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晓理 《党课》2011,(18):106-106
“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相似文献   

2.
《党建》2013,(7):57-58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晏子春秋·问下》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相似文献   

3.
尚贤者,政之本也。墨子认为,尊崇贤才,是治国为政的根本。主张统治者要打破血统界限,在社会各个阶层中选拔有真才实学之人。西汉大儒刘向说:“国不务大而务得民心,佐不务多而务得贤傻。”苏轼则说得更为深刻:“贤者,民之所以生也,而蔽之,是绝民也。”尚贤,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思想精髓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君主受命于天以治民,这是中国古代统治者的一贯思想。所以尽管孟子就此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可历代帝王中公开上逆天意的无几,下失民心者却大有人在。偶有既“敬天”又“恤民”的皇帝,就是百姓的万幸了。明太祖朱元璋即其一。“民者,国之本也”,“凡  相似文献   

5.
张耀南 《新视野》2007,(2):49-51
“三极”思维在中国传统宇宙观、历史观、自然观、知识论、治国方略等领域普遍存在,其表现于传统政治思想,总体上就是“天-君-民”生克循环之格局:沿相生方向,是民生君,君生天,天生民;沿相克方向,是民克天,天克君,君克民。民不能克君,故不得谓之“民主”;君不能克天,故不得谓之“君主”;天不能克民,故不得谓之“天主”。在这个生克循环中,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所追求者既非纯粹“民主”,亦非纯粹“君主”,更非纯粹“天主”,而是“无主”。此种政治不追问政权归属问题,只用心于“权力运作”,以“政权”或“政治所有权”为一块“产权不明”、“共同开发,共同经营”的“无主飞地”。“无主”、“无头”正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之“最高秘密”,“产权不明”正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之“终极密码”。  相似文献   

6.
古代思想家陈宏谋在《从政遗规》中说:“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则知所以持身矣。”指出了掌权者应怎样为官、用权、做事。 一、清——清清白白为官。这是对为官者最起码的要求。自古以来,清官都具有廉和公的特点。 领导干部清白为官,廉是根本。古人云:“廉者,政之本也,民之表也;贪者,政之祸也,民之  相似文献   

7.
<正>《孟子》一书是战国时期孟轲与其弟子公孙丑、万章等人所论社会与人生问题的结集。作为"四书"之一,其影响与《论语》《大学》《中庸》同样深刻而广远。《孟子》一书所体现的高明之处,在于孟子认为,君与民是一体的,君民互不可缺,要想解决天下、国家存在的问题,必须统合来看,整体来解决。要注重君民互利、共利,甚至"民为重,君为轻",把民摆到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来研究社会问题。在此思想基础上,孟子提出了"仁政""恒产"与人伦教育统合变革的主张。他认为,忽略君  相似文献   

8.
兵民是胜利之本 “兵民是胜利之本”,原本是毛泽东在著名军事论著《论持久战》中的一个小标题,后发展成为一句著名口号。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公开发表了《论持久战》的军事论著,论述了抗日战争的性质和赢得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9.
比较早地系统论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要算东汉人王符。他的著作《潜夫论》中的《明暗第六》对此曾进行过专门论述。在该编中,他说:“国之所以治者,君明也;其所以乱者,君暗也。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是故人君通必兼听,则圣日广矣;庸说偏信,则愚日甚矣。”这段话意思是说:  相似文献   

10.
为大众--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锻造了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走在时代前列的情怀优势“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而生”的党。《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在自己的纲领文献中开宗明义确立了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唐太宗李世民有旬传颂千古的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实,此言并非他李某人之首创,而是出自《孔子家语·五议解》:“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君如舟,民如水。水可载舟,亦能覆舟。水承载斯舟,舟依存于水。古往今来,多少圣哲先贤和仁人志士为“得民”而讴歌,为“得民”而呐喊。荀子就在《荀子·五霸》中说:“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  相似文献   

12.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中的这句话集中地体现了重民思想在我国古代统治思想中的地位。历代统治者出于维护他们统治地位的需要,都十分重视和注意处理“君”与“民”的关系,形成了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中有重要影响的重民思想。今天,分析...  相似文献   

13.
民生散论     
江南尘 《奋斗》2007,(10):57-57
民本思想发端于商周神权衰落之际.战国时,成为儒家“仁政”学说的核心价值。“敬天保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天下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诸多表述,可车载斗量。确有珍视民本主义.  相似文献   

14.
<正>观看六集大型文献记录片《习仲勋》,深受教育。习仲勋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不仅是一位为人民奋斗终身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心声,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密切联系群众是习仲勋一生的优良作风,他视人民群众如父母,始终以炽热之心为人民群众服务。毛泽东曾赞誉习仲勋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爱民、知民、为民的赤子情怀,为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国民本思想源远流长。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管仲  相似文献   

15.
正孟子认为,百姓之所以不能温饱,是由于权力系统的营作不端,破坏了生产的正常时序与生产环境。孟子的观点,不是权力至上、君王至上,而是在天与民至上的前提下表现出来的可操作的抓手:精英至上。除"君"外,《孟子》中讲得最多的是天,天是自然的存在,也是至高至上至大的巅峰。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原因是"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这里的"天民合一"可能比"天人合  相似文献   

16.
“百善孝为先”。孝经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的观念最早形成在殷代,是作为祭祖的形式出现。周代以后,“孝”的观念弥漫日甚,“孝”的精神普遍反映到先秦诸子的学说中。《老子》说:“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可见孝是老子所追求的最高伦理目标。最重视孝而又有完整系统的孝道理论的,当是儒家。《论语》中直接论孝共10处,另有多处虽无孝字,却是论孝名言,如“事父母,能竭其力”。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而“孝悌也者,是为仁之本欤”,足见“孝”在孔学体系中的根本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为官箴言     
官者,古为民之父母,今为民之公仆。无论何谓,官,乃国之栋梁,民之楷模。为官必先修身树人,做官必须心中有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乃我党为官之箴言。官,与民于信而生,刚正不阿而树。安邦定国,官者之本。官,因才而取之,以德而信之,依信而举之,民拥戴而生之。官者,信于民,举于民,当以民  相似文献   

18.
官德,是为官者的品行和德性修养以及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对政治的核心要求是“政者,正也”,官吏的理想形象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古人就说,“德者政之始也”“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官德隆,民德昌;官德毁,民德降”。  相似文献   

19.
骆为荣 《学习导报》2012,(24):49-50
“孝道”,事之本 “敬祖”与“尊天”,在中华文化体系中,是本根性的理念。“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生祖,恶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最基本、最核心的观念,就是尊天敬祖,所敬的祖,既是人,又是神:所尊的天,既是神,又是祖。  相似文献   

20.
骆为荣 《新湘评论》2012,(24):49-50
“孝道”,事之本 “敬祖”与“尊天”,在中华文化体系中,是本根性的理念。“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生祖,恶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最基本、最核心的观念,就是尊天敬祖,所敬的祖,既是人,又是神:所尊的天,既是神,又是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