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平正义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党和政府制定各项政策法规的根本依据。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要逐步建立起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法律体系并使之得到切实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2.
社会和谐的实质是利益关系和谐。利益关系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就是权利关系,可以通过调整权利关系来协调利益关系。通过法律调整分配权利义务,实现分配权利正义、分配程序正义、分配结果正义和司法正义,达到协调利益关系的目的。通过加强法治建设来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路径是加快社会保障和公共财政立法,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进一步改革促进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3.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新时期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党建目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要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知识水平;二要加强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关系;三要加强制度建设,真正做到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这是与民主政治建设、权力运行体系建设并列的三大政治任务之一,也是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为此必须坚持系统和整体布局,必须坚持一体化建设、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以期实现法治中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2007年是"三基"工程建设的关键之年。当前基层基础工作有着诸多有利条件,但是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比如思想上不够重视,工作上缺乏求真务实,民警素质偏低,警力配置不足,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的加强对策,认为深化认识是关键,队伍建设是根本,完善保障是前提。  相似文献   

6.
法治中国下的法治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要求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自我国提出法治建设以来,初期偏重于自上而下的法律体系建构,忽略了社会法治观念和法治信仰的培育,导致了一定程度的法律工具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转型,不仅是为了应对国家治理资源的缺乏,更重要的是为了培育公民精神特别是法治精神。在这一背景下,社会治理的法治化,尤其是法治社会的依法治理应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7.
在公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进程中,师德建设水平既是软任务,也是硬指标,更是公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应深刻认识公安院校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并认真剖析公安院校师德缺失的原因,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8.
家庭美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家庭美德建设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贯彻"以德治国"方略有着重要意义.家庭美德建设应从指导思想、经济基础、成员素质等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9.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确保国家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的关键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好务,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归根到底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要防止和纠正思想政  相似文献   

10.
行政法治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在议会至上理念的指导下,它为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但是,行政法治主义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其内容也在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治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其法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和应有之义。因此,必须从建立健全有关民主党派的法律制度并切实推动制度执行,提升民主党派自身的法治理念和法治能力等方面着手,加强民主党派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法治社会的建设,不仅仅限于法律制度的建设,还在于法治的精神成为社会成员的共同信仰和自觉的行为准则,整个社会对法律至上地位的普遍认同和坚决的支持,养成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并且通过法律或司法程序解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纠纷的习惯和意识。只有在这种法治精神的指引下,才有利于真  相似文献   

13.
1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明确提出了建设法治社会的重大任务。建设法治社会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是构筑法治中国的基石。建设法治社会需要从精神和制度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牢固的社会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真正实现社会依法自治,公民合法权力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5.
在急剧的社会变迁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模式处在不断的选择和变化之中。无论是沿用传统社会的互动习惯或是选择新的社会行为规则,最终都将面临着合法化问题。如何使已经制度化的社会互动模式得到合法化,是解决当前维持社会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作为经济区域逐渐一体化的东北三省一区分布有区、州、县级民族自治地方,民族乡镇比例大,少数民族人口多,民族关系复杂,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建设和谐社会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下,建立适应东北区域经济发展和民族和谐的区域民族立法协调机制,科学规划民族立法,提高效率,强化监督,充实和完善民族立法内容,制定与《民族区域自治法》协调统一的配套法规、具体措施和办法,抓紧制定或修订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依法保障少数民族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对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赋予了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新的内涵,这包括:要有正确的信仰;关爱学生;诚实守信;具有创新精神.目前,高校教师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重业务轻师德;敬业精神缺乏;育人观念淡薄;表率作用缺乏.加强师德建设需要做到:倡导热爱学生;加强道德自律;加强宣传教育;完善培训制度;规范考评制度;加强领导.  相似文献   

18.
近10年来,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硬件建设发展迅速,党和政府从城乡统筹、福利保障、扩大就业、社会治安等多个角度构建和谐、繁荣的幸福中国。与此同时,法制软环境也逐渐得以改善,各法律体系内颁布物权法、公司法、公务员法、刑法修正案等多项法律文件。有法可依作为法制的基本前提,规范的创立使我国逐步建立起法治社会所需的平台。作为幸福社会的重要环节,我国应继续巩固依法行政的法治理念,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建立健全立法、司法、执法、法制监督的互动体系。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家法在形式上不断完善的同时却与社会相疏离,转型社会亦有纳入法治化轨道的迫切需求,亟待将国家法嵌入到社会中,与社会相联结,使法治内化为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和内在需求,通过国家法的社会化达成社会的全面法治化。工会作为社会构成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当积极参与到法治社会建设中,发挥连接传动、社会整合、团体规范这三大社会功能,并着重在加强社会法建设、普及法治理念、制度和行为规范、依法维护职工权益和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企业界流传这么一句话:“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一个组织、一个部门,最核心、最深层的就是这个组织和部门的文化。新形势下组织部门加强组工文化建设,首先要破除“三种思想”,理顺“三种关系”,为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