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线》2013,(8):F0002-F0002
1979年,北京仅6个城区设立急救站,拥有医护人员76人,救护车43辆。当时,救护车只是简单的运送患者的工具,车内空间狭窄、急救设施简陋、缺乏成熟完备的调度系统,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现场救治和运送医院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杨崴 《党建》2024,(2):60-62
<正>2023年11月10日,黑龙江省公安厅正在组织一场报告会。与往常的会议不同,这次的会场中不但有身着警服的公安同志,还有普通群众,他们红着眼眶,追忆着刘欣同志——一位平凡却又伟大的女民警。在感人至深的报告中,刘欣从警的点滴清晰地呈现在众人眼前。  相似文献   

3.
吕先生外出办事,他的车刚出地库就被路中央的一辆救护车挡住去路。救护车上没有人,吕先生将它挪到路旁。赶回来的救护车司机看到这一幕,与吕先生争执起来。紧急之下,救护人员只好联系第二辆救护车前来。此番救治的病人数日后死亡。死者家属归责于吕先生和急救中心,告上了法庭。  相似文献   

4.
这群大学生村官,这群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把努力和梦想留在这广袤的农村大地人,也许未来,他们不再做村官了,却会永远记得那些在田间地头奔跑的日子。  相似文献   

5.
有的人活着已经死去,有的人虽死却永远活着。民族英雄常隆基离开我们虽已半个世纪,但他的英名却永远铭刻在三江人民心中。1943年5月2日下午,侵华日本关东军新京(长春)最高统帅部司令官梅津美治郎收到驻富锦伪满洲国靖安军司令部的急电:“最高统帅部,楠木世隆中将视察五顶山要塞途中不幸遇刺,已于上午10时40分以身殉国。凶犯常隆基在逃,已着令全力追捕中……”楠木世隆是日本关东军驻伪满洲国最高军官顾问,少将军衔。他奉东京大本营之密令,赴富锦视察五顶山军事要塞,途中,突遭一名伪军士兵枪击毙命.这就是当时震惊世界、给日本…  相似文献   

6.
唐思华 《当代党员》2006,(10):15-16
“老组长,你喝一口吧!你看这井的水多甜啊!”8月31日,铜梁县大庙镇小坡村人永远忘不了这一天,眼看着新淘的水井就可以投入使用了,而淘井人——小坡村七组老组长陈文朝却倒下了。  相似文献   

7.
1995年12月27日晚。我父亲王辉球突然感到腹部剧痛不止,被救护车连夜送往301医院。此后,再也没有走出医院大门,直至2003年病故。令我无论如何想不到的是。引起这场大病的“元凶”竟然是63年前的一处枪伤!父亲人院后.医生初查时认为,患肠梗阻的可能性极大。可是,进一步检查后医生却大为震惊。  相似文献   

8.
正前不久,重庆市一辆大巴车,在万州长江二桥桥面与小轿车发生碰撞后坠入江中,车上15人13名遇难、2人失联。11月2日,相关部门对媒体公布了事故原因的调查结果。车内监控显示,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是车内一名乘客与司机的激烈争执与互殴,从而导致了车辆失控,与对向正常行驶的红色小轿车相撞,冲上路沿、撞断护栏坠入江中。  相似文献   

9.
鞠躬尽瘁死而未已深切缅怀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钱嘉东1976年1月15日,是亿万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一天。这天下午,周恩来总理的追悼会已经结束,参加追悼会的人也已散尽。但是,在庄严肃穆的天安门广场,在那哀思笼罩的十里长街,却仍然站满了许许多多不愿离去的人...  相似文献   

10.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的诗又唱活了一个灵魂. 是的,他已经走了,永远. 可如今,却有越来越多的人用记忆和景仰为他编织不逝的花环.  相似文献   

11.
<正>沈浩走了,走得如此突然,让小岗人难以置信。那座他曾工作和生活过的灰白小楼,静静地竖立在小岗的路口,它在守候着,守候着沈书记的归来……然而,沈浩走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  相似文献   

12.
<正>有人叫他李铁,有人叫他“铁哥”,有人叫他“师父”……他却一直没变,永远是温文尔雅的模样,谨慎地说话,谦和地微笑。无论怎样,在他脸上都看不出大悲大喜、大起大落的情绪来,这种平和沉稳演绎成了清秀。是的,这个一如少年般面目清秀的男人就是作家李铁——我们的“铁哥”。大多数人是通过阅读作品来认识一个作家的,  相似文献   

13.
<正>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日前,重庆市民周小姐被一辆摩托车撞昏迷后,救护车还没到,一辆殡仪车就开来了。几经周折,她终于被送到医院,却又追来两辆殡仪车问"死了没有"。周小姐感到很寒心。  相似文献   

14.
《北京党史》2010,(3):1-1
<正>恰逢又一个五四纪念日,不禁让人想到当年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想到了各种新思潮在中华大地涌动的热烈景象。历史永远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而对历史感兴趣的人群也总是最庞大的。即便如此,却不是人人都有一个正确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15.
陈鹏飞 《学习导报》2009,(11):48-48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它是人生最为宝贵的。危难时刻,湘潭农家大姐马桂秋做出的抉择却是不顾自身危险,用生命为遭遇车祸的乘客架起爱的梯子。乘客们得救了,而她,却在救人时被另外一辆刹不住车的大卡车撞倒,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相似文献   

16.
崔鹤同 《廉政瞭望》2004,(11):53-53
一个夜晚,在美国东海岸的一座城市里,有位韩国学生走出公寓去寄一封信。路上,他被11个不良少年围起来,拳打脚踢狠揍了一顿。不幸的是,在救护车到来之前,他就断气了,两天之内,这11个人都被逮捕。社会大众和新闻界都呼呈对其严加惩处。  相似文献   

17.
陈鹏飞 《新湘评论》2009,(11):48-48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它是人生最为宝贵的。危难时刻,湘潭农家大姐马桂秋做出的抉择却是不顾自身危险,用生命为遭遇车祸的乘客架起爱的梯子。乘客们得救了,而她,却在救人时被另外一辆刹不住车的大卡车撞倒,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相似文献   

18.
茫茫人海中,有些人去世后不久便被人忘记;有些人活着时便被人忘记,甚至被人厌恶。然而,还有一些人,他们永远不会被人忘记,他们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周恩来便是其中之一。我心中的周恩来 周恩来这个名字进入我的心里,最早是通过老农民的议论。1948年4月、5月,周恩来随中共中央机关曾到过我的家乡河北省阜平县,村里的农民经常怀着崇敬的心情议论他。这些议论,在我幼小的心灵扎了根。  相似文献   

19.
各位青年你细听,厚养薄葬记在心;父母活着要尽孝,死后奢华不必要;老人吃饱又穿暖,方能瞑目到九泉……这首通俗易懂的快板,是陇西县著名的精神文明传播者、八旬老农潘映海最爱说的一段儿快板,也是广大农民最爱听的一段儿快板。然而,这位深受陇中人民爱戴的精神文明传播者,却于今年2月2日永远离开了人世。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热心撒播文明种子,倡导传统美德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间。  相似文献   

20.
心的距离     
《廉政瞭望》2012,(22):42-45
生命的距离 1.北京黑救护车,收费坐地起价并威胁殴打正规急救人员,抢客源。延误救援时间。图为正在向行人散发宣传广告的黑救护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