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外直接投资是提升投资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带动本国本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以新的国际分工强化自己的竞争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利用比较优势实现国内产业的优化与升级。  相似文献   

2.
孙涛  王硕 《理论与改革》2023,(1):143-156+168
重塑城乡关系、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经济数字化转型作为驱动经济新动能集聚的核心要素能够为乡村建设提供内生动力,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数字经济通过数字要素促进要素配置效率提升、数字产业驱动城乡产业结构优化、数字技术带动公共资源共享,为实现以城乡经济融合、社会融合以及空间融合为主的多维融合提供动力。现阶段,数据要素共享、数字基础设施完善、数字治理水平提高以及数字政策保障等有助于数字经济赋能城乡多维融合。为此,需要通过切实可行的实践方略引导,夯实数字经济在城乡发展之间的联结作用,探索赋能效力充分发挥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所谓优化产业结构,意味着各产业的比例协调、技术先进、发展层次较高,能够实现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带来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考察,发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既有不合理化现象,也存在产业结构不够高级化的问题。针对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改进和优化: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确保农业的基础地位;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抢占未来发展先机;发展区域特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4.
随着产业融合向纵深推进,我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加速了融合步伐。在产业融合理论基础上,以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互动发展为切入点,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市场资源、消费偏好、融合环境等产业融合要素与融合创新度及产业竞争力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市场资源、融合环境与融合创新度显著正相关,与产业竞争力相关性不明显;消费偏好与产业竞争力显著正相关,与融合创新度相关性不明显;融合创新度与产业竞争力显著正相关。鉴于此,应当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优化市场资源,培育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的生产市场及消费市场,积极营造产业融合环境,进而提升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互动发展效果。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产业融合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微观原因,描述了产业融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宏观表现,提出了中国如何利用产业融合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杨杰 《学理论》2008,(12):70-71
当前,哈尔滨市旅游业呈现出产业化、国际化、市场化趋势,发展到了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要以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为核心,以优化产业结构为基础,以推进集约型发展为重点,以提高旅游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近年来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面临着产业竞争力不强、人才结构问题严峻、法律保障体系不健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开放度不高等问题。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要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资源整合,加快产业融合,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优化发展环境,扩大开放合作,注重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国际产业转移加快,国际产业结构正朝着技术、知识、服务密集的方向发展。这一发展趋势,不仅对上海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对上海职工队伍加快知识化、  相似文献   

9.
我国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政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国际竞争力、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产业政策的一般涵义的介绍 ,在对中国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状况介绍的基础上 ,探讨了提高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 ,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重组、产业技术政策制定、产业布局 ,等等。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成都平原经济区产业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推进产业协调发展不仅是新时代成都平原经济区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发展需要,也是成都平原经济区参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重组、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成都平原经济区产业分工格局基本形成、产业合作体系逐步建立,但产业同构现象还比较突出,各地在推进产业协调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认识不统一、机制不健全、环境不完善等问题。加快推进成都平原经济区产业协调发展,还需要明确各区域功能定位,协同制定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产业协调发展机制,完善利益共享机制,优化产业协调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1.
刘涛 《学理论》2022,(12):68-70
乡村旅游业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在促进乡村产业结构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农民增收以及繁荣农村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乡村旅游发展依然存在内涵缺乏、生态脆弱、特色缺少、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文旅融合能够破解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为旅游升级提供新方向、注入新动力、提供加速度。要积极推动文化嵌入乡村旅游、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推动旅游智慧化发展、完善旅游保障体系,增强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形成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入WTO后,我国的产业结构会遇到很大的冲击,一个区域能否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能否从WTO中获益,关键取决于区域产业结构能否顺利调整。要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必须要知道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的形成原因。本文从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探析。只有弄清了趋同原因,才能为顺利地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提供正确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吴显亮 《学理论》2014,(5):83-84
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对黑龙江垦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黑龙江垦区农产品加工产业结构升级对策:加强集群内企业间的合作;提高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3,(32)
在全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大潮下,垦区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前所未有的机遇,针对垦区的实际情况,强化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重要作用,加快构建垦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垦区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实现垦区经济事业的又好又快的发展。其路径选择:陶汰落后产能;提高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多元投入体系;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  相似文献   

15.
环渤海西岸城市群是指北京、天津以及河北位于环渤海西岸的六个城市在内的城市群,这一城市群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但在区域内部的产业协作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区域竞争力.十七大报告高瞻远瞩,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纲领性的战略,以十七大报告为指导,提高环渤海西岸城市群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一体化,因此必须加强区域内的产业分工和协作.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日益成为提升一定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如何通过产业集群聚集区域内部力量来进一步促进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不仅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而且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重点。产业集群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布局产生深刻影响。产业集群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和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集聚体,作为一种为创造竞争力优势而形成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具有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  相似文献   

17.
国际产业转移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格局。如何把握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机会,优化区域产业分工布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产品内分工的出现和全球价值链的分解,使得嵌入其中的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方式演变为从低附加值的价值链环节向高附加值的价值链环节攀升。因此,我国要在战略层上充分重视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力求突破跨国公司的结构性封锁以及价值链的低端锁定,实现全球—国内价值链的协调发展,促进产业结构持续升级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求知》2016,(8)
正产业是强区之基,产业兴区之本。一个区域强盛与否与产业体系是否健全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高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举措,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国家"十三五"规划、天津市"十三五"规划均对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作出了全面的部署。李克强总理指出,要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必须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提质增效升级。中共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  相似文献   

19.
人才的合理流动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它在促进科技进步和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的发展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慧  吴翠花 《理论探索》2012,(2):100-102
文化产业在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为了进一步提升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应针对性地实施扩大产业规模、拓宽融资渠道、提高科技含量、加快人才培养、优化发展环境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