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党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而对外政策是对内政策的延伸,因此,新时期的外交工作也必须服务于这一中心。邓小平同志认真总结了过去30年中国外交的经验教训,对新时期的外交政策进行重大的调整和充实,从而开创了中国崭新的外交局面。一 80年代初,邓小平就开始用和平与发展这一宏观思路来概括时代特征、判断国际形势的全局,并在外交思想方面实现了两项重大转变: 第一个转变是在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认识上改变了过去认为战争的危险性很迫近的看法。 邓小平认…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也是世界上杰出的国际战略家和外交家。他改变了中国对国际战略形势的看法,打开了古老的“中央之国”的大门,推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他奠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战略,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际战略思想理论,成为新时期我国制定国际战略的根本指南。在纪念建党八十周年之时,深入学习、研究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纵观国际形势的变化与发展,根据革命与建设的需要,创立了以毛…  相似文献   

3.
建国50年来,中国外交格局经历了四次大的变动,用人们熟悉而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概括就是:建国初期的“一边倒”,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的“反两霸”,70年代的“大三角”和80年代以后的“全方位”。本文扼要分析了这四个阶段外交格局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在每一格局下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及所受的局限;指出,外交格局的变化,一方面受到国际形势变动的影响,一方面又与中国内部的发展变化有关。可以看出,在从新生的革命国家向成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转变的过程中,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在不断发展,中国对自身利益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中国同现存世界的关系在不断调整和改变。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基于新时期国内任务的需要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逐步地对中国的外交政策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十几年的外交实践充分证明,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是建国以来最活跃的时期,同时也是最富成果的时期。本文仅对这一时期我国对外方针政策的几个主要方面做一简要论述。争取一个长期的国际和平环境是我国新时期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对外工作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历来是服从并服务于国内中心任务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标志着“以阶级斗争为纲”…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我国外交战略进行了四次调整。其中,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邓小平外交思想指导下进行的第四次重大调整,不仅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和平国际环境,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而且对21世纪开创我国外交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思想指导意义。进入80年代,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经济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是对国际形势的新判断,是新时期外交…  相似文献   

6.
统一战线作为我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历来为毛泽东所重视。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出现了新的局面,毛泽东运用统一战线的思想,结合我国当时的外交需要,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为指导世界人民反对霸权斗争和调整我国外交政策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王松德 《学习论坛》2003,(10):31-32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外交战略家 ,新中国成立后 ,毛泽东依据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 ,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思想 ,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 ,为社会主义建设争取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毛泽东的外交思想奠定了中国外交的基础 ,为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是国防军队建设的首要任务.国家安全利益在国家军事战略方针的制定中起决定性作用.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国家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新中国选择了“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科学分析国际形势后,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中国的国家安全利益突出表现在利用和平时机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 “积极防御”被赋予了新的内涵.20世纪90年代,我国根据冷战后威胁国家安全的主要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这一特点,确立了“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新军事战略方针.进入21世纪,针对新世纪国家安全利益不断延伸的新现实,我国提出“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新方略.经过长期探索,我国新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不断完善,为我国加强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捍卫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了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9.
唐兴铨 《学习论坛》2001,(10):27-28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时代特征和当代中国外交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是毛泽东外交思想在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 ,是新时期我国政府判断国际形势、制定对外政策、发展对外关系的理论基础和根本指导方针。一、邓小平外交思想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外交思想的指导下 ,在中国外交的具体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周恩来以其卓越的外交才能和政治智慧 ,对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实践与发展 ,作出了历…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数次重大调整,其中1974年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理论和2005年胡锦涛提出构建“和谐世界”是我国外交“世界观”的两次重大飞跃,对于我国开拓新的对外交往局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两种外交“世界观”虽然产生于中国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是,两种理论存在着共同的思想内核,它反映了中国对建立什么样的世界秩序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11.
发生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初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规模较大的国际性战争,也是一场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局部战争。我军在这场战争中,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指导,灵活机动,扬长避短,经过两年零9个月的艰苦斗争,终于以劣势装备战胜了高度现代化的敌人。毛泽东军事思想在这场战争中也获得了新发展。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出兵40周年的今天,回顾当年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指导这场战争的实践,探讨毛泽东军事思想有哪些新发展,对于进一步加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和未来反侵略战争准备,是极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2.
方海平 《世纪桥》2009,(11):15-17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我国外交战略的确立和外交方针政策的制定,进行了大量开创性工作,毛泽东的“结盟”外交战略使中国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国际政治中取得了超越自身经济实力的地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外交思想,在总结历史、正视现实、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基础上,敏锐而深刻地把握了时代的主题,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战略,开创了中国外交的崭新局面,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奠基人和外交政策的决策者.毛泽东的外交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宝库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及时调整和提出了适应新形势的对外方针和政策,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外交思想.本文试从其中的三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4.
<正>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巨大历史性成就之一是在毛泽东制定的战略思想和对外工作方针指引下,中国从百年屈辱中站起来,以大国的姿态登上国际舞台,并努力打开经过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道路,从而创造了一个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环境。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深情地指出:"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先后提出了三条基本外交方针,并形象地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人"和"一边倒"。其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明确宣示新中国将走社会主义道路,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因此,1950年代的中国外交,按照中国著名外交家乔冠华的总结,大致可以称为"一边倒"外交。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外交战略思想家。他在继承毛泽东外交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外交工作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新时期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对外方针、政策,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外交战略理论体系。邓小平外交战略理论是我们开展  相似文献   

16.
<正>三线建设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营造了中国战略大后方,改善了全国生产力布局,为21世纪的西部大开发奠定了工业基础。重庆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1964年,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毛泽东一直在思考如何防御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问题。6月6日,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决定战争最后胜利的不是原子弹,而是常规武器。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一、二线也要搞点军事工业。”  相似文献   

17.
王金辉 《世纪桥》2000,(5):26-27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对我国的外交战略进行了重大的调整。有人认为这和以前的外交战略完全不同,是把邓小平的外交理论与毛泽东、周恩来的外交理论完全割裂、对立起来了,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邓小平的外交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的外交思想,并把它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而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创造性。本文就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继承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外交工作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外交思想博大精深,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独立自主、不结盟、不当头的思想。独立自主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核心,是中国外交路线和外交政策的立足点。邓小平多次强调不结盟、不当头是中国的根本国策。“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正确的外交路线和对外政策”。“我们中国不打别人的牌,也不允许任何人打中国牌。”(《邓JJ、平文选》第3卷第128页,以下只注者、页)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重大转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围绕全会制定的新的工作中心,中国的对外关系理论和实践相应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此,中国外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外交的总体内容应该包括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实践两部分。但无论是外交政策还是对外关系都是要经历不断的变化,每一个国家的外交都会随其国内国外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深刻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历史性的战略决策,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口号,决定把全国全民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译自日本2006年10月号《中国研究月报》,作者为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现代中国外交研究。文章认为,20世纪70年代,在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和“一条线”战略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将对外政策与经济政策相结合的“两轮政策”,这成为改革开放构想的萌芽,也是中国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因版面所限,译文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