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78年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地制度改革一直成为农村综合改革的焦点。十八界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标志着农地制度改革将翻开新的篇章。本文对理论界、政府部门和一些地区关于农地制度改革的观点、政策和实践探索进行了梳理与简略的述评,并就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户籍与土地制度联动改革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
当代的改革开放事业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但新中国成立后最初的改革探索却可以追溯到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前后。回眸这段历程,对于总结历史经验、进一步认识和推进当前的改革事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一、建国之初我国体制的弊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这标志着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建国后,我国就迅速建立了一套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中央权力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以及与之相应的政治体制。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深入发展,这种高度集中的体制模式在发挥积极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此基础上,我们党和政府审时度势,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了其他方面的许多重大改革,如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产业结构改革以及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等等。这些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4.
1978年党的十一届二二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此基础上,我们党和政府审时度势,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了其他方面的许多重大改革,如农产品流通体制改  相似文献   

5.
1978年,安徽小岗村17个农民用大包干红手印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三十年来,我国农村改革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从农民首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敞开农村改革的大门;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邓小平南方谈话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农村税费改  相似文献   

6.
张兴国 《奋斗》2008,(9):31-34
从1978到2008弹指30年,黑龙江农业农村走过了波澜壮阔而又光辉的历程。在农村30年的发展进程中,我省始终坚持以改革统揽全局,不断向改革的深度广度进军,全力推进以土地经营制度变革为核心的一系列农村改革,初步建立健全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架构。  相似文献   

7.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性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党的十七大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回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对改革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进行总结。提出推进今后改革的政策建议。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张卓元 《新视野》2012,(4):21-23,29
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既是对1978年之后1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我们党和理论界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深化的结果。由于改革目标明确,新体制基本框架设计合理,我国在1992年以后改革全面大步展开,已初步实现了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不是简单的外部结合,而是要互相渗透的内在结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理论,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贡献,是重大的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辽宁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第二阶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1991年,由计划经济转变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第三阶段,1992年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文从所有制结构变化和市场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两个重点领域着重论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脉络和特征,依循历史发展得出辽宁经济体制改革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1978年起进入了新时期的发展。17年来,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们对旧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和巨大成就。中国经济改革的基本进程17年来,中国经济改革大致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2月一1984年9月)。这是改革的准备和起步阶段。首先是思想准备。在全国全党开展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了长期禁烟人们思想的“左”的教条主义的束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指导地位。同时,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防止和克服否定一切的错误思潮。197…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历程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949~1978年:经济体制变革的萌芽时期;1978~1992年:改革目标的探索确立时期;1993~200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时期;2003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时期。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验启示主要体现在:解放思想,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开放兼容,广泛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共同成果;凝聚智慧,发挥相关智库作用。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对改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初在中国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以中央权力高度集中为特点.毛泽东认为中央高度集权不利于社会主义事业,并提出了“虚君共和”的构想.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两次将这一构想付诸实践.“虚君共和”构想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彻底贯彻,解构了中国计划体制中的中央高度集权,形成地方政府成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体制,从而使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已非常不同于苏联模式.毛泽东按“虚君共和”构想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的改革,不仅使中国经济在“文革”的动乱中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而且为1978年以后中国的改革创造了多方面的有利条件并对其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08,(11):17-17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舞台上,农村改革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这30年的历程中,农村改革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农村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改变经营体制。自1978年开始,首先在农村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也就很快发展起来了。  相似文献   

14.
改革总是针对特定对象的改革。过去30年.中国改革的对象主要是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谓“市场化改革”即是指将计划经济体制改为市场经济体制。到目前为止.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待完善.但已基本建立起了初级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虽然还存在许多残余.但作为一个整体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因此.今后改革的主要对象已不再是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而是30年改革后形成的“过渡性体制”。也就是说.中国改革的对象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开始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搞好搞活国有企业,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1、探索试验阶段(1978年12月~1984年9月)国企改革,是在没有先行经验可资借鉴和旧体制束缚的情况下进行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进行试验和探索。如,针对当时经济管理权力过分集中、企业是行政机关附属物的弊端,从解决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入手,于1978年底开始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和利润留成制度的改革,增强了企业自我发展意识和盈利意识。但由于扩大企业自主权是在没有有效…  相似文献   

16.
如果从1978年底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历时已有19个年头了、19年来.这场改革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验。今天、认真总结这些成就与经验.对于我们继承邓小平的遗志,将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推向前进.显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申国经济改革的主要成就经过近19年的改革,中国的现行经济体制已经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根本不同了。现行体制已相当接近于既定改革目标,表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首先,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明显进展,转变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17.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经过了1978~1983年的“放权让利”、1983~1987年的“利改税”、1987~1992年的“大承包”等几个阶段的改革。以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为标志,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机制、体制、所有制“三制创新”阶段,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改革目标。党的十五大又进一步明确了要立足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实行抓大放小、对国有企业实行战略性改组的改革思路。 一、国有企业改革思路的调整 抓大放小、着眼于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反映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思路的调整。这一调整的重点在于:国有企业不能采取千篇一律的改革模式,不能只强调国有企业的覆盖面和数量,而必须根据其在市场经济中的不同地位、功能进行分类改革。 首先,我们必须从宏观上把握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规律,把握国有经济的覆盖范围,也就是说要从所有制角度,把国有企业调整得适合我  相似文献   

18.
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着重点由“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移,为后来的市场化改革建立了前提和平台。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迈出了市场化改革的最初步伐。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50条,全面、正式地开始了“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9.
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对这个问题全国上下也都很关心。一、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中央前年明确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即用三年左右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什么要提出这一目标?第一,这是到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个涉及各方面改革的系统工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达川为彻底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进行了许多变革,但影响最深、范围最广、成效最大是近二十年的的改革开放。目前,改革正以更大的力度向纵深方向发展。在我们满怀信心迈向21世纪的时候,回顾改革的历程,总结改革的经验,探寻深化改革的途径,对正确贯彻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信心,实现改革目标是十分重要的。 一、达川地区经济体制的变革 达川地区的经济变革基本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4年10月,改革的重点在农村进行,主要是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把市场调节引入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改变革的主要内容:一是改单一的所有制结构为在公有制为主的前提下多种所有制并存;二是改革农业经营方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是改革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实行政社分设;四是在流通领域贯彻国家、集体、个体一起上的方针,建立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多条流通渠道和少环节的流通体制。 第二阶段,从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改革以城市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