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速览·国际     
六国与伊朗举行第五轮核谈 第五轮伊核问题谈判6月16日在维也纳举行。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和伊朗就伊核问题全面协议的文本起草进行密集性的谈判。为期半年的“共同行动计划”于今年7月20日到期。如果达不成协议,以色列可能会袭击伊朗核设施,中东就将面临另一场战争。  相似文献   

2.
徐占伟 《党课》2008,(1):76-79
最近一个时斯,美国与俄罗斯、伊朗之间的战略博弈攻防不断、好戏连台,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三方角力之下,美俄关系、美伊关系寒流阵阵,而俄伊关系不断升温。2007年10月16日,在伊朗面临美国新一轮制裁、国际处境十分孤立之际,俄罗斯总统普京毅然出访伊朗,出席在德黑兰举行的第二届里海沿岸国家峰会,成为1943年以来首位造访伊朗的俄罗斯及前苏联国家元首。普京明确表示支持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并警告美国不要贸然对伊朗动武。  相似文献   

3.
国际要闻 ○1月12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伯杰宣布,美国将对俄罗斯三个科研单位实施制裁,理由是它们帮助伊朗发展导弹和核技术。 ○1月13日,法国正式向安理会提出建议,要求取消联合国对伊拉克石油出口限制并建立新的对伊武器监测机制。次日,伊拉克表示拒绝任何缓解对伊制裁的提议。 ○1月14日,美国飞机第4次袭击伊拉克防空雷达站。 ○1月18日,日本首相小渊惠三在首相官邸举行仪式,授予中国、法国、日本和泰国等国各一位经贸界著名人士1998年度“首相贸易表彰奖”。  相似文献   

4.
杨文彬 《党课》2014,(5):82-85
2013年8月伊朗新总统鲁哈尼上任后,伊朗便不失时机地与国际社会就伊核问题展开积极对话。三个月后,伊朗外长与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代表在日内瓦就解决伊核问题第一阶段措施达成协议。作为履行该协议的实际步骤,伊朗在2014年1月20日宣布自当天中午12时起停止最敏感的铀浓缩活动。多年来一直悬而未决的伊核问题突然峰回路转,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5.
国际要闻 ○2月11日,美国总统克林顿拒绝伊拉克提出的解决武器核查危机的最新建议,强调联合国有关人员在核查伊拉克销毁大规模杀伤武器方面享有“完全自由”。 ○2月12日,伊拉克国民议会议长哈马迪发表声明说,美国这是要把危机推向战争的边缘。同日,俄罗斯国防部长明确表示反对对伊动武。  相似文献   

6.
1.亚洲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和深化,波及俄罗斯及拉美等国家和地区,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慢。 2.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继续取得重大成就,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不断扩大。江泽民主席出访俄罗斯和日本,推动了中俄、中日关系的新发展。美国总统克林顿首次访华,中美关系进入一个稳定发展的新时期。 3.伊拉克武器核查问题风波迭起,美国集结大量兵力,频频向伊拉克发出动武威胁。美英终于在12月17日对伊实施军事打击,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7.
从美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到今天,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萨达姆由高高在上统治伊拉克二十多年的一国之君,沦落为家破人亡的逃命者。我们禁不住想,萨达姆在东躲西藏之余,特别是经历丧子之痛以后,是否也有所反思:究竟是谁打倒了他?反观伊拉克战前、战后的一系列真相,我们不妨分三个层次加以剖析:一、美国的军队打倒了萨达姆谁都知道,是美国人打倒了萨达姆。3月21日,美国以“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为借口,发动了“打伊倒萨”的战争。战争中,美军“以大打小”、“以强打弱”,长驱直入;伊军则被动防御,几乎未经像样的抵抗即告溃败。萨达姆政权…  相似文献   

8.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从20世纪发展到今天,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和若干次的小战,如美国侵略朝鲜和越南的战争、四次中东战争、海湾战争、美国侵略科索沃以及侵略伊拉克的“打伊倒萨”战争等等。所有这些大大小小的战争,都没有离开或至少没有摆脱过大国崛起与扩张的背景。而中国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今天,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9.
美国对伊动武,已是箭在弦上,势在必得。数月以来,美国一方面积极备战,已在中东及海湾地区部署了大量军队、装备、后勤保障设施,并不断进行“热身”军演和对伊轰炸,其部署水平已达临战状态,一触即发;另一方面,美国同时在进行密集而广泛的外交斡旋工作,最大限度地争取道义上的支持。根据大国一致原则及其幕前幕后紧张的讨价还价,联合国安理会最终通过了1441号决议,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已实施在伊  相似文献   

10.
3月20日,美国等国家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拉克发动了军事行动。美国一意孤行攻打伊拉克,以美国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对付遭受多年制裁的伊拉克,胜负已无足谈论。可是,美国也不要高兴得太早,这场战争仍将是一场艰难的战争,结果可能是鲸吞不易,消化更难,等待美国的决不会是一路凯歌。缺乏攻伊的正当理由说美国鲸吞伊拉克不易,首先是说它缺乏攻伊的正当理由,对伊开战遭到了世界上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强烈反对。美国说它之所以要打击伊拉克,是因为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  相似文献   

11.
作为国际形势不断变化和俄罗斯国内形势稳定发展的外在表现,俄罗斯对美政策中不断展示大国意识和大国需求,对美国动辄使用武力并挤压俄罗斯的国际空间给予批评。2007年2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四天内连续两次批评美国的对外政策。普京的这些讲话反映了俄罗斯对美政策的总体内容:一是声讨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奉行单边主义、穷兵黩武,批评美国无视国际法、动辄施暴、危及和平,主张建立一个多极世  相似文献   

12.
布 什 政 府 在 解 决 了 前 伊 拉 克 政 权 这 一 眼 中 钉 之后 ,紧 接着 又 将矛 头指 向 了伊 拉克 的 邻国 伊朗 。 美国政 府特 别在 发 展核 武器 、 与 “基地 ” 组织 的关 系 等问题 上大 做文 章 ,干 涉伊 朗 的内 政, 从 而使 得交 恶 已久的 美伊 关系 更 加紧 张。 大起大落:美伊关系的历史恩怨 “冰冻 三尺 , 非一 日之 寒 。”美 国 与伊 朗的 恩 怨由来 已久 。早 在 第二 次世 界 大战 后期 , 美国 人就 开 始逐步 插手 伊朗 事 务。 后来 , 随着 大英 帝 国的 衰落 , 美国填 补了 英国 在 伊朗 留下 的 空白 ,并 使 之…  相似文献   

13.
<正>十八大以来,中央重拳惩腐,包括习近平主席在内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反腐倡廉并且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向中外展示了对腐败零容忍的态度和严惩腐败的决心,得到了国内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腐败:人性与文化》是全球13位人类学家历时几年,对全球6大国家包括美国、葡萄牙、俄罗斯、意大利、欧盟、玻利维亚进行实地考察、披阅资料,从巴勒莫黑手党到俄罗斯医保体系中的腐败现象;从欧委会的裙  相似文献   

14.
域外动态     
芬兰总理因政治丑闻辞职芬兰总理耶滕迈基近日因政治闻宣布辞职。据报道,在今年3月大选期间,使中间党在竞选中获胜,耶滕迈利用他得到的芬兰外交部有关伊克问题的秘密文件,攻击竞选对、当时的政府总理利波宁,指责利宁政府在对伊动武问题上站在美一边,“将芬兰引入以美国为首的伊联盟”。根《芬兰晚报》披露,这一秘密文件是由芬兰总统哈洛宁的顾问曼尼宁透露给耶滕迈基的。曼尼宁承认,在大选期间,他利用工作之便摘抄了芬兰外交部有关伊拉克问题的秘密文件的一些段落,并传真给耶滕迈基。两份传真直接引用了利波宁2002年12月中旬访美时与布什总…  相似文献   

15.
叶子 《党建文汇》2002,(5):40-40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没有哪个国家领导人像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这样冒如此大的政治风险:断然站到美国一边,参加反恐战争;在全世界面前向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伸出了友谊之手,表现出一个政治家所应有的气度;推出一系列政策,开始了自1981年伊扎哈克将这个国家改变成伊斯兰共和圆以来最剧烈的变革。一时之间,穆沙拉夫再度置身于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6.
2014年5月14日,俄罗斯拒绝了美国关于2020年后继续使用国际空间站的请求,并停止了对美国提供俄制火箭发动机的供应。此举被看作是俄罗斯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制裁的回应。俄罗斯媒体称,俄罗斯已经计划在半年内建立自己的支付系统。这也是俄罗斯继高科技领域后。  相似文献   

17.
许多人说,美国是“自由社会”。我觉得,说这话的人一定不知道什么叫自由。我是说,与我们中国比起来,美国一点也不自由。我们来看一些事实。第一,在美国,父母不能随便打孩子。可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孩子是父母生的,想打就打,想骂就骂,打不打孩子,是做父母的自由。但这自由一到美国就没了,你说它自由个什么。  相似文献   

18.
当初,普京总统接管的俄罗斯是一个已经近乎破产的国家:金融彻底崩溃,卢布和美元比值从0.86兑换1美元跌到8000卢布兑换1美元,几乎已变成废纸;日本乘机以巨额外资引诱俄罗斯放弃北方四岛,西方国家以能否加入WTO要挟俄罗斯开放资源;美国欧盟等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在车臣问题上威胁俄罗斯不准以武力实现国家统一;美国等西方国家向俄罗斯放飞了大批美国鹦鹉,试图摧毁俄罗斯的民族文化和独立价值观,等等。可是普京总统带领俄罗斯人民走出了困境,一个日渐强大的俄罗斯再次屹立于欧洲东方。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06,(6):57-58
在俄罗斯的中国留学生,比在美国留学要艰难得多。美国很多学校对外国留学生设有奖学金,以求吸引优秀人才。只要学业优秀,获得美国大学的奖学金,就可以免去学费,而且基本生活费也有着落。然而,俄罗斯的大学没有奖学金。除了公派生由中国方面提供资助之外,在俄罗斯的中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远东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历史学博士米哈伊尔·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在谈到经济全球化问题时指出,在俄罗斯还没有形成理性的确切的对待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在制定实际经济政策中,没有考虑到全球化的可能性和对本国经济造成的冲击,广泛存在着消极对待经济全球化的思想.一些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导致失去国家主权,导致外国干涉独立国家内政.全球化实际上是扩大了美国影响,在全世界传播美国的生活方式.迫使弱小国家向美国让步,形成新的霸权主义.全球化扰乱了俄罗斯的经济生活,不能给俄罗斯带来任何利益.在拟定世界和亚洲经济全球化框架中,忽视了俄罗斯,"七国集团"没有允许俄罗斯加入世界经济工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