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荣仁  唐崧 《政协天地》2009,(10):60-61
诗意里的传说 “瑶池梅瓣落人烟,化作方圆铸大千。满地黄金何足道,田螺坑里住神仙。”这是一位诗人于金秋时节初见田螺坑方圆土楼和四周梯田上黄灿灿的稻浪时,有感而发的一首诗。诗中的“瑶池梅瓣”,相传是王母娘娘在天上瑶池畔种的神梅的花瓣。有一天,王母娘娘赏梅,不小心把一朵神梅花碰落。那神梅花飘降凡尘,化作田螺坑的梅花宝地,后人就在这方风水神奇的土地上建筑了一方四圆的梅花土楼。  相似文献   

2.
名人与梅花     
北宋诗人林和靖一生未娶,在杭州西湖孤山下隐居20多年,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说,他爱梅花的冷香滋味,缟素襟怀。每年梅花即将开放之时,他便不再外出,从早到晚盘桓在梅树之间。或在梅下饮茶,或在花间饮酒。细察梅花的品性,揣摩梅花的风骨,长吟短咏,临风捉笔,终于写上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咏梅名句。为后人千古传诵。南宋诗人陆游是一位酷爱梅花的诗人。在陆游的诗集中,咏梅的诗词就有一百多首。诗人对于"气节最高坚"的梅花爱慕之至:"小亭终日倚阑干,树树梅花看到残。"他甚至恨不得自己"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爱梅之深真是令人叹绝。后人把陆游爱梅与屈原爱兰、陶潜爱菊相提并论,成为诗坛佳话。  相似文献   

3.
颖川 《福建乡土》2008,(6):10-11
大雪纷飞,寒凝大地,一树树的梅花竞相怒放了。梅花,树姿苍劲,花色清丽,冷艳芬芳,清雅高洁,素有花中魁首之称。百花之中,历代文人首推崇梅,唐宋以来,凡诗人词家几乎无一不写梅花。  相似文献   

4.
展华 《政协天地》2010,(2):83-84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道出了梅花芬芳是经历寒冬傲霜斗雪的结果。隆冬时节,想到梅花,不禁想写点梅花的话题。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夏季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上,我国台湾体育代表队擎旗手上的队旗图案就是一朵梅花。在海峡两岸关系紧张的年代,一些人在很长时间里曾经“敌我分明”地避讳谈梅花,其实,它犹如香港的紫荆花、澳门的莲花,应属台湾的区花。  相似文献   

5.
梅香飘万里春意暖人间——记全国政协委员中医心脑病专家张冬梅谢军“真情象草原广阔,冷冷风雪不能淹没,就在最冷枝头绽放,看见春天走向你我……”古往今来,人们常借用梅花赞美有着高尚品格的人。哈尔滨“一枝梅”心脑病研究所所长、中医心脑病专家张冬梅就是具有梅花...  相似文献   

6.
梅州再建梅花乡谢永昌梅花凌霜斗雪怒放,一树独先天下春。中国是梅花的故乡。出土文物证实,中国早在4000年前就有梅花。中国人大多喜爱梅花,把它视为国花,因为它象征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气质和心灵仪容兼美的风采。中国武汉、南京、苏州等大中城市以梅为市花;广东...  相似文献   

7.
袁枚是我国清代诗人.一次,他要外出游玩,一位朋友为他送行,两人在花园中边走边谈.忽然,朋友指着满园的梅花十分惋惜地说:“唉,园中梅花盛开,可惜你带不去啊!“袁枚听了这句充满诗意的话,不禁浮想联翩,吟出了“只怜香雪梅千树,不得随身带上船“的诗句.……  相似文献   

8.
仓山区地处福州市南部的南台岛上,四面环江,景色秀美,人文荟萃,古时曾遍植梅花,呈“十里花为市,千里玉作林”之胜景,素有“琼花玉岛”之美称。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有一位可敬的统战部长——崔兆英,她谦和、睿智、精干、爽朗,富有人格魅力。她兢兢业业工作近20年,成长于基层,服务于基层,积累了丰富的基层经验。2006年,崔兆英驾着统战之舟驶入美丽如画的南台岛,她真心为统战,尽力促统战,很快在舟上载满了沉甸甸的荣誉:  相似文献   

9.
画画的姥爷     
每个星期五,我们全家都要去姥爷家吃团圆饭。转眼,全家人又都在姥爷家“集合”了。咦,姥爷家墙上又出现了四幅画!——那是姥爷的新作,还散发着阵阵墨香。姥爷说,那是春、夏、秋、冬四季的花,春天是玉兰——“玉兰洁似玉”;夏天是荷花——“荷花映日红”;秋天是菊花——“晚菊灿如霞”;冬天是梅花——“梅开雪海中”。姥爷拿来了一本《中国老年书画家大辞典》,我打开一看,一下子就瞧见了一张熟悉的面孔,那是姥爷!我饶有兴趣地往下读着。从书中和姥爷的讲解中,我了解到姥爷自幼喜爱绘画,经常照着家中的年画临摹。姥爷幼年在抗…  相似文献   

10.
宝马献瑞,送来的是欢乐和吉祥。武汉市人民政府别开生面地举办迎马年梅花节,让800万市民游弋在梅花的海洋。星星点点繁花似锦,不由让人生出无限的遐想。梅花又名“五福花”,它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据载,以一种鲜花来寓喻某种情怀,这在文明民族中是一种共有的现象,但用梅花来寄托多种情思,这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是绝无仅有的。在中国四大梅园(武汉东湖磨山梅园、南京梅花山梅园、上海淀山湖梅园、无锡梅园并称“中国四大梅园”)中,武汉东湖磨山梅园稳坐“头把交椅”可谓当之无愧。作为梅花故乡之一,湖北武汉与…  相似文献   

11.
画梅小记     
<正> 说起梅花,我的脑海里总会出现这样一个画面:冰天雪地里,光秃秃的树干上,一朵朵清冷的小花。由此,人们提及梅花,我便会无端生出几分寒意来,心底里亦时常不由地为梅花的孤独和寂寞而感叹。重新认识梅花是学画的那年春天。未曾喜欢过梅花,没想到学国画的第一天,老师就教我们画梅花。先用毛笔画一条又一条黑色的树枝,然后用水调好朱红的颜料画五瓣的梅花,接着再用嫩黄的颜料调出花蕊的颜色。  相似文献   

12.
《劳动保障世界》2006,(9):11-11
梅花糕源于明朝,发展到清朝时成为江南最著名的小吃,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见梅花糕其形如梅花,色泽诱人,故作品尝,入口甜而不腻,软脆适中,回味无穷,胜过宫廷御点。大加称赞,因其形如梅花,便赐名梅花糕,故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3.
凌寒溢梅香     
正我国是梅的故乡。自古以来,梅花就供人欣赏,特别在寒冷的冬季,万物凋零,惟有梅花竞相开放。江南很多地方植梅,梅开时节,暗香浮动,香雪成海。梅花,情贞雅逸,幽峭超然,冰肌玉骨,气韵清香,高标独秀,寒而愈香,且花期最早,凛然开放于风雪之中,为百花之首。"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古人认为,梅花是一种品位高尚  相似文献   

14.
北京朝阳公园西门林立的酒吧、餐馆之间,有一家门睑不大的小店——苏菲的店。黄色的门匾、古色古香的门窗,走进店里,带流苏的中式靠垫、滚边盘扣的绸缎钱夹、梅花图案的各色门把手套子、系着粗丝绳的粗布茶壶套……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人们对梅花就有一种特殊的喜爱;关于梅花,历代文人留下了无数佳章妙句,许多咏梅的诗词赏心悦目,情长意深。唐代韩偓《梅花》诗:“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艳阳。”说是人要像梅花那样不依势,在患难时刻献赤诚。唐张籍有《梅溪》一首:“自爱新梅好,行寻一径斜。不教人扫石,恐损落来花。”看得出诗人对梅花是如何地痴迷与热爱。唐裴休的“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用梅花的耐寒、坚贞与顽强,比喻人要不断经受苦难,才会取得非凡成就,让人懂得“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深意。李商隐的“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则侧重于对梅花的追忆与思念。元代杨铁崖的诗句“万花  相似文献   

16.
梅花     
梅花在我国已有三千年的栽培历史。它坚韧不拔,傲雪而开,是坚贞、高洁、勇敢的象征。我国人民对梅花有着特殊的感情,辛亥革命(一九一一年)后,曾将梅花定为国花。一九八五年四月五日,邮电部发行《梅花》特种邮票一套,共六枚。图一:绿萼,面值八分;图二:垂枝,面值八分;图三:龙游,  相似文献   

17.
花卉的拟人化是中国花文化的鲜明特色。以花比人,借花言志,是文人墨客的习惯。梅花也被人们赋予了许多高尚的品质。为什么梅花“一树独先天下春”?为什么“坚贞不屈”?为什么“冰清玉洁”?这么多美好的词汇集于梅花一身,就是传达了一种“梅花精神”。  相似文献   

18.
睿智的目光,亲和的笑容,让人们感受到她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大姐;率先垂范,亲历亲为,让同志们感受到她是一位求真务实的好领导;深入基层,服务百姓,让群众感受到她是一位可敬可佩的公仆。她就是生长在云贵高原的巾帼英才——龙超云同志。  相似文献   

19.
梅花是中国的特产名花,名列我国十大名花之首,系蔷薇科李亚属植物,由野梅演化而来。它的栽培历史,在我国已有2000年以上。梅花神、韵、姿、香、色俱佳,开花独早,花期较长,类型与品种繁多,用途广泛,易于栽培。一、花开百花之先梅花喜温暖而稍湿气候,又有一定的抗寒性、耐旱性和耐土壤瘠薄能力,适应性较强。它对温度很敏感,一般冬春时节旬平均气温达6~7℃时开花,乍暖之后尤易提前开花。在年平均温度16~23℃,年降雨量1000mm或稍多地区最适宜梅花生长。但杏梅系、樱李梅系品种可抗-20℃~-30℃的严寒。梅花…  相似文献   

20.
图片报道     
《协商论坛》2007,(12):26-26
12月26日至29日,省政协第二十五次常委会在郑州举行。会议期间,由省政协办公厅主办的“辞旧迎新张志泉梅花精品展”在省政协书画院举办。省政协原主席林英海,省政协主席王全书,副主席郭国三、张涛、刘其文:赵江涛,秘书长余保江及与会的200多位省政协常委先后参观画展并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