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亚文 《奋斗》2014,(12):59-60
2013年9月25日12时37分。惊天动地的轰鸣声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响起。"快舟"小型运载火箭成功将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第三颗小卫星"快舟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在浩瀚的苍穹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后,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从2004年的"试验一号"卫星到2008年的"试验三号"卫星,再到2013年的"快舟一号"卫星,哈尔滨工业大学卫星技术研究所的研制人员,凭借无以伦比的向心力协作攻关、开拓创新,一次又一次地筑就着"哈工大人的航天梦",一次又一次地放飞着"中国人的航天梦"。  相似文献   

2.
《奋斗》2015,(2)
<正>《筑梦现代微小卫星——记哈尔滨工业大学卫星技术研究所》(见《奋斗》杂志2014年第12期)一文,叙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微小卫星研究发展过程和取得的成就。读来让人振奋,同时也深入了解哈工大航天领域雄厚科研实力。创新是科学研究的动力源泉,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历史上每一项科技成就无一不是创新的成果。哈尔滨工业大学是龙江高校的一张靓丽名牌,是龙江科技发展的杰出代表,2014年龙江获得的国家科技奖22项,其中哈工大就有7项。哈工大的科技成果从一个方面说明龙江的发展潜力。挖掘和发挥龙江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
2019年9月19日14时42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一声巨响震撼大地,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拔地而起,成功将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研制的“珠海一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至此,哈工大已累计成功研制发射19颗卫星,令人叹服的“硬核”实力证明了其科技创新能力之强。“黑龙江向科技创新要新动能,哈工大责无旁贷。”哈工大校长表示,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哈工大已成立多家“新字号”高科技企业,哈工大卫星激光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该公司形成了卫星激光通信产品的上下游产业链,年产百余台套卫星激光通信终端,这在世界范围内还是首家。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4月12日,我们哈尔滨工业大学团队研制的激光通信终端随高轨卫星中星十六号发射入轨。在近4万公里远的卫星与地面站之间,攻克光束"针尖对麦芒"般的高精度捕获难题,成功实现光束信号的快速锁定和稳定跟踪。现在回忆起那一刻,我仍激动不已。在丈夫的配合下,我用近30年岁月的坚守,攻克了让卫星快速实时传回海量信息这一世界难题,实现了高轨卫星对地高速激光双向通信试验的圆满成功。通过空间激光通信,可以实现对语言、文字、数据、图像等信息的高速传输,在理  相似文献   

5.
《奋斗》2018,(10)
正刘永坦,1936年12月出生于南京,祖籍湖北武汉,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专家。中共党员。1953至1958年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曾任学校研究生院院长。长期致力于电子工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特别是对新体制雷达系统与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在雷达系统与信号处理技术领域有着精深的造诣,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  相似文献   

6.
《奋斗》2019,(6)
正张杰,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给水排水工程专家。196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85年毕业于日本大阪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处理与水环境恢复,开发了城市污水净化再生全流程;开发了绝氧-好氧活性污泥清除磷技术。  相似文献   

7.
《奋斗》2018,(2)
正邓宗全,宇航空间机构学专家,黑龙江省宝清县人。1984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宇航空间机构及控制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机械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长期从事宇航空间机构与特种机器人的设计理论与技术研究。为我国探月工程、深空探测、大型空间折展机构  相似文献   

8.
《奋斗》2019,(21)
正2019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刘永坦院士从习近平总书记手里郑重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章和证书。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著名的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专家——刘永坦,自16岁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之时,便立下"初  相似文献   

9.
《奋斗》2019,(1)
正沈世钊,结构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3年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县,1 953年同济大学结构工程系本科毕业,195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毕业,此后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1990年~1995年曾任哈尔滨建筑大学校长,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沈世钊教授长期致力于大跨空间结构新兴学科的开拓,在"悬索结构解析理论""网壳结构非线性稳定""大跨屋盖风荷载及风  相似文献   

10.
封面简介     
<正>燕山大学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1920年。195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系及相关专业成建制迁至工业重镇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组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学院;1960年独立办学,定名为东北重型机械学院;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5年至1997年学校整体南迁秦皇岛市;1997年1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燕山大学;  相似文献   

11.
《奋斗》2018,(7)
正谭久彬,1955年3月生于黑龙江哈尔滨,精密测量与仪器工程专家。1977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先后获工学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教授、博导,精密仪器工程研究院院长;兼任国家计量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测量与仪器委员会(ICMI)常务委员等;谭久彬一直从事精密测量与仪器工程的科研与人才培养工作,致力于高端装备制造中的超精密测量与仪器工程研究,提出多模复合运动基准方法、多轴运动基准误差分离方法和主动负刚度隔微振方法等。突破超精  相似文献   

12.
正黄文虎,1926年生于上海,浙江永康人。194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53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结业。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家、力学家,我国振动工程研究的倡导者和开拓者之一。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黑龙江省科协主席、名誉主席。从教60余年,黄文虎培养博士生70余人、博士后20余人和为数众多的硕士生。将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广泛应用于生产实际和航天领域,在故障诊断基础研究、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技  相似文献   

13.
正创业先锋谱人物简介:冷晓琨,1992年出生,中共党员,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人,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6级博士,先后获得第九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2016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连续两年登上福布斯中国U30U榜单(30位30岁以下的精英榜)。  相似文献   

14.
正在哈尔滨市南岗区公司街59号,有一座奶黄色的古典建筑被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老土木楼",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馆(简称哈工大博物馆)就坐落于此。它标志性的拱形门、哥特式的外墙浮雕以及环形通透玻璃窗的瞭望塔楼,极具特色。该建筑落成于1906年,原为俄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1920年中东铁路局在这里创办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前身——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百年地砖、百年墙裙、百年铁艺、百年地板……这座古老的百年建筑,历经百年沧桑,见证着哈工大的历史变迁和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5.
马彦超  曲晓溪 《奋斗》2012,(1):32-33
马祖光中国光学界著名专家、国内外激光领域知名学者、中科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光电子信息领域首席教授。他一生从事科学研究.为祖国的科学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毕生力量,被誉为新时期高级知识分子的楷模。马祖光1928年4月生于北京,1946年进入山东大学物理系学习,1950年毕业后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作并同时攻渎研究生,1952年成为哈工大党组织在研究生中发展的第一位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6.
《奋斗》2021,(11)
正2018年1月8日,我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的奠基人,对海远程探测技术跨越发展的引领者——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两院院士刘永坦,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过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沉甸甸的奖章、证书,而早在1991年和2015年,他已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53年,刘永坦怀着投身祖国工业化的决心,  相似文献   

17.
《奋斗》2018,(9)
正王子才,1932年生于山东聊城,自动控制及系统仿真专家。1957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控制专业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子才长期从事应用科学与工程科技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控制理论方面,发展了最优控制理论,提出了采用状态线性组合反馈实现次时间最优控制的理论方法;在电动伺服系统方面,提出了扩  相似文献   

18.
崔永琦 《奋斗》2001,(7):75-75
2001年2月19日,首都人民大会堂里.正隆重举行建国以来,我国科技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大的一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秦裕琨教授走上主席台郑重地从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手里接过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荣誉证书。秦裕琨教授研究开发的“风控煤粉燃烧技术”属于国际领先水平,该技术的发明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正人物档案秦裕琨,1933年5月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热能工程、燃烧学专家。2000年,秦裕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2003年、2012年三次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荣获"全国师德标兵"称号。已经85岁的秦裕琨,至今仍没有完全进入退休状态——不时奔走于学术会议,为学生把关研究方向,为年轻学子做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20.
《世纪桥》2012,(18):29-29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早期革命活动旧址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公司街59号,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馆。该遗址始建于1920年,名为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1922年4月2日,改名为哈尔滨市中俄工业大学校。1928年1月,哈尔滨中俄工业大学校的铁路建筑系改为建筑工程系,20世纪50年代初期为土木建筑系,它是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的前身。1928年2月4日,改名为东省特别区工业大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