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前线》1987,(11)
目前,在一些基层党组织中,党员缺乏批评自我批评的精神。尤其是在开展批评方面,往往不敢也不愿批评。当出了问题非要批评时,也是回避矛盾不疼不痒。结果,党的干部和党员自身有了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党的组织涣散软弱。为了扭转这种状况,健全党内的民主生活,我们厂党委制定了三项制度:  相似文献   

2.
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显示出的巨大威力,再次证明了它在解决党内矛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和时代变化,不断增强对批评与自我批评重要性的认识,克服不利于批评与自我批评顺利开展的各种因素,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用好这一有力武器,把握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高度、深度和力度,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3.
当前,一些地方的党组织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当中,存在着走过场的问题,“希望”式的批评代替了对缺点和不足的真正批评,使得党员评议难以收到实效。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党员的党性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拉不开情面;一些党组织对评议工作重视不够,组织实施工作不到位,特别是有的党组织对评议中提出的问题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处理;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作用不够,以“希望”方式淡化和遮掩问题。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任务,这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新战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新路径、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转型的新课题。重庆市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孙政才同志明确提出,要“减轻基层负担、聚焦服务功能、夯实基层基础、密切党群关系”。科学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着力推动上级服务下级、机关服务基层、各级机关和基层一起服务群众,促进群众跟着党员走、党员跟着组织走、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一起跟着中央走,是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新泉整训是充分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武器,批评党内错误思想,达到提高部队战斗力的一个成功典范。本文以新泉整训为例,阐述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重要性: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法宝;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是党内监督的重要手段。文章还论述了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强化党员的党性观念。  相似文献   

6.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法宝之一,是加强党内团结,提高党组织战斗力,清除党员思想灰尘的有力武器。但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批评和自我批评趋于形式化、温和化、软弱化和甜蜜化.逐渐使这一法宝失去了应有的威力。  相似文献   

7.
《先锋队》2010,(12):53-53
山东省临沂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李抒望撰文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也是党提高执政能力,防止僵化和腐败的基本武器。但是,在当前的实践中却成了党组织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问题集中表现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庸俗化。在相当多的单位、相当多的党员中,“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得不尽如人意,甚至扭曲变形。  相似文献   

8.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可现在一些基层党组织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时却常放"四炮".即:"批评自己放空炮","批评下级放高炮","批评同级放哑炮","批评上级放礼炮".  相似文献   

9.
<正>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普遍开展的比较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称赞。活动结束了,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决不能丢。尤其是进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期,更需要我们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并使之常态化,大胆使用、经常使用、用够用好,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使这个武器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果。实现批评与自我批评常态化,就要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筑牢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根基。加强党性修养与锻炼,促使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目前,各级党组织普遍建立和坚持了一年两次的民主生活会制度,对活跃党内生活,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总的看,民主生活会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会议的政治性、原则性不够强,汇报工作多,思想交流少,普遍存在批评与自我批评未能切实有效地开展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严格的党性锻炼。一些党组织忽视党员的党性教育和锻炼,造成部分党员政治素养不高,体现在组织生活中,一是对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的严肃性认识不够,对民主生活会的规定程序、目的、要求和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了解不够,体会不深;二…  相似文献   

11.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塑造基层执政角色必须把握三个现实性维度:以价值维度理性定位,突显基层执政的宗旨初心;以实践维度务实把位,彰显基层执政的现实用心;以法治维度严谨谋位,笃显基层执政的治理信心,以此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治理根基。  相似文献   

12.
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加强党员和党组织的自身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党内思想斗争和思想教育的重要法宝。然而,在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些地方党组织淡化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意识,甚至丢掉了这个有力武器,这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特别在批评问题上,不是缺乏勇气,就是使批评严重变味。有的明知被批评者违反了党纪国法,却在批评时轻描淡写,避重就轻;有的视  相似文献   

13.
适应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和社会基层的深刻变化,提高社区党组织的民意表达和整合能力,及时反映民众诉求,化解各类利益矛盾,是基层党组织的一项基本职责。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岳阳街道党工委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在居民区创设“党员诉求工作站”,这是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民意表达和整合功能、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4.
要使“三讲”教育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必须发扬我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把批评与自我批评当作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觉整改、自我提高的重要措施,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健康、积极的思想斗争。 要提高对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认识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解决党内自身矛盾和问题的法宝。在革命斗争年代,批评与自我批评起  相似文献   

15.
贠迎  刘星 《世纪桥》2001,(6):41-43
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充分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措施。认真做好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增强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需要我们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正确对待和认识新的历史时期党员群体的特点,提高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正"七一"期间,各地基层党组织纷纷召开组织生活会,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真刀真枪地检视问题、解决问题,取得积极成效。但不可否认,个别党员干部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上仍存在认识和实践误区,特别是在"自我批评"上存在"批而不改""一批了之"的现象。何为在"自我批评"上"一批了之"?就是言行不类、知过不改,只是为了"自我批评"这个环节而进行自我批评。在自我批评时,看似认真检视、深入剖析、痛心疾首。但是,在接下来整改问题时,却又听之任之、置若罔闻、执迷不悟。到头来,"自我批评"的确是批评到位了,但存在的问题却依旧是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重点】一是认识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二是认识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是解决党内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三是认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需要恢复和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需要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有效途径,更需要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贵在经常、重在认真、要在细节。党内政治生活是党内各级组织和党员按照党章及党内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的各种政治活动的总和,  相似文献   

18.
刘春雨 《奋斗》2002,(5):40-41
批评与自我批评历来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大法宝。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仍然是我党反腐防变的有力武器。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抵制各种政治灰尘和腐朽思想侵蚀、纠正自身错误、解决党内矛盾、维护党的纪律的有效方法,也是我们党光明磊落、富有生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每个党员都应该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严于解剖自己,勇于批评别人,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健全党内生活、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的有力武器。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取得了明显的实效。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党内批评难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批评上级放“礼炮”、批评同级放“哑炮”、批评下级放“空炮”的现象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就严重削弱了党组织的原则性和战斗性,已成为影响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个“瓶颈”,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一、进一步深化对开展党内批评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开展党内批评是保持党的…  相似文献   

20.
《北京支部生活》2006,(10):20-21
党组织领导人的模范行动,对于开展党内批评,有很重要的意义。党的一切领导干部都必须力戒骄傲自满,都必须同普通党员一样,接受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党的一切领导干部,不但要造成条件,使党员群众敢于进行批评,而且还要做出榜样,对于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诚恳地而不是敷衍地进行自我批评。各级党委的领导人,要特别注意在党委会内部认真地发扬民主,造成畅所欲言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空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