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娟  刘自为 《学理论》2022,(9):91-93
科技已成为文旅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加速器,科技赋能可以创新文旅发展的方式,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创新是国家与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对科技赋能以及我国文旅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解读,研究了科技赋能与文旅高质量发展的互动机理,从文旅产业数字化和科技赋能数字文旅产业化角度论述科技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思路,提出我国文旅产业发展的新理念及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21,(2)
文旅融合是中国旅游业的大势所趋,对旅游领域治理能力的提升意义非凡。本文首先阐述了文旅融合的重要现实意义,概述了哈尔滨文旅融合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提出提升哈尔滨旅游治理能力的对策: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诠释和推进文旅融合;开展基础理论研究,筑牢文旅发展的理论基础;深耕文化优势,做深文旅融合,同时实现哈尔滨特色文化的价值再造。  相似文献   

3.
柳昌林  陈凯姿 《瞭望》2020,(4):60-61
通过多角度、多领域发力,海南文创推陈出新,为旅游消费装上了文化万花筒。然而,“千场活动玩一年”后,热度如何持续,本土文化如何培育壮大,值得思考.“只有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内涵,汇聚创意设计资源,打造有吸引力的文旅业态和产品,海南文旅融合才能真正有根有魂。”  相似文献   

4.
论“无旅不旺”○白洁一、“无旅不旺”的理论依据从理论上说,旅游业所具有的综合性、带动性、先导性、稳定性等产业特征,决定了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因而“无旅不旺”。首先,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它能带动经济的全面繁荣兴旺。旅游业是集行、住、游、吃、购...  相似文献   

5.
在特色小镇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进入全面推广的新阶段,在新消费时代以及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文旅特色小镇不仅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措施,也成为旅游发展的一片新蓝海。尚志市一面坡镇作为哈尔滨市唯一入围国家住建部名单的特色小镇,有良好的基础资源和特色文化资源,要搭建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社会主体建设和治理结构,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并进行综合性开发,打造内容丰富多元的文旅产品和特色小镇文化品牌,抢抓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建华 《党政论坛》2011,(12):38-39
除了千篇一律、让很多人有些厌倦的黑木雕、非洲鼓和面具,非洲还有哪些自己更为独特的文化纪念品?如果愿意探寻,你就会找到那些略显“另类”、但更好地诠释和反映了非洲各国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相似文献   

7.
除了千篇一律、让很多人有些厌倦的黑木雕、非洲鼓和面具,非洲还有哪些自己更为独特的文化纪念品?如果愿意探寻,你就会找到那些略显“另类”、但更好地诠释和反映了非洲各国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相似文献   

8.
旅游纪念品是我国旅游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旅游经济中有着突出的地位.开发、创造更多更好的适应旅游者的需要,能够反映旅游区自然与文化的特色,有着较高审美文化价值、制作精巧的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对活跃旅游商品市场,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塑造各旅游区的良好形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论述了我们对我国旅游纪念品开发问题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9.
富晓星  吴雅宁 《青年研究》2023,(2):72-81+96
购买文旅住房是城市新中产青年新兴的消费方式。借助布迪厄的“文化资本”和“生活风格空间”概念,对购买某文旅住房项目A社区的北京新中产青年进行考察,发现他们通过崇尚文化景观、生产文化产品、营造公共文明空间三个维度,打造独特的生活风格空间,生产性情化文化资本,以寻求更具优势的阶层地位。基于日常居住体验,新中产青年形成带有阶层标识的新的消费模式。研究可为未来的中产阶层消费趋势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刘涛 《学理论》2022,(12):68-70
乡村旅游业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在促进乡村产业结构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农民增收以及繁荣农村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乡村旅游发展依然存在内涵缺乏、生态脆弱、特色缺少、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文旅融合能够破解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为旅游升级提供新方向、注入新动力、提供加速度。要积极推动文化嵌入乡村旅游、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推动旅游智慧化发展、完善旅游保障体系,增强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桂涛 《党政论坛》2011,(6):38-39
除了千篇一律、让很多人有些厌倦的黑木雕、非洲鼓和面具,非洲还有哪些自己更为独特的文化纪念品?如果愿意探寻,你就会找到那些略显"另类"、但更好地诠释和反映了非洲各国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相似文献   

12.
推动共同富裕,短板弱项在乡村,优化空间和发展潜力也在乡村。乡村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有助于推进乡土文化活化、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等,有利于促进发展、促成共享,是推动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邵阳市隆回县崇木凼村是虎形山花瑶同胞聚居区,也是花瑶民俗文化富集区。当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助推乡村经济富足、精神富有、生态富美、共建共富四维目标的实现,走出一条乡村文旅赋能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实践之路。崇木凼村的发展经验表明,在共同富裕的目标导向下需要聚焦“谁来带富”“如何致富”“共富共享”“如何促富”四个问题,可以通过培育新动力、丰富新业态、明确新使命、激活新动能等推进乡村文旅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休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休闲产业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 长点正快速地向我们走来。 何谓休闲产业,笼统地讲,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与精神的)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和文化产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支柱产业。休闲产业一般涉及到国家公园、博物馆、体育(运动项目、设施、设备、维修等)、影视、交通、旅行社、导游、纪念品、餐饮业、社区服务以及由此连带的产业群。休闲产业不仅包括物质产品的生产,而且也为人的文化精神生活的追求提供保障。 人们很难准确地算出在…  相似文献   

14.
陕南富硒特色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南得天独厚的富硒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为陕南发展富硒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优先发展富硒特色农业是将陕南富硒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重要途径。然而,面对发展中的组织效率低下、技术水平落后、产业化水平低和市场竞争力差等问题,陕南富硒特色农业的发展需要在政府的宏观指导和科学规划下,从创新产业组织运作方式、提高产业技术创新水平、强化质量意识和加强品牌塑造等方面做大做强富硒特色农业,使之成为陕南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全民受益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5.
企业文化从客观存在到主动建设,是一种自觉;从主动建设到全面发展,则是一种飞跃。20年来,江苏华电扬州发电有限公司秉持“塑其形、铸其魂、展其貌”的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理论指导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地域特色与企业特质相结合,企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结合,不断探索和建设以“发展实力、创新活力、文化魅力”为特色的“三力”文化,走出了一条以文铸魂、以文育人、以文兴企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6.
许娜 《各界》2009,18(11)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得到大规模的发展,旅游纪念品作为旅游风景区文化和形象传播者,成为旅游经济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从设计的角度分析,旅游纪念品具有观赏性、装饰性的审美特征,具备实用性和趣味性,有一定的赠送价值与收藏价值.它是旅游地的象征物,反映着独特的地方文化,体现了独有的地域特征,承载着旅行的人们对旅途的美好记忆,具有很好的纪念意义和纪念价值.而我国现有的旅游商品发展机制尚不成熟,不少地方政府为追求即时经济利益,仓促开发地方旅游资源,对地区特色文化缺少系统的规划,导致粗制滥造、流于低俗的旅游纪念品泛滥,旅游产品同质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许多旅游者买不到令人满意的纪念品.  相似文献   

17.
《各界》2022,(1)
冬季新品激活文旅市场,暖冬行动开启惠民盛宴 2021年12月3日,在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陕旅集团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疫情下丝路文化实景演艺创新发展论坛"上,陕旅集团重磅发布四大冬季旅游新品: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冬季版冰火《长恨歌》,在原版基础上提升舞美、灯光氛围营造,实现了北方冬季室外实景演出零的突...  相似文献   

18.
道良德的“积极探索凝聚民工群体的新路子——来自上海市普陀区的调查”一文指出,建设凝聚力工程是上海党建工作的特色,是上海各级党的组织面对新形势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成功经验。这些年来,普陀区区委按照市委部署,不断拓宽党建工作的路子,把凝聚民工群体作为凝聚力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进一步做好“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工作,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稳定和加快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巩固了党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值得大家学习。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等文化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文…  相似文献   

20.
在2008年6月19日召开的全国总工会产业工会工作会议上,王兆国主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产业工会工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重要内容,要深刻理解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会工作的必要性,从我国国情和工会实际出发,正确认识中国产业工会的性质特点,牢牢把握产业工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努力解决当前产业工会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