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辉 《当代贵州》2010,(2):14-14
<正>2009年9月,我从新疆调任贵州履新。虽然只是短短几个月,我不得不承认:我已经喜欢上了贵州。遵义会议、茅台酒、原生态民族文化,是大多数人对贵州的第一反应。但在到贵州工作的这3个多月中,我感受了更多,深深地认识到了贵州的多彩多姿。这里人民安居乐业,百业欣欣向荣,一派勃勃生机景象。  相似文献   

2.
是贵州人民火热的建设实践培养了我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树立了我改变贵州落后面貌,谋求贵州振兴和发展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热爱贵州、建设贵州的意识深深地植根于心底,并伴随我走过了在第二故乡的32年人生历程……我要把真诚奉献给贵州的城建事业,奉献给贵州人民。———摘自主人公手记  相似文献   

3.
付松 《当代贵州》2014,(30):30-31
正到贵州旅游,白天能拥抱蓝天白云,晚上能仰望月亮星星,感受共生共荣的自然之美、相依相存的人文之美。"我在贵州等你,等你和我相遇,等待如此美丽……"一曲《我在贵州等你》,唱出了贵州人民的热情,唱出了贵州旅游的特色,唱出了贵州文化的自信。从自然的角度来看,贵州是一个生态大公园;从人文的角度来看,贵州是一个民族大观园。如何让分散的资源相对集中,如  相似文献   

4.
姚远  任廷会 《当代贵州》2014,(33):22-23
正多彩的贵州文化历来不乏亮点。那些带有鲜明的贵州特征、汲取民族文化精粹的文艺作品,如同散落各地的明珠,与黔山秀水相融相汇,成为向世界展示贵州的最佳名片。原创音乐绽放山野"我在贵州等你,等你和我相遇,等待如此美丽……"一首《我在贵州等你》唱出了以张超、玉镯儿等黔籍音乐人的梦想——用音乐展现贵州的美。一个是以《最炫民族风》、《荷  相似文献   

5.
"让贵州题材、贵州制作的影视剧能够走出去,热起来,在全国有影响,这就是我的贵州梦。"我从事文艺创作快30年了,真正涉及影视创作是从2004年开始。那几年正是全国影视热的时候。当时影响比较大的电视剧有《长征》、《乔家大院》、《历史的天空》等,但是基本没有贵州影视的影子,省委宣传部领导意识到贵州高质量的影视作品不能在全国影视文化界缺位,于是给贵州文艺工作者下了创作任务。从我接受任务第一天算起,到完成第一  相似文献   

6.
我与《当代贵州》结缘是在今年8月份。当时我刚走上新闻宣传这个工作岗位,对于非新闻专业毕业的我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在单位领导的推荐下,我与《当代贵州》结缘。通过对今年前20期刊物的阅读,《当代贵州》视角新颖的栏目设置,思想性、可读性兼具的丰富内容,亲切朴实的文风,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的新闻敏感性不断增强,理论知识储备不断增多,《当代贵州》已成为我工作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7.
正在贵州,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全国各地汇聚而来,为贵州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也让自己的梦想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因大数据与贵州"结缘"2016年,受到贵州大数据快速发展和干事创业良好环境的吸引,我与贵州大学签订柔性协议,成为一个因大数据与黔地结缘的"新贵州人"。我的专业领域是编码密码学、信息与网络安全、信号与信息处理等,"在贵州大数据土壤中播下种子"是我和我的团队来到贵州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是我到贵州的第4个年头。4年,我习惯了贵州的一切,早已把贵州当成第二故乡。我是云南昆明人,2017年从昆明来到贵州省福泉市牛场镇进行二次创业,目前是贵州胜威福全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事实上,早在2005年我就在昆明成立了云南胜威化工有限公司,公司在成立当年就取得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盈利"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前段时间,《当代贵州》因策划十个领域十个人的贵州梦前来采访我。采访过后向我征询对《当代贵州》的办刊意见。我说:“《当代贵州》在我们村没有丢的,每一期内容我都认真看。”  相似文献   

10.
华加志 《当代贵州》2011,(27):29-29
在台湾的时候我就知道贵州是一个好地方。贵州气候宜人,景色很美,新开发的地区很多,感觉贵州一直在进步当中,比我想象的贵州更有魅力。  相似文献   

11.
付松 《当代贵州》2013,(11):19-19
"我是抱着寻根的情怀来到贵州的。"在郑强看来,贵州,就是自己的故土。一生情感所系"我是贵州人,我热爱这个地方。"郑强说,这是发自他内心的情感表达。2012年6月,郑强出任贵州大学校长。"我是抱着寻根的情怀来到贵州的。"在郑强看来,贵州,就是自己的故土。解放前,郑强的舅舅在贵州,外婆和母亲因此在都匀生活了两年。郑强的父亲随解放军杨勇、苏振华兵团进军西南时,曾在贵州战斗。近10年来,受浙江大学委派,郑强参与了贵州大学本科教学评估的预评估工作,并作为首席科学家参与申报和组织建设了贵州省第一个国家级科学研究平台——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2.
正叶辛(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贵州是我的第二故乡。《当代贵州》杂志是我在上海了解今日贵州的一扇窗户。我很喜欢这本刊物。值此创刊10周年之际,衷心祝愿刊物越办越出彩。  相似文献   

13.
马克尔 《当代贵州》2011,(27):25-25
我是第一次到贵州,没来贵州之前,大多数是通过电视、网络了解到一些贵州的信息。在我的脑海中,贵州始终就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景象。但是踏上贵州土地的那一刻,我就感到了现实和想象的巨大反差,贵阳完全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城市绿化好、市民精神好、空气清新,这是很多发达省市都无法相比的。  相似文献   

14.
<正>当代贵州杂志编辑部:作为贵刊的"85后"读者,工作两年以来,我一直在关注《当代贵州》。通过阅读《当代贵州》了解当前省委、省政府工作重心,社会各界关注热点。贵刊的聚焦、改革、名家专栏、阳明茶座等栏目令我受益匪浅。2015年新刊拿到手时,发现《当代贵州》在版式、栏目上作了调整,感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期间,深入田间地头、民族村寨、建设工地、哨所营房,了解情况、嘘寒问暖,表现了对贵州各族人民的深情厚谊。他说,我曾经在贵州工作过,对贵州很有感情,一直关注着贵州的发展,惦记着贵州的干部群众。总书记对贵州人民的亲切关怀,对贵州这块土地的深厚感情,让人为之动  相似文献   

16.
当红色的帷幕最终缓缓落下,当“金黔奖”的桂冠已作为成长的痕迹被记忆典藏,那些参加“国酒茅台”杯2006年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大使比赛的日日夜夜却仿佛历历如在目前。参加大赛时我还是中央戏剧学院表演专业3年级的学生。身居异地,时常有同学好奇的询问我贵州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在他们的想象里,贵州似乎就是落后和野蛮的代名词。每当此时,我就十分恼火,总希望有一天能亲自带领他们到贵州来,让他们真正认识贵州、体验贵州。怀抱着这样的期盼,当得知故乡举办多彩贵州形象大使比赛的消息时,我毅然到贵阳南明区报了名。我未曾料到的是,对曾参加…  相似文献   

17.
“让贵州题材、贵州制作的影视剧能够走出去,热起来,在全国有影响,这就是我的贵州梦。”  相似文献   

18.
正黄远达: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贵州老摄影家委员会副秘书长。曾获贵州艺术摄影年度十佳、贵州摄影年度十杰、贵州摄影终身成就奖等称号。作品《渴望》在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环保总局举办的环境瞽示教育展获银奖。曾举办《老贵阳的记忆》个人摄影展。摄影心语摄影于我,已远不止爱好,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我看世界和让世界看我的媒介。  相似文献   

19.
邹市明 《当代贵州》2012,(35):24-24
十八大已经胜利闭幕,可我的心情依然激动。经过两次全国党代会的洗礼之后,我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男子汉。这么多年在贵州的培养下,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奥运冠军。我的成功是充分发扬贵州的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精神。正因为有这种精神,贵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近日,本刊收到黔南州长顺县刘亚军读者的来信。信中写到:"我是一名品酒爱好者,对贵州白酒的发展十分关心。近年来,贵州通过举办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进一步打响了贵州白酒的知名度,贵州白酒品牌正逐步复苏,这对关心、关注贵州白酒发展的我们来说很是欣慰。我想了解一下,未来推动贵州白酒发展的关键是什么?如何才能延续这样的发展势头,进一步提升贵州白酒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针对读者提出的问题,本刊专访了贵州省商务厅副厅长陈泽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