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导报》2011,(17):6-8
《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认识与实践·之三》集中反映了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施“四化两型”战略、加快“四个湖南”建设上所形成的一系列新的认识和实践成果。一是以谋划“十二五”发展开篇,以用党风廉政建设为“十二五”发展保驾护航收官,集中反映了我省在“十二五”发展上的认识与实践成果。二是系统阐述了以“四化两型”推动科学发展,特别是阐述了建设“两型社会”、发展开放型经济、统筹城乡发展等重大问题,集中反映了我省在“四化两型”建设  相似文献   

2.
钟义凡 《学习导报》2011,(21):60-60
自觉而坚定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的是同本地区的改革发展实践相结合。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编写的《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认识与实践·之三》对2010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施“四化两型”战略、加快“四个湖南”建设上形成的一系列新的认识和实践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深刻阐述,具有鲜明的湖南特色。  相似文献   

3.
徐晨光 《学习导报》2011,(21):58-59
湖南省委宣传部组织编写的《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认识与实践·之三》最近出版发行了。这本书集中反映了2010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施“四化两型”战略、加快“四个湖南”建设上形成的一系列新的认识和实践成果。这些认识和实践的新成果,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新境界、开创了转型发展的新理念、形成了富民强省的新思路、展现了“两型”湖南的新形象、描绘了未来发展的新蓝图,是湖南科学发展的再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湖南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认识与实践》一书,全面阐释了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深刻认识和实践成果。该书对守住“四条底线”中的“可持续发展”的精;隹阐述,使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认识与实践》一书,全面阐释了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深刻认识和实践成果。该书对守住“四条底线”中的“可持续发展”的精;隹阐述,使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6.
《党课》2008,(4):16-17
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和积累了丰富的关于忧患意识的思想。《周易》曰:“《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明于忧患与故”,旨在使人认识忧患所在及忧患之因,这是关于忧患意识的最早表述。《周易·系辞》借孔子之语说:“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  相似文献   

7.
《支部生活》2010,(4):40-40
春秋时期的《国语·晋语四》说:“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后汉书·刘陶传》曰:“所与交友.必也同志。”《礼记》云:“同窗为朋,同志为友。”孙中山也在其著名的《总理遗嘱》中呼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认识与实践》,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本土化、大众化和具体化。我们认为,在基层工作的操作中要重点把握好考量科学发展成效的“四把尺子”。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认识与实践》,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本土化、大众化和具体化。我们认为,在基层工作的操作中要重点把握好考量科学发展成效的“四把尺子”。  相似文献   

10.
《中共山东地方党史》第一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51页)认定胶东暴动的月日是1935年11月29日即农历的“——·四”。其实,这一说法最初来源于1986年10月山东文登党史征委会创作的文章:《“——·四”暴动是阴历,不是阳历》,其主要论证如下:一、理淇同志首先提出的‘’——·四”不是阳历,而是阴历。据查,理棋同志于1936年1月,也就是“—一·四”暴动仅两个月后来到胶东从事革命活动。那么,他对两月前暴动的时间应该是能查得一清二楚的。事实上1936年理演与给胶东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有一句:“去年的‘——·四’(阳历…  相似文献   

11.
《新湘评论》2009,(9):52-52
科学发展观在湖南根深叶茂《新湘评论》第8期的“主题阅读”选取思想要点、观点精华和专家视点对《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认识与实践》一书做出了深刻、全面的解读,让人对此书心生向往。学习此书,感慨有三:一是“根深”。全书以科学发展观为原点,条分缕析、抽丝剥茧、追本溯源,为实践之“枝”找到了理论之“根”,使读者心清目明,让干部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2.
《学习导报》2009,(9):52-52
科学发展观在湖南根深叶茂《新湘评论》第8期的“主题阅读”选取思想要点、观点精华和专家视点对《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认识与实践》一书做出了深刻、全面的解读,让人对此书心生向往。学习此书,感慨有三:一是“根深”。全书以科学发展观为原点,条分缕析、抽丝剥茧、追本溯源,为实践之“枝”找到了理论之“根”,使读者心清目明,让干部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3.
孙夏美 《先锋队》2014,(5):36-36
为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3月31日开始,芮城县纪委在原有“夜读班”的基础上,在每周一、二、四晚侣时30分至20时,开办“夜读班大讲堂”。“夜读班”采取班子成员带头轮流主持的方式,组织机关全体人员重温《为人民服务》、《反对自由主义》等红色经典著作,系统学习《论群众路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重要论述摘编。同时,组织观看《焦裕禄》、《“四风”之害》等教育专题片,  相似文献   

14.
周宏 《学习导报》2012,(4):19-20
步行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最古老和最重要的行为之一,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步行与健康的关系早被人们所认识,两千年前的《战国策·齐策四》中就提出“安步以当车”,著名的英国历史学家G.M.Trevelyan也很早提出:“我有两个医生.我的左腿和右腿。”  相似文献   

15.
周宏 《新湘评论》2012,(4):19-20
步行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最古老和最重要的行为之一,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步行与健康的关系早被人们所认识,两千年前的《战国策·齐策四》中就提出“安步以当车”,著名的英国历史学家G.M.Trevelyan也很早提出:“我有两个医生.我的左腿和右腿。”  相似文献   

16.
2009年第8期的“主题阅读”栏目中《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认识与实践》系列文章,别开生面,分十个题目,选取思想要点、观点精华和专家解读,以通俗的表达方式完美展现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认识成果和实践成果。文章观点鲜明,不失为学习实践的生动教材,贴近群众的成功理论之作。  相似文献   

17.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四句,应解读为“上德不德,是因其有德;下德不失德,是因其无德”。“德”字被用于同人事相关的场合,其通义为“心有所得”。是以“道”还是以“德”为伦理标准,这是“上德”与“下德”的分际所在。区分“上德”与“下德”是为“圣人之治”提供理论依据,其伦理意义在于倡导朴实之“德”,反对虚伪之“德”。“上德”之朴实,是因其一视同仁地善待一切人和物,是为公平之德;“下德”之虚伪,是因意有所偏,行有所弃,不能一视同仁地善待一切人和物,是为不公平之德。倡扬公平之德是老子伦理观之主要特色。能履行公平之德,方是“上善”。“上善”是“上德”在实践中的体现。“上善若水”是“上德”的实践原则,它要求:(1)像水之善利万物那样善待一切人;(2)像柔弱的水那样不与万物相争;(3)像善于居下的水那样谦卑。  相似文献   

18.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四句,应解读为“上德不德,是因其有德;下德不失德,是因其无德”。“德”字被用于同人事相关的场合,其通义为“心有所得”。是以“道”还是以“德”为伦理标准,这是“上德”与“下德”的分际所在。区分“上德”与“下德”是为“圣人之治”提供理论依据,其伦理意义在于倡导朴实之“德”,反对虚伪之“德”。“上德”之朴实,是因其一视同仁地善待一切人和物,是为公平之德;“下德”之虚伪,是因意有所偏,行有所弃,不能一视同仁地善待一切人和物,是为不公平之德。倡扬公平之德是老子伦理观之主要特色。能履行公平之德,方是“上善”。“上善”是“上德”在实践中的体现。“上善若水”是“上德”的实践原则,它要求:(1)像水之善利万物那样善待一切人;(2)像柔弱的水那样不与万物相争;(3)像善于居下的水那样谦卑。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这一古语赋予了新的含义,使得“实事求是”能够反映从实践到认识的发展过程: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来“求”出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而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从实践到认识的发展过程,即“求是”的过程:二是从认识到实践的发展过程。笔者提出的“事是求实”的概念,①忧是与“实事求是”辅相成,反映认认识到实践发展过程的概念。笔者认为:“事是”,即“实事”中的“兄”、就是已“柬”出的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实”就是客观事物的具体实际,…  相似文献   

20.
曾珺 《广东党史》2009,(3):49-50
《刘向·战国策·触砻说赵太后》的故事之所以为时人熟悉,除了它在教育子女问题上阐释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深刻道理外,更为重要的是,毛泽东曾多次讲过这个故事,并留下了一段评语,扩大了其影响力。关于这段评语的写作时间和用意,后来的研究者们基本上形成了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