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把青年研究从"代"到"后"的演进进行了过程梳理与时间考证,着重对"代"、"后"等一些概念作了辨析,分析了从"代"到"后"演变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2.
"低欲望"与"躺平"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近年来以"丧文化""佛系文化"为代表的"颓废型"青年文化的延续。它是青年面临社会难题而群体性焦虑的文化反映,也是青年主体的代际特质与亚文化表征,本质上是所谓社会"内卷"后青年的自我贬损。一些青年选择"低欲望"和"躺平"有其现实缘由,但任其发展下去,会走向消极宿命论、价值虚无主义与犬儒主义。当代青年的需求世界多元复杂,不应夸大青年"躺平"现象并将其绝对化、标签化,而要整体把握并关切青年多元需求,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需求观,形成青年个人奋斗与国家蓬勃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周玉琴 《前沿》2006,(5):209-211
"第四媒体"集多种特点于一身,已经成为宣传社会政治规范和社会价值观不可缺少的重要阵地.第四媒体的崛起,给当代青年提供了一个新兴的且有可能成为主导的政治社会化途径.它给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带来难得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冲击和挑战.本文分析了第四媒体带给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冲击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西方"马克思学"者提出的"两个马克思的对立"的命题,从事实的层面上说是正确的,这不仅无损于马克思的光辉形象,而且有利于摧毁"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解的"合法性"基础.从价值选择的层面上看,我们与"马克思学"者和大多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不同,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不赞成回到"青年马克思"和让"青年马克思"走入当代,主张回到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让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走入当代.  相似文献   

5.
"空巢青年"作为一个特定的群体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独居往往是"空巢青年"经过权衡之后所做出的主体选择。社会个体化的趋向、自我意识的觉醒、自身需求的满足促使"空巢青年"选择独居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而社会化的变革、观念的革新、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独居成为可能。故面对"空巢青年",我们应避免"标签化"和"污名化"的目光,正视独居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并关注到部分"空巢青年"的暂时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根据已有文献及对"80后"青年的深度访谈,本文试图描述当代青年的婚恋观的变迁特点。当代"80后"青年在择偶方式、择偶标准、性观念、婚育观念上展现出自主性、现实性、开放性、进步性的特点,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仍然十分明显。当代青年婚恋观正在由传统向现代过渡,应加强对其进行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7.
斜杠青年多重职业现象近来已进入公众视野,但人们对"斜杠青年"这一新兴群体看法不一,有的人认为这是符合互联网时代特征的新型职业模式,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半吊子"行为,客观认识斜杠青年多重职业现象很有必要。以当代社会发展为背景,从职业社会学角度,借由文献研究法和网络记实法,并结合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的相关数据,可以客观展示"斜杠青年"的真实职业状况,从中获得有关"斜杠青年"的某些理论认识。概括地讲,斜杠青年多重职业现象是在当代信息网络化社会场、就业灵活化社会场、组织扁平化社会场的综合作用下兴起的,斜杠青年多重职业结构具有多种社会功能,包括正功能与负功能,很有必要对斜杠青年多重职业群体加强适当引导。  相似文献   

8.
郑洁  姬全生 《青年探索》2015,(2):97-101
当代社会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群体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通过调查研究探讨当代社会思潮对青年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影响的基本情况,并从畅通和规范青年大学生接触当代社会思潮的网络路径,加强和深化高校历史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作好社会舆论的引导工作三个方面提出了正确引导青年大学生认识和理解当代社会思潮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代青年的意义内核在于对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诠释,外在表现为意义和精神的变迁。通过回顾青年意义建构的历史变迁以及对当代青年的意义诠释,梳理出当代青年的意义既体现了青年群体的主体性,又担当了社会赋予青年群体的时代精神,还折射了国家对青年群体的角色期望。"当代青年"包含了义务、规范和使命,国家和社会赋予他们时代的意义和精神,诠释了他们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0.
"80后"青年的时代特征:历史社会化的产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后"青年是伴随改革开放进程成长的一代,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条件与事件都将对其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四个因素来分析"80后"青年成长的社会化条件,将"80后"的特性融入社会时代背景加以讨论,分析了"80后"青年时代特性与社会结构的嵌入性,指出"80后"青年是历史社会化的产物,应在社会历史背景和社会发展趋势中评价"80后"青年.  相似文献   

11.
"腐败"分析与"教育恶化"的抑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本该是公平公正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理应保证每一个公民都有接受国民教育的合法权利。然而,当腐败渗进教育领域后,教育的公平公正被打破了。教育寻租,即为某些分管教育和学校的管理者利用手中的权力,假以各种手段谋取个人的种种好处。如,子女入学,学历与职称的评定等等。这些已构成了近年来广大群众对教育腐败不满的重要社会原因之一。教育寻租的表现形式及其来龙去脉究竟如何?本刊特邀4位专家对此进行理论分析,以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和讨论。——主诗人:任建英  相似文献   

12.
经济人与道德人的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理想化模式试图通过否定传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人” ,塑造理想的道德人 ,其结果造成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误区和对人的自主性的束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激发了“经济人”的主体活力 ,却又在许多方面造成道德价值观的失落与困惑。经济人与道德人的整合是这一发展过程的否定之否定阶段 ,其目标在于实现马克思所说的“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3.
“原则”与“数量”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汇。“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数量”,则是指通过计量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然  相似文献   

14.
西方女性主义运动从资产阶级革命肇始,在两个世纪的时间里,女性主义理论伴随着社会运动与女性运动几经沉浮,日趋成熟.本文将在有限的篇幅里以不同时期西方女性主义的主要理论关切为主线,对其做一个简要的梳理,力图勾勒出女性主义理论大体发展的脉络,以期对中国的女性研究有所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5.
大众传播与社会流行的互惠、互利、互制给现行大众传播体系带来了新的挑战,尽快营造良好的大众传播环境,制造"绿色"社会流行氛围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及社会发展之必须。而提高全民审美情趣,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把握传播、流行主流是实现大众传播与社会流行健康和谐互动互补的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国学,就其"源"而言,我们可以说,先秦诸子之学,是"国学"演变发展的活水源头;与此相对应,先秦以降,儒、道、佛等学派思想的演进,催生出一系列前后相继的学术思潮,如汉初黄老思潮、两汉尊儒思潮、东汉反神学思潮、汉魏道教思潮、魏晋玄学思潮、隋唐佛学思潮、宋明理学思潮,以及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潮等等。这八大思潮,前后相继,奔腾向前,组合成"国学"发展演变的汹涌潮流,构成了"国学"发展的宏伟画面。  相似文献   

17.
我国情报主导警务改革近年来发展迅猛,江浙沪等地公安部门初步实现了跨区域信息共享,标志着我国第一个信息高地已经崛起。相比之下,那些情报主导警务改革进程缓慢的区域慢慢成为信息洼地。如果把犯罪比喻成流水,它从信息高地向信息洼地流淌的趋势,会随着信息高地与信息洼地之间落差的逐渐加大而越来越明显。因此,全国各地公安部门保持良好的协作机制,东西支援、大小城市联手、城乡结合是促进我国情报主导警务改革均衡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何林 《思想战线》2006,32(6):71-75
以二元论、二元对立思维定式为基础的研究视角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甚至会遮蔽和阻碍理解“和谐共存”等文化事象。有别于“二元对立”的“多元统一”思维结构和观念模式不仅是一些民族解释世界、处理内部关系的核心结构,而且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和谐共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实质是对“人”的认识,即关于“人”是“自然人”还是“社会人”、是着眼于“人际利益”还是“人态利益”、是否照顾到“代际利益”、是否承认“自然价值”、是立足于“整体利益”还是“局部利益”、是从“眼前利益”出发还是从“长远利益”出发等问题的争论。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外存在一种从道义上否定核武器的观点。不少学者认为核武器违背战争与伦理本质,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是绝对的恶。这种观点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实践上是有害的。核武器的善恶是人们对研制、使用核武器目的、效果的道德判断,当它被用于善的目的并取得善的效果时,它就是善的。我国研制、发展核武器是善,因为它体现了我国的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