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湘评论》2012,(13):20-21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原第一书记沈浩,凭借着他那心无旁骛、踏实干事的执著和能力,艰苦奋斗、扎根基层的实干作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用生命践行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我们摘选的《沈浩日记》,虽然话语朴素自然,但却振聋发聩,启人心扉。  相似文献   

2.
小岗祭沈浩     
王锦慧  姬长根 《党建》2010,(9):31-31
2010年8月12日下午,根据省里同志的提议,我们由安徽定远沈锡美家赶赴凤阳县小岗村。  相似文献   

3.
今年八九月间,京城各大影院最火爆的影片当属《第一书记》。这部根据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书记沈浩事迹改编而成的电影,感动了许多人。有位入党30多年的老同志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经常把加强党性修养挂在嘴边儿,实际上,沈浩就是我们提高党性修养的教科书。”这话引起我的共鸣。  相似文献   

4.
王景山 《党建》2010,(7):31-31
我是《农民日报》的记者,在我的采访生涯中,有许多优秀人物汇聚于我的笔端。至今最让我难忘、最震撼我心灵的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他于2009年11月6日凌晨去世,年仅45岁。  相似文献   

5.
晓鹏 《当代工人》2011,(19):9-9
与懒政、盲政、混政、蛮政和霸政相对应的是廉政、勤政。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沈浩,那个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党委书记岗位去世的好人。得知这个消息,胡锦涛总书记在批示中对沈浩的去世表示沉痛悼念。一名最基层的农村干部,为何会得到总书记的关注和悼念?这是因为沈浩在个人品质、道德水准和价值追求驱动下,为村民做了大量实事。  相似文献   

6.
白禹 《实践》2010,(4):15-15
<正>安徽省财政厅选派干部、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因积劳成疾,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沈浩书记的事迹感人至深,精神难能可贵,成就催人奋进。我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为之惊叹,为之感动,我不仅钦佩沈浩书记在平凡岗位上用生命书写的伟大,更多的是感受到了沈浩书记的默默坚守和无私奉献。  相似文献   

7.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因积劳成疾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他从省城选派到小岗村工作6年,甘于寂寞,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0,(4):37-37
一名最基层的村干部去世的消息,竟然惊动了最高层领导的关注——在得知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去世的消息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批示中,对沈浩的去世表示沉痛悼念,对沈浩的亲属和小岗村村民表示亲切慰问。  相似文献   

9.
2004年初,在安徽省财政厅工作的沈浩被选派为安徽第一批下派农村干部,赴凤阳县小岗村任村党支部书记,时间三年。 走进小岗村,所见所闻出乎他的意料。这个中国农村改革的发祥地正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在第一次党支部会议上,  相似文献   

10.
以下是从石河子水泥制品厂制管车间装车班的班组每日记事本上摘选的,笔者修订了几个错别字和个别欠通顺的话语,推荐给读者。从中可看出这个厂抓班组建设和管理的成效及新时期工人的新风貌。 4月16日 新的生产期又开始了,车间要求各班组开会讨论,拿出个改进工作方法、提高产品(服务)质量的新方案。我们班结合工作特点和实际,决定实行装车值班制。全班6人分成两组,由正副班长各带一个组,不分星期天和节假日,都坚持在岗位,给客户装车。我们的这  相似文献   

11.
《求是》2010,(2)
<正>2009年11月6日,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不幸去世胡锦涛总书记得到消息,在批示中表示沉痛悼念,并对其亲属和小岗村村民表示亲切慰问  相似文献   

12.
年初以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的事迹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广泛传播开来,在社会上掀起了巨大的反响,也引起了网民的极大关注,各大网站网友纷纷留言和发表评论文章,热议沈浩事迹,表达对他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3.
《先锋队》2010,(3)
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干部,2004年选派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他工作出色、群众信服,小岗村群众两度在他三年任期届满时集体摁手印到派出机关要求将他留任。去年11月6日,他因  相似文献   

14.
小岗村新型合作化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玉春 《新长征》2007,(1):52-53
当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坐牢的风险聚在一起商量包产到户并签订"血书",从而触发了全国的农村改革。时隔近30年后的今天,小岗村人又谋划走上新型合作化的道路,沿着他们的脚步,我们不能不有所思考。一、小岗村欲走合作化之路的原因作为我国农村改革的始作俑者,改革后的第一年,即1979年,小岗村生产队粮食总产量由原来的1.8万公斤猛增到6.6万公斤,一年的产量相当于1966年至1970年5年粮食产量的总和。随后  相似文献   

15.
《当代党员》2008,(12):12-14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杀头坐牢的危险,在大包干契约书上摁下自己的手印,把小岗村推到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最前列。  相似文献   

16.
陈雅玲 《实践》2010,(4):13-13
<正>看了原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的先进事迹,不觉心潮澎湃。做为一名组工干部,我觉得他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心灵的触动,更是发自心底的震撼。正如李源潮部长所言:沈浩告诉我们怎样对待群众、怎样对待组织、怎样对待责任、怎样对待人生。  相似文献   

17.
《党建》2012,(3):14-15
雷锋,一个光辉的名字;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今天。让我们来重温《雷锋日记》中那熟悉而又隽永的篇章,感受精神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正>根据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浩同志事迹拍摄的电影《第一书记》,作为建党89周年的献礼影片,近期在全国上映。小岗村和沈浩,再一次感动世人。小岗村和村内那座"大包干"纪念馆也成为人们参观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党史纵览》2010,(7):F0002-F0002
6月29日,省委组织部和省委党史研究室在凤阳县小岗村举办安徽省领导十部党史教育口活动暨首批领导干部党史教育基地授牌仪式。  相似文献   

20.
历史的印记     
《党员文摘》2008,(11):F0002-F0002
30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以甘愿坐牢杀头的勇气,秘密签下分田到户的“生无契约”。一个顶天立地的“分”字,21个饱含希望与勇气的印记,从此掀开了中国农村历史崭新的一页,中国改革开放的破冰之旅就此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