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艾琳 《共产党人》2004,(4):48-49
也许现在因为我是个太爱怀旧、太爱留恋故人故物的人吧,所以,当有那么一天,听到一位毕业于名牌大学中文系现在某大学教授中文的青年教师说“不知怎么回事,现在我几乎连一封信都写不出来”时,心中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悲哀。  相似文献   

2.
孔建祥林 《党课》2011,(4):22-24
我是一个典型的被称为“经济动物”的日本商人,到中国已经6年多了,先后在中国5个城市工作和生活,在日本大学学过中文,能听懂中文但口语还不流利,  相似文献   

3.
声音     
《廉政瞭望》2011,(11):3-14
我很反感有些人,本来中文说得好好的,却时不时蹦出一句英文来……动不动就“out了”,我们为什么要免费为他国作文化宣传呢?  相似文献   

4.
正中文期刊是一种具有连续性特点的出版文献。其在出版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刊名变化、出版频率变化等问题。因此著录数据需要经常更新和维护,否则会直接影响期刊的后期管理和读者的检索利用。本文介绍了我馆在中文期刊编目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一、期刊频率变化所谓出版频率,又称出版周期,简称刊期。中文期刊出版频率的变化是  相似文献   

5.
段子     
《廉政瞭望》2014,(22):80-80
没人瞧不起你,因为别人根本就没有瞧你,大家都很忙的。 最近天气很冷,我得了感冒,于是我去医院看医生,医生摸了摸我的头,脸色一变,叫来了助理、护士、专家以及主任,一起来摸我的头取暖。 语文老师教了我们一句英文:I like you,but just like you!刚想说这句英语不错,老师又告诉我们它的翻译:纵然万劫不复,纵然相思入骨,我也待你眉眼如初,岁月如故。瞬间感觉到了中文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6.
在明媚的初夏时节,我应哈里森校长的邀请,对我校的友好学校——美国华盛顿希德成尔友谊学校(THE SIDWELL FRIENDS SCHOOL)作了为期两周的友好访问。华盛顿希德威尔友谊学校,是一所闻名全美的名牌中等学校,她一直为增进美中两国青年学生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在不断地作出努力,并从1982年起开设中文班。中文班根据学生的中文程度分为一班、二班、三班,现在共有28个学生,他们每天上一节中文课。一所美国的中等学校,怎么会开设起中文班来了呢?  相似文献   

7.
蒲忠胜  任心礼 《湘潮》2012,(10):50-50
中央档案馆珍藏着一本《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案》的铅印小册子,它是党的二大唯一仅存的中文文献,也是建党时期党的代表大会唯一仅存的中文文献,因此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文成了许多国家家长对孩子进行第二语言教育的首选,成年人学习中文的热情也一直没有消退。不管是侨胞的后裔,还是为了商务沟通的生意人,他们对汉语的喜爱形成了全球有目共睹的“汉语热”。大小各异的孔子学院等中文培训机构处处点星,汉语传播片片开花。笔者作为一名在毛里求斯教授中文的志愿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对海外成人汉语教学也略有收获。  相似文献   

9.
初到美国,看见女儿给朋友打电话,一聊就是二三十分钟,很看不惯,觉得她是在浪费电话费。可她却笑着对我说,美国的电话费便宜得很,你看我打了这么长时间,才花不到3美元,美国国内长途,每分钟只要9至10美分,市内电话,交了月费随便打,不限次数和时间。朋友之间,没有时间来往,只有靠电话沟通信息,交流友情。我年收入4.5万美元,花两三块美元打半小时长途,您说,这能算浪费吗?我问她美国电话费为什么这么便宜?她回答:竞争激烈,用户受益。她还说,你看看报纸上的电话广告就明白了。我随即打开一份中文的《世界日报》,上…  相似文献   

10.
算你狠     
樟树 《党员文摘》2008,(12):43-43
在加拿大女儿家里.家里的经济、家务,女儿的话差不多近乎于指示.这是洋女婿甘心情愿接受的.他笑谈为“她是我的老板”。涉及政治和文化,则是“一家两制”各自表述。这不,家里的电视,楼下那台有不少中文频道,女儿《大明王朝》连续剧看得津津有味。楼上,我的洋女婿,一个加拿大土生土长学建筑的老外,则看着他的英语节目。我这个洋女婿除了对自己民族自信以外。  相似文献   

11.
我父亲跟闻一多、杨振声都是朋友。我母亲文学修养非常好,懂中医。我兄弟姐妹10个,6个是共产党员我的祖籍是山东蓬莱。1929年,我出生在北平。我父亲叫刘康甫,教中文的,写得一笔好字。当时,我父亲在清华大学工作,后来从清华到了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当时,齐白石那些人都在艺专  相似文献   

12.
“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这是当今最受年轻人宠爱的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的歌词。据报道,这首歌一问世,“一夜之间传遍大街小巷,红遍大中小学校园”,“种种迹象显示,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很难有一首歌能越过《老鼠爱大米》的‘霸主’地位”。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百度”最近的统计资料显示,《老鼠爱大米》成为点击率最高的搜索词。  相似文献   

13.
混账     
这个题目我憋了好长时间,终于忍不住还是要把它写出来。 我始终未想明白,“混账”一词在中文里怎么会是很严重的骂人用语?从古已有之的“国骂”“他妈的”,到如今时  相似文献   

14.
李瑞宁 《湘潮》2023,(10):57-59
<正>《阶级斗争》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介绍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的中文译本,对毛泽东等中国早期共产党人产生了深远影响。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1936年,他在延安会见埃德加·斯诺时提及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印在自己的脑海中,并因此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这三本书是: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以及柯卡普著的《社会主义史》”。正是由于这三本书,  相似文献   

15.
刘晓莉 《党员文摘》2009,(11):21-21
老外上司有一个雅致的中文名字:邓飞克。当初正是他把我招进公司的。听到他要调过来的消息。我很高兴。邓飞克接手我们分部的第一个月月底,我做好了工资册,送去给他签字。没等我回到座位上.电话铃响了。邓飞克让我再去他办公室。  相似文献   

16.
阎利 《党史纵横》2012,(1):50-51
德瓦卡纳特·桑塔拉姆·柯棣尼斯,这是一个印度人的名字。可能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他是谁。但是如果将他的中文名字说出来,可能就有很多人知道了。这个印度人的中文名字叫“柯棣华”。20世纪30年代,柯棣华成为中国反侵略战争国际援华医疗队的一员,来到中国。  相似文献   

17.
语言的教养     
正我去听钱复和白先勇的讲座,钱先生西装领带,说的每个词都清晰准确。到底是"交往"还是"交流",是"相识"还是"熟悉",每个词都用得一丝不苟。白先生的身份是留美作家,却身着长衫。白先生对现代中文有一种忧虑,在我看来,这种忧虑倒不是对文学的,而是因为中文的语言教养,正在走下坡  相似文献   

18.
米大 《廉政瞭望》2011,(18):42-42
就当中文社会都在为一个叫史蒂夫·乔布斯的美国入辞职的消息纷纷发表惋惜、感慨、颂扬、解读之词时,也许我可以说点别的。  相似文献   

19.
马长虹 《党史纵览》2011,(12):53-53
毛泽东的记忆误差 毛泽东曾于1918年和1919年曾两次到北京。毛泽东后来向斯诺回忆说,第二次在北京(1919年12月至1920年4月)的时候,“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其中之一就是“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  相似文献   

20.
我和周献忠有三层关系:学友、同行、朋友。说学友,是因为我在大学读书时,与他同校不同级。虽不同级,但专业相同。相同的中文专业、相同的文字情结、相同的脾气性格,使我们之间的关系远远超过了一般学友。说同行,是因为早年我在省报许昌市记者站当记者时,他在鄢陵县委宣传部任新闻干事,很快又调任许昌市委政研室科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