,搞一言堂。在他的意识里,老百姓的本分是听话、尊顺、驯服,如果身为百姓不但不听话还要发出不同的声音,就是失了本分,是目无领导,被称之为“刺儿头”,或曰“刁民”。常见到一些当官的人,或者感叹于群众不听话,说“你说东他指西,素质太差”,或者愤怒于群众不守规矩,说上访上告的是“刁民”。究竟应该谁听谁的话?当有人…  相似文献   

8.
“理”有多种解释和文字的应用。我们说政治思想教育中的“理”是讲以事论理或以理论事。即用道理说服人,用理论武装人。从而使受教育者达到懂事明“理”,按“理”行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理通心明亮,行动有方向”。那么,怎样在政治思想教育中,对受教育的对象“晓之以理”呢? 说理要密切联系实际。首先应该注意联系不静的思想实际。不同时代的特点和环境  相似文献   

9.
廉政考核,一般只对领导干部而言,很少涉及到秘书。其实,秘书也存在廉政的问题,同样需要考核。广东省原公安厅办公室秘书欧阳文斌腐败了,曾担任过河北省政府办和省委办秘书的李真也腐败了……秘书腐败有着种种便利的条件。大多领导的工作日程都是由秘书安排,见谁不见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秘书。有了这个关卡,就不愁收不到“买路钱”,一些有求领导办事的人不得不求秘书。秘书是领导的近臣,也是心腹之人。“宰相家人七品官”,谁敢不尊不敬?少数心术不正的秘书,便借领导之威,耍领导派头,假领导之意,或故意标榜与领导的关系,以便借权谋利;有的秘…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巨鹿县有一个叫郭丽的女人 ,酒后开车 ,无证驾驶 ,撞倒九岁儿童 ,开车逃逸。群众愤慨拦车 ,她扬言“谁拦车我就撞谁 !” ;“110”干警警告其停车 ,她置若罔闻 ;干警拦住车后 ,她拿出手机耍威风 :“你们的领导要跟你们讲话。”此人盛气凌人 ,飞扬跋扈 ,绝非等闲之辈 ,人们不禁要问 :“郭丽 ,你是谁 ?”说你是司机 ?你没有驾驶证件 ,且一身光鲜 ,秀发流香 ;手上没有老茧 ,身上没有油污 ,脸上没有餐风宿露的辛劳之色 ,心中没有敬业爱岗的责任 ,驾驶的车辆 ,既非载客的“的士” ,又非运货的大卡车 ,乃一白色桑塔纳。你是谁 ?颇让人费猜…  相似文献   

11.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官者谁不想在有限的任期内“做”出一些政绩来?江西老区某县的一班人是这样“做”政绩的,他们把钱“洒”在公路上,为公路装潢,设计花坛,而公路的两侧不远处的百姓民房破烂不堪.如此漂亮的公路花带从一处处破烂不堪的民房中穿过,让人忧伤,同时又显得滑稽.雪中不送炭,何必锦上乱添花?公路为何装潢?这是领导“乌纱工程”的需要.这样看得见,摸得着,上面的人下来走一走,便爽心悦目,对其政绩自然刮目相看了,这里为官者的政绩观是“显山露水”.  相似文献   

12.
终生读书     
因为父母是教书匠,家里书多,我也就从小爱看书。有一次我给弟弟讲“那托”,父亲很奇怪,听了一会儿,哈哈大笑,原来是我把三太子哪吒读成了“那托”。那年我刚上小学,就敢大着胆子翻看《封神榜》和《西游记》了。解放前,我在重庆南开中学读初二时露过一次脸。国文老师讲袁枚的《祭妹文》,有这样的句子,“你死我葬,我死谁埋?”老师说作者是受了《红楼梦》的影响,问谁读过这部书?班里有半数同学举手。又问谁会背葬花词?举手的只剩我一人。老师叫我起立背诵:“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相似文献   

13.
《廉政瞭望》2013,(21):12-12
有中央媒体近期刊文《纠正“领导高明论”》,指出一些领导干部自认为在思想水平与工作能力上都比周围群众高明,甚至认为“谁是领导谁高明”。文章提出了“领导高明还是群众高明”这个“事关立场和观点的根本问题”,称应坚持群众高明,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大事如此,小事亦然。那么,现实中一些领导是不是就比群众高明?什么样的领导才算是真高明?  相似文献   

14.
讲话是领导干部实施管理、开展工作的重要手段.在领导活动中,更多的是通过会议和讲话来宣传主张、研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口头语言来鼓动人、感染人、说服人,取得下属在思想上与领导的一致,同心同德地搞好各项工作.那么,如何使领导讲话取得良好效果赢得听众呢?笔者认为,"新颖"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稍具文化知识的人,大约没有不知“仕而优则学”这句名言的.然而真正去做的人很少.这是因为一则生活中升官快的人不见得皆得力于学,二则“优”的尺度不好掌握.是官大叫“优”?是干部队伍中当上先进、模范的人叫“优”?还是上司或同事们称道你有能力叫“优”?从来没有谁作过  相似文献   

16.
一要摸清情况。摸清情况,是说服领导改变不妥做法的重要前提条件。要想说服领导改变已经差不多定型的不正确想法,快要形成的决议,首先要在“外围”摸清领导的想法是因什么而起,想要达到什么目的,通过什么途径才能达到,在运作的过程中对外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等;其次要顺着领导的思路延伸下去,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的第一堂课,教授并没有急于讲课,而是先给这些新生出了一道题。教授说:“某处要招一名侦察员,考试的方法是将所有报考的人都关在一间条件不错的房间里。每天有人按时送水送饭,门口有人把守。谁能第一个说服守门人,从房间里出去,谁就被录取。结果有一个人对守门人只说了一句话,守门人就放他出去了。你们知道他说了什么吗?”  相似文献   

18.
谁都知道,选拔干部经过考察,要比未加考察慎重得多,可靠得多。然而,事情有时竟叫人不可理解:经过考察选拔上来的人,不久便暴露出许多问题来。纰漏出在哪儿呢?简言之,就在“考察”上。按说,考察应以客观事实为前提条件。一个干部是优是劣,是贤是庸,要由他的实际表现来评判。可是,有些考察不是去了解考察对象的实际情况,而是先去“考察”某某领导的意图,摸清底细。领导定好“框子”,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祖先是谁?这似乎是一个很幼稚的问题。谁不知道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祖先当然就是炎帝和黄帝了!那么,炎帝、黄帝的祖先又是谁呢?炎帝、黄帝祖先的祖先又是谁呢?中国人的“开山鼻祖”到底是谁?山顶洞人?北京猿人?蓝田猿人?元谋猿人?还是远在万里之外的“非洲人”?这些就不再是什么幼稚的问题了,就连那些世界级的大科学家们目前也不敢给出一个绝对肯定的答案。  相似文献   

20.
在基层采访时,记者听到这样一种声音“:少了副书记,谁还敢对书记说‘不’?”记者发现,基层持这种论调的人并不在少数,有的还是担任一定领导职位的同志。对于中央通过党委“减副”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良苦用心,这些人都很理解;但同时也不讳言自己的担忧:在现有的决策机制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