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台湾选举结束后,两岸关系发展出现了新的不确定因素。最近,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发表了一些愿意改善两岸关系的言论,但却不愿就—个中国原则这一改善两岸关系的前提作出正面回应。继李登辉“两国论”强烈冲击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础后,台湾当局新领导人意欲将两岸关系带向何方?引起两岸同胞的强烈关切。 一个中国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也是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前提。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不是国共两党的历史旧帐,而是关系到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否不被分割的问题,台湾当局的更迭,并不能改变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地位。十年来,李登辉挑战一个中国原则,  相似文献   

2.
李登辉主持下的台湾当局一贯把国际形势发生的转变,特别是美国对两岸政策出现的新动向视作实现其所谓国际生存空间的需求和李登辉等少数人的政治意图甚至不可告人的图谋的良机。此次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又可渭“应时而动”。唯其不同的是,李登辉这次彻底抛开“一个中国”原则,把两岸关系的紧张程度推到了前所未有的最高点;而且,随着“两国论”被列入国民党的决议并作为台湾当局今后“施政的方向和重点”,两  相似文献   

3.
《统一论坛》2000,(3):1-1
今天,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发表讲话,其中宣布了对两岸关系的有关政策。这篇讲话提到了不会宣布“台独”,不会推动“两国论入宪”,不会推动“统独公投”,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但在接受一个中国原则这个关键问题上采取了回避、模糊的态度。显然,他的“善意和解”是缺乏诚意的。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宣称,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两国论”在岛内激起轩然大波。造成人心惶惶,股市急跌。  相似文献   

5.
文心 《两岸关系》2000,(1):31-32
1999年,台湾问题再次成为国际舆论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普遍批评台湾当局的“两国论”破坏两岸“一个中国”的立场,普遍谴责“两国论”破坏两岸关系,危害地区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6.
今天,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发表讲话,其中宣布了对两岸关系的有关政策。这篇讲话提到了不会宣布“台独”,不会推动“两国论入宪”,不会推动“统独公投”,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但在接受一个中国原则这个关键问题上采取了回避、模糊的态度。显然,他的“善意和解”是缺乏诚意的。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基础。台湾当局新领导人既然表示不搞“台独”,就不应当附加任何条件;就更不应当否认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现实,把一个中国说成是“未来”  相似文献   

7.
李登辉的“两国论”一出笼,就遭到全世界炎黄子孙的同声谴责。但是,李登辉和台湾当局却诡辩说,“两国论”是“对既存事实作明确的说明,既未扭曲事实,也未夸大渲染,更没有排除未来两岸统一为民主新中国的目标”,是“陈述现状,不是改变现状,是追求和平,不是制造麻烦”;而“一个中国”原则却是“完全昧于历史与法律上的事实”,是“皇帝的新衣”,现在不存在“一个中国”,只有统一以后才有“一个中国”,因此“一个中国”只能是未来的。李登辉和台湾当局这一套似是而非的逻辑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只要我们翻开两岸关系史,就不难看出…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段时间,面对两岸同胞要求改善两岸关系、重开两会对话的呼声,台湾当局一些人士不断故做姿态,提出模仿朝韩首脑会晤进行两岸领导人会谈,宣称欢迎汪道涵会长今年10月访问台湾,摆出了一副有“诚意”和“善意”缓和两岸关系的架式。但与此同时,台湾当局并不愿对大陆方面提出的明确承诺不搞“两国论”、明确承诺坚持海协与台湾海基会1992年达成的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等两点倡议作出应有的努力。他们罔顾历史事实,先是矢口否认、后又肆意歪曲两会1992年共识;有人甚至重谈“‘特殊的国与国关系’是现状”、“‘两国论’是善意的”、“是两岸对话的必要准备”等老调。台湾当  相似文献   

9.
8月1日,台湾当局“大陆委员会”就李登辉的“两国论”发表“书面说明”,极力为李登辉分裂中国、鼓吹‘治独”的谬论进行辩解。这份“书面说明”力图说明李登辉的分裂言论是基于历史、于法有据,是“从政治、历史与法律的观点,对既存事实做明确的说明”;大肆歪曲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的关于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还“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的共识,在两岸谈判地位上大做歪理文章,事实究竟如何、有必要正本清源、以正视听,彻底戳穿台湾当局书面说明的欺骗性。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平等谈判不可或缺的基础台湾当局“…  相似文献   

10.
台湾选举结束后,祖国大陆方面为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恢复两会对话、改善两岸关系做出了不懈努力。5月20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受权发表声明指出,只要台湾当局明确承诺不搞“两国论”、明确承诺坚持海协与海基会1992年达成的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愿意授权海协与台湾授权的团体或人士接触对话,并表示欢迎台湾各党派、各团体和各界人士来访,就共同反对‘台独’、发展两岸关系、推动和平统一进程交换意见。  相似文献   

11.
近一个多月来,中华儿女包括台湾政界有识之士都强烈谴责和反对李登辉抛出的"两国论"。与此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领导人重申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的原则立场。李登辉把自己牢钉在分裂祖国的耻辱柱上。今年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时,公然向世人宣称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为"国家与国家的关系,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李登辉公然鼓吹"两国论",彻底否定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他坚持分裂祖国、抗拒祖国统一、推进"台湾独立"的政治本质的大暴露。李登辉抛出"两国论",有其险恶的政治图谋。近年来,两岸…  相似文献   

12.
台商投资祖国大陆与两岸关系——一个政治经济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能远 《台湾研究集刊》2000,89(1):1-7,,16,
台商投资大陆是世界经济格局变动、大陆改革开放与台湾产业升级需求,构成强大拉力与推力的结果。台商投资大陆的三次理论争议,凸显了台湾当局对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种种政治考量,遂使台商投资大陆,深受政治的干扰与阻碍,因此,对于促进两岸产业分工与经济整合,功能不显。鉴于“两国论”的出现,未来两岸关系尚难令人乐观,两岸关系仍将受到不同程度的禁止与阻挠。  相似文献   

13.
陈培 《两岸关系》2002,(2):10-12
从四个方面来概括去年两岸关系 新世纪的第一年已经过去。回顾一年来的两岸关系,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来加以概括。 第一、祖国大陆方面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并在此前提下对一个中国的内涵作了更大包容性的解释,而台湾当局尽管有时在姿态上缓和些,有时在姿态上很强硬,其根本立场仍是坚持拒绝一个中国原则,实质上继续推行“两国论”。从而形成  相似文献   

14.
《台声》1999,(10)
雷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时,抛出“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的谬论,力图彻底摆脱“一个中国”的原则,将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李登辉这一极其严重的分裂步骤,遭到海内外中国人的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7月30日、8月1日,台湾当局又相继抛出“辜董事长讲话稿”和“对特殊国与国关系论书面说明”,为李登辉“特殊两国论”进行诡辩,说什么“特殊两国论”代表了“台湾民意”,企图掩人耳目、混淆视听,把台湾同胞裹胁到他的分裂图谋里去。实际上李登…  相似文献   

15.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5月20日的讲话,显示了他对接受一个中国原则缺乏诚意。他想用回避的态度、模糊的言辞,对待这样一个涉及到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大是大非问题,是行不通的。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5月20日受权声明已经指出:“是否接受一个中国原则,是检验台湾当局领导人是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还是继续顽固推行‘台独’分裂政策的试金石。”台湾当局新领导人一天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他就得一天面对这块试金石,这是回避不了的。 两岸对话与谈判,历来是两岸关系状况的指标。中台办、国台办5月20日受权声明指出:“当前,只要台湾当局明确承诺不搞‘两国论’,明确承诺海协与台湾海基会1992年达成的  相似文献   

16.
1999年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公然宣称,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与此同时,秉承李登辉的旨意,台湾当局有关方面某些负责人立即帮腔附和,声称两岸关系已从“两个对等政治实体”明确为”两个国家”,两岸会谈也就是“国与国会谈”等等。这一对两岸关系及台湾定位问题上的新的言论和立场,再一次暴露了以李登辉为首的台湾当局一贯蓄意分裂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政治本质。李登辉赤裸裸的分裂言论,激起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极大愤慨和同声谴责。李登辉鼓…  相似文献   

17.
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受到海内外人士的严厉抨击,台湾当局有关人士不得不出面为其进行辩解,其中说法之一是,“特殊两国论”充分反映台湾2200万人民的心声。事实果真如此吗?“两国论’对台湾人民而言,绝不是~种福音,相反,它有可能给台湾人民带来灾难。因为“两国论”破坏了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也是一种分裂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这对12亿中国人民而言,完全是一种挑衅。大陆同胞、港澳同胞及海外侨胞,包括岛内有识之士,一个多月来对此已表示出强烈的义愤。祖国同胞不会坐视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出现分裂而无动…  相似文献   

18.
《两岸关系》2006,(6):1-1
去年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及时推出了一系列发展两岸关系的政策与措施,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形势出现了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的势头。然而,台湾当局却逆潮流而动,不断阻挠两岸关系的发展,并图谋通过所谓“宪政改造”,谋求“台湾法理独立”。因此,坚决反对和制止台湾当局进行“法理台独”活动,是当前我们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法理台独”就是台湾当局试图通过法律程序以法律形式,实现“台湾独立”,也就是通过修改“宪法”或制定“新宪法”,完成“台湾国”的法律层面的建构。今年以来,台湾当局继续有计划地推进“法理…  相似文献   

19.
李登辉抛出图谋分裂祖国的“两国论”,彻底破坏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再一次打破了台湾海峡和平安定的局面。李登辉的分裂行径理所当然地遭到了海内外中国人的同声谴责。然而,李登辉却诡称他提出“两国论”是“为了反映民意”;台湾当局“陆委会”发布的《对特殊国与国关系论书面说明》竟也妄称“特殊两国论”“充分反映了”2200万台湾人民的“心声”。事实果真如此吗?台湾主流民意: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让我们看看岛内的民意究竟是什么。就在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前不久,台湾空中大学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有83.57%的受访者相…  相似文献   

20.
编辑部吹风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今年的新春是人类跨入新千年、新世纪,新年的第一春。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期盼两岸关系能有一个新的开始。 自从前年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冰封了两岸关系以后,直到去年台湾当局新领导人上台大半年来,两岸关系依然紧绷。为了打破僵局,我们做出了很大努力,表现了极大的善意和诚意,反复申明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什么都可以谈的立场,并提出在两岸关系中,“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这样既坚持原则又有灵活性的和巨大包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