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阳位于贵州省中部,是贵州省设市最早的城市。 秦以前,贵阳属夜郎、且兰国地。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开通西南夷置牂牁郡,为郡地。从两晋末年起直到唐、宋、元、明、清几个朝代,贵阳地区成为几个豪姓与历代王朝统治者反复争夺之地。贵阳郡在历代反复争夺中形成发展起来,成为黔中政治、军事重镇。 西晋建兴元年(公元313年),贵阳地置晋乐县。牂牁郡析为牂州和矩州。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于晋乐县地置矩州。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更矩州为贵州,置贵州经略安  相似文献   

2.
正盘活历史人文资源,注入现代生态文化,黄平在全域旅游探索中与时俱进,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提升且兰文化品牌内涵。激活传统续接千年文化黄平历史文化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且兰文化。作为与夜郎齐名的古国名,"且兰"一词始见于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初,楚顷襄王时,遣将庄乔从沅水伐夜郎,军至且兰,琢船于岸而步战……以且兰有琢船牂牁处,乃改其名为牂牁。"清代王孚镰在《牂牁江辩》中指出:"今黄平旧州都凹山之水,实为沅水所从出……则且兰,牂牁当以黄平旧州为定。"且兰国都遗  相似文献   

3.
正走进安顺市西秀区旧州屯堡,穿过由青石板铺砌的小巷子,便是经历了数百年风雨的石头古堡。2月8日至3月5日(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八),西秀区在这里组织开展了"屯堡民俗过大年"活动,吸引来自云南、广西等周边省份以及贵阳、毕节等市州的数十万游客参加。游客在安顺旧州、九溪、鲍家屯、刘官乡等地,看屯景、吃屯味、赶百屯转转场、购屯堡年货。此外,还能参与地戏队伍巡游、屯堡地戏开箱祈福祭奠仪式、"祭灶仪式"、地戏祈福表演、花灯戏、唱书表演、屯  相似文献   

4.
习安鸣 《当代贵州》2012,(21):12-13
安顺是贵州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区域,是黔中文化的发祥地。从旧石器时代的普定穿洞古人类以降,人类活动在安顺频繁融合激荡,产生了极富魅力的牂牁文化、夜郎文化、三国文化、屯堡文化、三线文化,形成一大批璀璨的民族民间文化瑰宝。同时,安顺还是国家甲类旅游开发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风景名胜区资源面积占幅员面积的12.8%,远高于全国1%、全省4.2%的平均水平。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让黔中文化发展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不竭源泉。  相似文献   

5.
正先有旧州城,后有安顺府。旧州,一座从明朝走来的浪漫古镇。旧州古镇位于贵州省安顺市东南面,古镇街道按阴阳五行布局。城内有古寺、四合院、古驿道等大量文化遗存,这里可以体验到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悠闲的生活氛围。镇内古街古巷纵横交错,空间收放有致,保留着大规模的传统民居,房屋建筑形式与结构传承了屯堡风格,也秉承了江淮文化的渊源与特色。行走在古镇古老的街道里,可以去参观气势恢宏的城隍庙,  相似文献   

6.
《当代贵州》2008,(1):8-8
1971年发现的安顺市西秀区宁谷汉遗址。已被探明为贵州第一个中央集权地方政府——牂牁郡遗址,200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今年整理发掘的又一批汉墓及文物,进一步佐证了安顺就是汉代牂牁郡郡城故址。这对研究两汉时期西南地区的开发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掘贵州历史文化资源。实旋贵州打造旅游大省、文化大省的战略。  相似文献   

7.
正《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主要著作。司马光(公元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北宋大臣,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资治通鉴》全书294卷,另有《目录》30卷,《考异》30卷。《资治通鉴》自《周纪》迄《五代纪》,记载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全书共300余万字,编著历时19年,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与《史记》并称我国"史学双璧",毛泽东视之为中国历史上的两部大书之一(另一部为《史记》),终生喜读。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毛泽东读史鉴今,为治党、治军、治国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李万军 《当代贵州》2013,(12):50-50
探秘神奇牂牁、体验文化夜郎、感受箐苗风情,在六枝特区,都能让人如愿。"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这是《史记》对夜郎国的记载。"牂牁江即位于今天六枝特区西南部、流经六枝特区毛口乡一带的北盘江"正成为共识。沿江而行,牂牁寨、木城村,老  相似文献   

9.
正《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哗编撰,唐朝李贤等注。范晔(公元398年-445年),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此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自成一家之言,记述了上起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6年的史实,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之一。毛泽东喜读《后汉书》,曾写下批注:"《后汉书》写得不坏,许多篇章,胜于《前汉书》。"  相似文献   

10.
何奕 《当代贵州》2012,(14):12-13
凯里是苗语音译,意为开垦田地。原为清平属地。明嘉靖元年(1522)设凯里安抚司。1958年撤炉山、丹寨、雷山、麻江4县合置凯里县。1961年分县后,原炉山县改称凯里县。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决定撤销凯里县,设立凯里市。黄平之名源出旧州,因其地势平坦,土壤呈黄色得名。民国3年(1914)1月,改黄平州为黄平县;旧州巡检司为旧州分县。民国25年(1936)将旧州分县并入黄平县。1958年至1962年期间施秉县曾并入过黄平县。  相似文献   

11.
休闲时光     
《新长征》2007,(2)
我国的四大名园我国的四大名园为: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和扬州的个园。颐和园是我国现存最完好的古代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内,占地290公顷。原为封建帝王的行宫和花园。金贞元元年(公元1153年),这里修建了金山行宫,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皇室在此修建了园静寺,而后建成好山园。清乾隆年间,经过15年的修建,该园更名为清漪园。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疯狂抢劫并焚烧了园内大部分建筑。光绪十四年(公元  相似文献   

12.
刘兴海 《当代贵州》2013,(14):54-54
认识贵定,要从贵定的县名开始。作为全省唯一在县名中带有"贵"字的县,这片热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堆锦集秀的生态旅游资源。贵定历史厚重,人杰地灵。殷商时属鬼方,西周时属牂牁,春秋战国时为夜郎、且兰国地,隋置宾化县,唐置多乐县,宋筑"麦新城",为贵定建城之始。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拆新贵县之"贵"、定番州之"定",合称贵定县,县名由此  相似文献   

13.
杨芳权  谭勇  文叶飞 《当代贵州》2014,(8):I0002-I0002
正自古被誉为"万古桃源"的石阡县,近600年的府治历史和多民族文化交融相汇,积淀了深厚的古夜郎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散发着"山峡之幽、溪河之秀、温泉之古、文史之久、民俗之纯"的独特魅力。夜郎遗魂、茶香千古、温泉独绝,山川秀丽、文化芬芳、人杰地灵的石阡,宛如一朵奇葩。绽放在武陵深处。石阡古称山国,历史悠久,是夜郎古国属地、古牂牁郡地,有历史记载最早的夜郎古县。这里民族民间文化异彩  相似文献   

14.
将宽容升级     
一代女皇武则天,是一位很有才干的政治家,不但治国有方,而且颇具宽宏大量之气度,连对反对过她的人都能容忍。光宅元年(公元684年),  相似文献   

15.
正"赶"与"转"的交响,流露出同步小康的跨越自信;改革与开放的并举,彰显着后发赶超的强劲活力;脱贫攻坚与民生保障的合唱,演奏出幸福安顺的华美乐章。隆冬时节,秀美安顺蕴含勃勃生机。虹山湖公园碧波荡漾,人来人往;黄果树(川渝)电子商务产业园内,安顺供销展示中心的土特产品琳琅满目,正通过电商平台实现"黔货出山";普定兴东民族大健康养生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古镇旧州古色古香,大明遗风静静流淌……安顺在变。刚刚过去的"十二五",有些数字让人怦  相似文献   

16.
<正>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六盘水人创造了灿烂丰富的文化。1993年发现的"盘县大洞"古人类遗址,是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作为牂牁古国、夜郎古国腹地的牂牁江流域,至今仍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作为佛教八小名山的丹霞山,因徐霞害到此一游而闻名天下。这里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布依盘歌"、"彝族山歌"等代代传承,是民间艺术的奇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  相似文献   

17.
耿丽娜 《先锋》2016,(12):63-63
摩诃池始建于隋朝蜀王杨秀修筑成都子城时,就地取土修筑城池,取土的地方形成了一个'人工湖',一位西域僧人云游至此,便说了句'摩诃宫毗罗'(梵语),意思是说这里广大有龙,故而得名'摩诃池'。史料记载,摩诃池形成初期,面积约500亩,杨秀在其上还建造了散花楼,用来游宴取乐。唐贞元元年(公元785年),节度使韦皋开解玉溪与摩诃池连通。唐大中七年(公元853年)。  相似文献   

18.
<正>让世界知道一座城市也许容易,让世界了解这座城市则不简单。不过,倘若从一道千丈瀑布里来触摸这座城市,或许会简单许多。比如安顺。千百年来,黄果树大瀑布的壮美气魄,赋予了安顺以大气、秀气与灵气。安顺,作为贵州旅游的发源地,是贵州喀斯特地貌带最精华最美丽的地方,自开埠以来就与旅游结下了不解之缘。魅力:彰显一座城的底蕴与底气历史似乎颇为眷顾安顺,虽居西南一隅,却不时在这里留下篇章和典故:作为贵州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商风日盛,历经百年,曾领黔地之先,有"商业之盛,甲于全省"之谓。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与当代》2014,(3):F0002-F0002
正红花岗区历史悠久.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历为黔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春秋战国时期属蔽国,附属于夜郎。秦汉属蔽县,唐贞观13年(公元639年)改名播州。明万历29年(公元1601年)改为遵义军民府。1914年,民国政府恢复遵义县名。1949年11月25日正式设市。1997年6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遵义市设立红花岗区。红花岗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遵义因此名扬中外。红花岗区也是  相似文献   

20.
正安顺旧州古镇,这里是屯堡人的"故里",路边长满青苔的石头墙上至今还残留着硝烟的痕迹。六百年前,这些城墙曾是大明帝国牢不可破的军事阵地,替这个帝国镇守着一方疆土。岁月荏苒,时光风蚀了刀枪,却把文化永远地刻在屯堡人的心上。除了美丽的衣饰,传统的礼仪,流传了数百年的屯堡菜同样是当地人心中的文化图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