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策吹风     
《先锋队》2003,(8)
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城市生活无着 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草案)》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最近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草案)》。 会议认为,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流动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1982年5月国务院发布施行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问题,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和相关法规,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  相似文献   

2.
今年3月,湖北籍大学生孙志刚在广州市收容人员救治站被殴打致死,引起高层领导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5月中旬,三位法学博士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递交了关于审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建议书,并引起法学界的热烈讨论。5月下旬,又有五位法学家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孙志刚案提请特别调查程序。6月初,故意伤害孙志刚的12名救治站护工和救治人员,玩忽职守的6名公安、卫生部门的公职人  相似文献   

3.
柏鸣 《奋斗》2003,(9):50-51
孙志刚,一个普通的名字,引起举国上下的密切关注;孙志刚,一个大学毕业生,被无端收容故意伤害致死;孙志刚,一例理应得到尊重的生命权的无谓丧失,引爆了收容遣送制度的溃崩。正是由于“孙志刚事件”,几乎持续了40年的关于收容制度的立废之争,被国务院强令急停,并迅速于6月20日颁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  相似文献   

4.
曾祥华 《探索》2006,(5):167-170
2003年因为孙志刚案件引发,国务院废止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而代之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本来,此事在法律上已经尘埃落定.但是由于钟南山院士等一些权威人士和专业人士对此持不同意见,且钟南山院士等权威人士和专业人士的一些观点还得到大多数网友的赞同,因此,再来讨论一下中国的收容制度问题,又成为必要.本文针对钟南山院士关于"在法律制度设计方面,我们应以什么人为本?就是应以好人为本,而不是以坏人为本,对敌人的宽容就是对人民的残酷",因而主张应当恢复收容制度的观点,从3方面进行了商榷国家为什么要废止收容遣送制度?偷窃与抢劫的人,和城市流浪人员只有"一水之隔"吗?"以人为本"只能是"以好人为本"吗?  相似文献   

5.
衡水市救助管理站始建于1958年,1996年更名为衡水市收容遣送站,2003年更名为衡水市救助管理站,是民政系统基层为困难群众服务的公益性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承担衡水市市区范围内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流浪未成年人的临时救助、管理和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廉政瞭望》2011,(24):16-19
人们也许已经淡忘了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因为收容遣送条例,这名湖北青年在没有带身份证件的情况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孙志刚事件最终以国务院出台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而剧终,这亦是新世纪近十年来,因为单一事件而影响顶层纠错设计的经典案例。然而,更多时候,纠错机制在社会生活中依然缺位、失效。  相似文献   

7.
背景材料:2003年,因为人祸,孙志刚的死让“收容遣送制度”陪葬;2006年,因手提电脑被劫,曾在抗非典斗争中做出重大贡献的钟南山院士发出恢复收容遣送制度的呼吁,引起广泛争议。支持者认为,无业游民增加容易引发治安问题,收容制度可以有效管理流动人口、抑制无业游民违法犯罪;反对者认为,收容制度弊大于利,不能以伤害无辜者为代价来管理社会。那么,到底该不该废除“收容遣送制度”呢?与当年“孙志刚事件”众口一致的舆论谴责不同,这次对于钟南山院士要求恢复收容遣送制度的呼吁,支持者俨然甚众。支持的理由可概括为:广州(乃至全国其他大城市)…  相似文献   

8.
正流浪乞讨人员特别是其中的流浪老人、流浪儿童、流浪病人是当前社会中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多年来,衡水市救助管理站把握好流浪乞讨人员街头寻查、救助服务及返乡安置等关键救助环节,使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助服务。一、扎实开展流浪乞讨人员街头寻查和主动救助工作,确保每一个流浪乞讨人员得到及时救助衡水市救助管理站常年坚持值班人员日常救助与主动救助人员街头救助相结合的救助机制,形成了覆盖市区的救  相似文献   

9.
北京出台规定,今后凡是有生命危险,必须立即抢救的流浪乞讨人员,都由政府买单住院救治,医院要及时对送至的此类病人进行抢救,不得拒收病人和收取押金(《京华时报》10月17日报道)。流浪乞讨人员作为弱势群体,理应得到社会和政府的救助。近年来,媒体曾经多次报道有重病流浪乞讨人员因为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的惨剧发生,这不仅冲撞着人们的良知,也考验着我们这个社会人道的底线,更呼吁着有关部门尽快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北京市专门就流浪乞讨人员中的危重病人救助问题出台这一规定,并且明确由政府为之买单,堪称是体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0.
正《新京报》5月9日刊登社论说,"及时为符合条件的流浪乞讨人员办理落户安置手续,将其纳入社保体系"……这两天,民政部等11部门联合部署,在全国开展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专项行动中的这项内容引发广泛关注。流浪乞讨人员,属于社会最底层群体。正常情况下,他们中不少是可以纳入国家社保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比较发达的今天,我们一定要解决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和维权问题,决不能再出现“路有冻死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杨华 《求实》2006,(Z1):84-85
一、由“禁乞令”引发的思考南京《关于加强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通告》(2004年3月1日施行)第五条规定:“本市车站、码头、机场、四星级以上宾馆周边、繁华街道以及风景旅游区、重要公共和涉外活动场所、交通要道、窗口地段等作为重点救助区域。公安、城管执  相似文献   

13.
江秀忱上任的时候,救助管理站当时叫收容遣送站,牌子挂在土坯房的墙上,房子冬天不挡风、夏天不遮雨。除了那些收容遣送对象,几乎没几个人知道江秀忱他们在干什么。20年后,江秀忱以及他带领的同志们,陆续摘取了国家民政部的最高荣誉“孺子牛”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等殊荣,使盘锦市救助管理站名扬全国。1986年,江秀忱接任站长,在六间土坯房里,他向站里的全体同志发表就职演说:“要干,就得干出个样子来,大家以后看我的!”这句话说出口,江秀忱就开始玩命。从扩建收容站到日常管理,他没日没夜地扑在工作上,…  相似文献   

14.
博识文萃     
数字 3亿 中国自上世纪70 年代初全面实施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以来,全国少生3亿多人。 50万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自去年8月施行以来,截至今年9月,中国设救助管理站909个,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劳教局自1999年11月开始收容“法轮功”劳教人员以来,在司法部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成功地教育转化了一批“法轮功”劳教人员,在全国劳教系统率先取得突破,总结摸索出一套教育转化“法轮功”劳教人员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和典型经验,并在全国推广。下面重点谈谈“法轮功”劳教人员的主要思想症结和教育对策问题。一、“法轮功”劳教人员的主要思想疙瘩“法轮功”劳教人员为什么执迷于“法轮功”,顽固坚持“护法”、“弘法”?解决了哪些思想问题他们就能够转化过来?我局对大量的案例进行了分析研究,将“法轮功”劳教人…  相似文献   

16.
如何建设“宜居北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1月2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以下称《规划》)。《规划》把北京的城市目标明确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提出北京建设“宜居城市”是这次新规划的一个突出亮点,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那么,北京提出建设“宜居城市”的背景是什么?意义何在?问题症结是什么?如何建设?这些问题都值得研究和探讨。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经济中心到宜居城市可以说,《规划》提出北京的新方向——“宜居城市”的目标,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依据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资源、环境、人口)来确定发展目标的一个生…  相似文献   

17.
真情奉献     
采访丰台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党支部前,听区民政局的同志说,救助站党支部今年“七一”获得了“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这个党支部有5名党员,4名积极分子。他们把受助人员当亲人,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了最需要帮助的人身边。  相似文献   

18.
朱江 《当代贵州》2013,(1):24-25
2012年11月以来,面对逐渐寒冷的天气,贵州各地陆续开展针对街头流浪人群的寒冬救助行动。车站广场、繁华地段、地下通道、桥梁涵洞……每一个流浪乞讨人群集中活动和露宿的场所,都能看到救助人员的身影。对街头流浪人群来说,这个冬天不再寒冷。一个月来的第一个暖和觉2012年11月22日,小雪节气,从这天起天气将转入严冬。晚上8点,天空中飘起了小雨,贵阳大街上的温度已接近零度,人在寒风中站几分钟手脚就会冻僵。  相似文献   

19.
张鹏 《廉政瞭望》2010,(6):44-45
5元一瓶的劣质白酒下肚,沙哑地唱起“花儿”。李尕猴的眼睛里才会放出异样的神采。数年前一个阴冷的冬天,李尕猴带着7岁的儿子流浪成都街头。李尕猴抱着二胡,反复拉着从电视上学来的几首曲子,儿子则伸出冻红的小手。向行人乞讨。“受过的罪大了.那时候人们只给几分钱,给几毛的都少。”  相似文献   

20.
据媒体报道,从1996年起,湖南涟源收容站和涟源市火车站订立口头协议,火车站派出所和联防队员以收容“三无”人员的名义,把经过涟源的农民扣下来,由收容站接走,交出一笔钱后才允许他们离开。联防队和火车站都。可以从中“提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