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诚信并非完全等同于我们生活得诚实、不撒谎,其内涵是非常丰富和深刻的。"诚"和"信"的本质都是真实,"诚"偏重于内心、态度、做人、动机,求的是自我的真实不虚;"信"偏重于表现、行为、做事、结果,求的是外在的真实可靠。中华民族一直把诚信视为道德标准、行为规范,作为重要的政治道德来推崇。子贡向孔子询问治国理政之法,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又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曰:"去兵。"子贡进一步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孔  相似文献   

2.
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讲究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孔子的学生子贡向他"问政",即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个,先去哪一个呢?孔子说:去兵.即可以不要军队.子贡又追问:如果还要去掉一个呢?孔子回答:去食.即民以信为本,宁可去兵、去食,也不能去信.可见,孔子把"诚信"看做为人之本、立国之基.  相似文献   

3.
守护信用     
信乃诚实、不欺骗,信用指的是人们对某种信念和原则的忠诚,言论和行动的一致。中华民族素以信用为本、以信立业。《论语》中就有着这样一段记载:“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  相似文献   

4.
坚守诚信     
诚信是温馨的感觉,是和煦的光晕,是心灵的桥梁,是立身的根本。她是德操的苦守,是精力的付出,是价值的奉献,升华着我们的精神。个人的诚信能赢得尊重与友谊,法人的诚信能赢得市场与机遇,社会的诚信能赢得文明与高尚的永远的青春!《论语》中有这么一段精彩的描述:子贡问政于孔子,孔子答道:“足食,足兵,民信。”子贡又问假如不得已从三者中去掉一项呢?孔子说可“去兵”;假如不得已再去掉一项呢?“去食”;唯  相似文献   

5.
古往今来,成功执政者,无不以诚取信,得到民众的拥戴。孔子在两千多年前论及治国原则时就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并说可以“去兵”、“去食”但不能失去“民信”,“民不信,不立”。我们党内大部分领导干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但也有一些领导干部存在口是心非、言行不一、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不良习气,有的甚至“口言善、身行恶”。其主要表现是:急功近利,“以‘实’掩虚”。有些领导干部,言必称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往往打着为人民办实事的旗号,为自己捞取“政绩”。他们不顾…  相似文献   

6.
《论语》“素以为绚”、“绘事后素”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尚儒 《理论学刊》2003,(4):139-141
一《论语·八佾》记载 :“子夏问曰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 :‘绘事后素。’曰 :‘礼后乎 ?’子曰 :‘起予者商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本章记述的是弟子子夏向孔子求教《诗经·卫风·硕人》中的几句诗的诗意及孔子的答复与感喟。《硕人》是卫人为赞美卫庄公的妻子庄姜而作 ,《论语》中所引部分正是描写庄姜的佳人贞淑 ,天生丽质。“巧笑倩兮”———《毛诗传》曰 :“倩 ,好口辅。”《毛诗正义》曰 :“以言巧笑之状 ,故知好口辅也。《左传》曰 :‘辅车相依。’服虔云 :‘辅 ,上颔车也 ,与牙相依。’则是牙…  相似文献   

7.
正"《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曾子讲"止于至善"之前专门讲"止"。先引《诗经·商颂·玄鸟》两句诗:邦国都城周围方圆千里,都是民众居住的地方。——这是说民之止。再引  相似文献   

8.
正闲来翻看《论语》,感觉孔子是位善且会饮的老头儿。比如,他在《论语·乡党》篇中说:"唯酒无量,不及乱。"意即"饮酒不限量,却不至于醉"。《论语·子罕》篇还有几句:"子曰:‘入则事公卿,出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大意是说:"在外侍奉君臣,在家孝敬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努力去操办,喝酒不被酒所醉倒,除了这几点以外,一无长处。"对"不为酒困"这句话,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说:"‘不为酒困’——喝酒没有醉过。我  相似文献   

9.
刘建明 《实践》2013,(1):56
《论语·尧曰》中记载:子张问孔子":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  相似文献   

10.
《论语·公冶长》中有一段子路与孔子的重要对话。“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在述志中所讲的让老人得到安顿、在朋友中间讲诚信、对未成年人多关心,这三条不正是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必须坚持的要件吗?在这三条中,孔夫子把“老者安之”置于头一条,是有深刻含义的。老年人的冷暖、喜忧和安危,牵动很多的社会层面,如果老年人的生活处于困顿状态,就谈不到社会的和谐。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5亿,超过总人口的11%,而且每年以3.3%的速度增长,这个庞大的老年群体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  相似文献   

11.
据《左传》记载: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鲁国聘问:“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乐乎?’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为之歌《齐》,曰:  相似文献   

12.
"新官"走马上任,如何在履新过程中尽快以新的面孔去适应新的角色、出台新的"招数"、创造新的作为、树立新的形象?笔者认为,上任伊始当"悠着点",切莫犯"急",更不能犯"忌":一忌"人未‘上马’先‘装鞍’"。一些新官上任伊始就先换"行头",提拔也好,交流也好,只要挪个窝,就奉行"四不用"原则,即别人用过的办公家具  相似文献   

13.
梅叶  蔡伟峰 《党史文苑》2012,(17):34-38
叶剑英最初只是一名普通的爱国学生,他能转变为革命的民主主义者,并最终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与孙中山的影响分不开。为此,叶剑英把孙中山尊称为自己的第一位导师。孙中山大同世界的理想:吸引叶剑英走上革命道路天下大同作为一种社会理想,首先是由孔子提出来的。《礼记.礼运》中说:"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焉,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孔子  相似文献   

14.
正《孔子家语·好生》中记载,楚王出游,亡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孔子闻之,惜乎其不大也,不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据说楚王打猎时丢失一张弓,但他阻止下属去寻找弓,他说:"我失弓,得弓的也是楚国人,何必去寻找弓呢?"楚王能有"王民合一"的境界,值得称赞。但孔子却认为楚王的境界尚不够大,他说":失弓的是人,  相似文献   

15.
正《史记》记载,魏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教寡人曰‘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李克曰:"君不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意思是说,魏文侯召见李克问:"先生你经常对我说,‘家里贫困就想得到一个好妻子,国乱就想有一个好的国相帮助治国’。现在我要设置国相,不是魏成子就是翟璜,这两个人你看  相似文献   

16.
陈鲁民 《唯实》2012,(7):95-95
《钱氏私志·宋相痒》记:"宋相痒居政府,上元夜在书院读《周易》,闻其弟学士祁,点华灯,拥歌妓,醉饮达旦。翌日,谕所亲诮之云:‘相公寄语学士,闻昨夜烧灯夜宴,穷极奢侈,不知记得某年上元,同在某州吃齑菜煮饭否?’学士笑曰:‘却须寄语相公,不知某年某月在某处吃齑菜煮饭是为什么底?’"  相似文献   

17.
喻丹 《当代贵州》2013,(10):1-1
19世纪的一场战争、一封没有地址的信、一个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务,让美国陆军中尉安德鲁·罗文成为执行力的符号性人物,他的精神特质是:忠于托付,迅速行动,全力以赴。让我们来重温一个中国的故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  相似文献   

18.
《支部生活》2015,(2):23
"在我准备发展壮大葡萄产业、带动周边群众一起种植时,遭遇了资金瓶颈,‘创业致富贷款’给我送来了‘及时雨’。"组织部门推动开展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以下简称"创业致富贷款")工作,出发点就是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供资源支持和工作载体,提升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韩诗外传》中记载:子贡与师孔子论历史名臣,孔子答:"齐有鲍叔,郑有子皮。"子贡不解:"否。齐有管仲,郑有东里子产。"孔子解释道:"吾闻鲍叔之荐管仲也,子皮之荐子产也,未闻管仲、子产有所荐也。"可见孔子十分推崇"鲍叔""子皮"这种具备"荐贤之能"的人才。为政之要,首在用人,组织部门担负着为党选贤、为国举才的重要职责。在当前新的时代背景下,组  相似文献   

20.
道不欲杂     
正【引用】"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原文节选】颜回见仲尼,请行。曰:"奚之?"曰:"将之卫。"曰:"奚为焉?"曰:"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回尝闻之夫子曰:‘治国去之,乱国就之,医门多疾。’愿以所闻思其则,庶几其国有瘳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