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肖金彩 《新湘评论》2012,(15):56-57
南茅运河是20世纪70年代南县人民用人工开掘的一条百里长河,是现今除京杭运河之外的中国第二大人工运河,素有“南县红旗渠”之称。流淌了37年的南茅运河,繁荣了地方的经济与文化,推动了南县的进步与发展,是南县人民的“母亲河”。特别是以运河为题材的不同时期的楹联,则反映了南县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历史与变迁,彰显了湖乡文化的...  相似文献   

2.
林爱民  郭松  丁晓兰 《世纪风采》2008,(2):I0004-I0004
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在扬州揭牌,标志着扬州已经成为大运河申遗的主角,“到北京看长城,到扬州看运河”已成为现代白领和文化精英的时尚选择。近年来,扬州倾力打造古运河风光带等一系列运河文化景区,市政府每年利用古运河举办带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节庆活动。运河真正成为扬州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条“母亲河”。  相似文献   

3.
影响一个人、一座城市、一个地区,最大障碍是思想。 因为坚信“当第二名会饿死”,迪拜这个毫无资源的荒漠小邦,采用兼收并蓄、大胆开放的战略,20世纪70年代开运河、80年代做贸易、90年代推观光,到21世纪,这里已经是中东地区的转运中心、观光购物城、科技网络城,甚至被誉为“新纽约”的机会之城,全球超过7000亿美元热钱流进,  相似文献   

4.
2008年4月,集“运河文化”和“革命文化”为一体的运河古城、大战故地、江北水乡——台儿庄运河古城重建工程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北京人l民群众受教育程度并不高。据1949年统计.职工80%以上是文盲.农民90%以上是文盲。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广大人民群众,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劳动人民等响应党和政府号召.积极参与业余文化学习.在1952年、1956年、1958年分别掀起了三次群众性文化学习高潮.到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市基本上扫除了文盲。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等原因.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北京市又出现了一些青壮年文盲。为彻底解决文盲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北京市再次开展了大规模扫盲教育。  相似文献   

6.
浅论山东运河文化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京杭大运河作为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人工河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运河开凿和通航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孕育产生的运河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区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括了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建筑艺术、工艺美术、风情习俗、饮食文化、遗迹遗物等多方面内容,是南北区域文化长期交流融合的结果,是运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它吸纳了当时中国文化最发达、经济最具活力的东部地区的文化,如吴越文化、荆楚文化、齐鲁文化、秦晋文化和燕赵文化等地域文化的精华,具有多样性、开放性和兼容性的新…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州市人民在最艰苦的年代,最恶劣的环境中,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靠自力更生的精神劈山挖渠、开洞架桥,苦干、实干、大干十年,“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硬是建成了盘绕的太行山上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结束了  相似文献   

8.
《求实》2014,(Z1):158-159
<正>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文化遗产是一个地方文化的根。千余年来,京杭大运河养育着两岸的人民,造就了灿烂的大运河文化,淮安,是大运河边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明清时期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为运河沿线四大都市,有"运河之都"之称。运河贯穿淮安东西,全长32公里,沿岸风景优美、人文景点众多,国家级、省级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百余处,承载着淮安千年的运河文化,见证了昔日淮安漕运文化的兴盛,是淮安人的母亲河、文化河。然而受多方  相似文献   

9.
南县地花鼓     
南县素有“地花鼓窝子”的美誉。近年来,更因“北有二人转,南有地花鼓”之说而盛名在外。作为湘北土地上的民间歌舞艺术代表,南县地花鼓因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艺术价值,2006年被湖南省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0年被文化部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2011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0.
远声 《新湘评论》2009,(5):42-44
十年“文革”是一场严重灾难,对我国经济、政治、教育、科学、文化的破坏影响深远,使党的建设和社会风气受到严重破坏。在这非同寻常的特殊年代里,主政湖南的省委主要领导者,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与湖南各级干部、全省人民同甘共苦”,带领全省人民为稳定社会秩序、坚持工农业生产、保障人民生活,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广东党史》2011,(2):11-11
1969年8月,中共中央转发了军委办事组《关于加强全国人民防空工作的报告》,成立了以周恩来为组长的中国人民防空工作领导小组,立即掀起了一场“深挖洞”的全民运动。“深挖洞”运动几乎影响了整个70年代。全国挖洞的轴长度超过万里长城,挖掘土石的体积超过了长城的土石方总量。  相似文献   

12.
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召开中央全会专题研究文化改革发展问题,第一次就文化发展改革作出专项决定,第一次提出了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八亿人民八台戏“积贫积弱”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1943年5月9日至12日,侵华日军出动3000余众,汽艇数十艘,飞机数十架,进犯南县厂窖地区。仅4天4晚,惨杀我同胞3万余人,烧毁房屋3000余间,船只2500余条,财物被劫掠一空,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厂窖惨案”。为了纪念遇难同胞,教育人民和子孙后代不忘被侵略、被屠杀、被奴役的惨痛历史,振兴家邦,南县人民建造了“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碑”和纪念  相似文献   

14.
《党建》1994,(5)
红旗渠畔创业歌──河南林州市见闻本刊记者陈玮在中国,知道林州市的人可能不多;但不知道红旗渠的人,则是少数。60年代,英雄的林县人民用钢钎、铁锤,用血汗和生命在太行山腰“挂起”了一条长达13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不仅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而...  相似文献   

15.
在京津走廊间,有一座颇具魅力的城镇——北辰区双街镇。古老的北运河默默流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双街人,运河文化的熏陶,使双街充满了灵性。勤劳勇敢的双街人正以建设生态环保型“运河名镇”为发展目标,向“实力双街、魅力双街、平安双街、和谐双街”的目标快速迈进。  相似文献   

16.
马社香整理的《毛泽民夫人朱旦华访谈录》出版了。这部书以口述的形式深刻反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那一批老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一大批人”,他们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以为人民服务为个人行为定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一批人,既是毛泽东思想培育造就出来的,也是蒋介石帮助淘汰锻炼出来的。我们党、我们民族以有这样一批人而改天换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近代帝国主义的压迫蒙骗中站立起来了。这一批人也深刻影响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尊、自强、自立、热爱和平成为新中国的民族精神。我们既要为彪炳史册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而骄傲,也要为以毛泽东为首的这样一批具备高风亮节的中国共产党人而由衷地自豪。《毛泽民夫人朱旦华访谈录》正是紧紧抓住这一点,颇有力度地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的“新生事件”,40年代的新疆事件,50年代妇女战线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60年代初“粮食短缺”的症结,60-70年代“文化大革命”教训的一个个重要侧面,有力地证明了任何一个民族及其文化都有资格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史已经证明:民族虚无的思潮、劣等民族的怪论是帝国主义殖民宣传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河北党风》2003,(8):41-43
“两规”期间,我认真地对自己这些年的工作、思想和错误进行了反思。我是一个在党组织培养下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生长在新社会,60年代国家最困难的时候,党和政府用人民助学金培养我读完了中学、大学。70年代培养我入党,80年代作为年轻干部让我走上领导岗位,直到今日,把我培养成为一名党的高级干部。几十年来,我在“坦途中前进,顺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70年代.国家计划用汇约43亿美元的“四三方案”.引进的技术设备由优先发展重工业转向“解决人民吃饭、穿衣问题”,而引进设备的来源国更是呈现出“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局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先促成“四三方案”成形的《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竟是当时罕见的“的确良”裤子。  相似文献   

19.
1996年深秋,平吉奎作为首任场长,应邀来到50年代曾奋斗过的西洞庭农场。他伫立在农场的牌楼下,望着一马平川的田园、鳞次栉比的楼房、人头攒动的集镇,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哺哺地说:“离开这里已38年了,我可回来了。”走进场部会议室,他看着“全国红旗农场”、“全国农垦先进单位”、“全国农业企业科技投入百强”等匾牌,心情特别激动,他眼前顿时浮现出农场创办初期那战天斗地的情景。毕竟在西洞庭的那些日子,都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之中。奉命入场平吉奎,河北省故城县人。1949年2月随军南下。8月初到达南县后,任南县三区区委组织…  相似文献   

20.
马彦超 《世纪桥》2011,(18):19-22
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民的斗争有文武两条战线,一个是拿枪的军队,另一个是“必不可少”的文化的军队。这支文化军队成为团结自己、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从而帮助中国革命。20世纪30年代,一些在黑龙江的:更化界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