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具有历史、理论和现实层面的复杂缘由。他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频繁运用和发挥中国神话典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话语形式、思想内容和文明形态上的多重结合理路。这为实现二者相结合积累了经验,也为新时代进一步推进“第二个结合”提供了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2.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即“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提出的原创性理论,是对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历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功经验的总结和深化,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道路。在新时代新征程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行之际,迎接新赶考新挑战,必须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离不开“第二个结合”。“第二个结合”以“第一个结合”为依据为基础,从实践品格上和理论互补中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发展理路,有助于深化和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一步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磅礴伟力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宋佳  刘春杰 《学理论》2024,(1):22-23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有之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我国实现文化自信的基础,是建构中国式文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时代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出的要求。两者的结合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是大有裨益的,两者也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契合点,使结合成为可能。从个体的修身到家庭生活到社会秩序到人类文明的新形态等具体的日常生活中,二者的结合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5.
史逸华 《学理论》2023,(1):40-4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两者的相结合,一方面可以让马克思主义“讲中国话”,让我们从本民族文化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有更加亲切生动而又准确深刻的认知与理解,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融入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中去;另一方面,可以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的转化,承续中华文明,树立文化自信,润泽当代人的精神世界。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亦有理想人格和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并且形成了丰富的修养理论,二者在这一点上有相通之处,可以互相借鉴、启发。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22,(1)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历史使命与人民选择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中国实际的宝贵良方,从此久经磨难的中国人民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中华民族阔步走在伟大复兴的征途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延绵不断的文明精髓,植根着深厚的哲学底蕴,而且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肥沃的文化土壤。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忠诚的理论信仰者和实践开拓者,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和赓续者。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课题,也是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的话语体系的重大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7.
在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百年经验的基础上,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两个结合”重大理论命题,创立了新时代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思想方法。习近平“两个结合”思想方法的原创性价值主要体现在:创立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新范式,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话语表述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性高度重视和多维解析,建构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完整的动力机制;坚持系统思维,规定了在科学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在科学回答“四个之问”中,通过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他还指出,“‘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重要论断,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个结合”思想的全新认识,是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的指导方针。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有着积累演进的历史过程。“一个结合”是“两个结合”的前提基础,“两个结合”是“一个结合”的拓展深化,两次结合共同致力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两个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以认清和把握中国发展具体实际为立足点,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以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落脚点,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其中蕴含一以贯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人民至上”是整个思想的价值支撑,“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整个思想贯彻落实的根本保障,“守正创新”是整个思想建构的基本方式。这些一以贯之的精神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体现,又合理继承、转化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理解“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是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一个结合”,由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二个结合”涉及的是两种不同来源的文化形态,且这些文化形态各有自己的历史纵深与话语体系,因此,何以实现两种文化形态的内在契合,进而生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新形态,而不是通过“拼盘”“硬凑”“掺和”搞成“大杂烩”,就必须在哲学的层次分别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予以前提性的考察。  相似文献   

12.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当前,必须深刻认识坚持“两个结合”的必要性与必然性,准确把握坚持“两个结合”的可能性与现实性,找准“两个结合”的现实路径,进而全面系统、一体两面地推进“两个结合”,使之统一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和实践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在历史实践之中,移植和嫁接的不同样式决定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功与否。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机械地搬运到中国的物理位置意义上的移植,而是进行化学反应意义上的嫁接,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矢”射准中国具体实际之“的”。作为新时代十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结出的党的理论创新标志性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两个结合”形成的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程上实现新的飞跃。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征程,必须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相似文献   

14.
“两个结合”重大论断是新时代党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正确把握其内涵、依据和意义,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性认识。从理论内涵来看,如果说“第一个结合”的实质是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之“的”,重在把握理论与实践、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那么“第二个结合”则旨在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从而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和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两个结合”的客观依据,不仅由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理论禀赋所决定,而且存在于解决我国问题的实际需要之中,其可能性奠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高度契合之上。“两个结合”重大论断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基本规律的科学概括,又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之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须得让马克思主义在话语体系上“说中国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这些讲话和文章继承并发展了老一辈领导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艺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紧密结合,以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统一、“短”“实”“新”的文风与求真务实作风的相辅相成、马克思主义深刻学理与通俗话语的深度融合,以及平易风格与群众路线的互为表里,把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传播推向了新境界。深入探讨习近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语言艺术,对于我们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徐琳  吴建永 《求知》2023,(9):25-2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强调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尽管来源不同,但毫无疑问,二者作为人类文明的辉煌成果,在宇宙观、价值观、人民观、社会观等方面存在着高度的契合性。正是基于这种本质上的契合,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共生共荣,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7.
基于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大关系中廓清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并在此基础上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角度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系统阐述,厘清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出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工作要求,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指导和科学遵循。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结合”问题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础性理论与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是二者不断交流、内在融合和互相建构以实现各自的丰富发展而又指向构设新的文明形态的动态平衡状态。二者的“结合”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条件、现实的发展需要、彼此的高度契合以及历史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思想观点的融通互构、价值观念的贯通互彰、思维方式的会通互济是判定二者“结合”成效的重要指标,三方面缺一不可。二者在长期的“结合”中呈现出从浅表到深层、从自足到利他、从抽象到具体的三大规律性特征,既彰显了二者“结合”的价值意蕴,也是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二者“结合”的现实遵循。  相似文献   

19.
<正>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弄清楚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对更加自觉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天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和核心范畴,蕴含着“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大同”“得民心者得天下”“天下一家”等许多优秀的价值原则和文化理念。毛泽东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重任,终其一生为之奋斗;将大同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对接起来,指明了中国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路径;强调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对人民负责,共产党应诚恳接受人民监督以跳出历史周期率;主张世界各国和平共处,世界各民族互学互鉴。毛泽东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中华文化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奋斗史、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