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蛊”毒辣     
何进 《江淮法治》2007,(5X):43-43
在古代传说中.把多种不同的毒虫放在器皿中使之相互吞食.最后剩下的不死的毒虫叫“蛊”.据说是用来毒害人的,以至传下了“蛊惑人心”这个成语。应当说,“蛊”在中国一直带有神秘的色彩,因总是和下毒、谋杀或阴谋等联系在一起,从而每每使人谈“蛊”色变。在《逸史》里,便记载了一起因“蛊”而发生的冤案。  相似文献   

2.
《周易·讼卦》是当代法学界研究中国传统诉讼法理论、中国法律思想史、尤其是研究中国"无讼"法律思想所无法回避的话题之一。然而,当前人们对于"讼卦"的法律文化问题却缺乏专门的研究,本文从法律文化的境界角度,对"讼卦"进行了八大境界的分析探讨,并通过对其上乘境界——自然之境的论述,潜在地驳斥了"讼卦"的终极目标便是"无讼"的传统观点。  相似文献   

3.
陈长庚 《政府法制》2012,(20):17-17
《易经》中有天文,其中有十二卦对应一年中的十二个月,每个月的节气和气候都有相应的规律可循。以诸葛亮借东风来说,当时为农历的十月,在卦上为坤卦,是纯阴卦,阴极则阳生。因此十月有几天气温要回升,有一个小阳春的气候。诸葛亮借东风,就是利用了这个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华县经济发展局局长李东京,立足县情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寻找经济发展弊端,进行科学论证,并且提出除弊兴利育效措施,他在《规范项目建设,助推科学发展》一文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相似文献   

5.
《周易》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对我国乃至世界哲学、天文、历法、数学、文学、史学、政治、伦理、宗教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周易》六十四卦中的“讼卦”更是集中记述当时法律实践活动,它更为集中的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发展历程.本文仅就《周易》“讼”卦的诉讼思想及其对后世影响做一评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周易》六十四卦中"大过"卦的分析,阐述其哲学内涵,揭示其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7.
近人王国维先生尝言 :“中国政治与文化变革 ,莫剧于殷周之际。”①《易经》为商周之际的巫史之作 ,② 而“讼”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中集中记述当时法律实践活动的一卦 ,这是历来的易学家一致公认的事实。然而对于“讼”卦反映的内容的解释则众说纷坛 ,隐约迷离 ,有些丁明不白 ;笔者从法律文化史的视角考察认为 ,“讼”卦所反映的是商周之际的一次法律大变革 ,透过“讼”卦的卦爻辞的片羽吉光 ,折射出商周之际的社会思潮由神本位往人本位转向 ,法律样式从神判法向判例法过渡的历史。一 《易经》“讼”卦反映了商周之际的社会恩潮由于周革…  相似文献   

8.
刘帅 《法制与社会》2010,(9):293-293
《京氏易传》是《易》与阴阳家相结合的产物,京房在这部书中建构了一系列新的易学条例,丰富了卦气说的理论体系,其中以天干地支、阴阳五行为基础的纳甲筮法尤为出名。《京氏易传》将五行说引入其中来占筮吉凶,为日后《易》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开创了易学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易经》中的“讼”卦反映的是商周之际的法律变迁;“讼”卦的法律观念意蕴悠远,包含了王权至上的法律渊源观,明德慎罚的司法道德观、谨守成事的判例适用观,无讼息争的法律畏避观。  相似文献   

10.
金海 《警界科海》2004,(1):19-21
“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你们把我枪毙了我也没意见,可是我要告诉你们,这个世界上可真的有蛊呀。”梁祥胜——这个出身于教师之家、村里文化程度最高(中专毕业)的年轻人,却在科学昌明的今天深陷于对“蛊”的莫名恐惧之中而残杀了两位老妪,一手炮制了“放蛊闹剧”的现代翻版。当办案人员对他进行审讯时,他仍旧执迷不悟,满口胡言……  相似文献   

11.
王子明 《法制与社会》2011,(34):171-172
恒卦的基本卦义是守恒而持久。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震上巽下,震为雷,属于阳卦,性主动:巽为风,属于阴卦,性主顺。从筮法说.得此卦而占问有利;从哲理说,有恒,亨通,无咎,宜于守正,惟有恪守正道,方可以亨通长久。  相似文献   

12.
<周易·讼卦>是当代法学界研究中国传统诉讼法理论、中国法律思想史、尤其是研究中国"无讼"法律思想所无法回避的话题之一.然而,当前人们对于"论卦"的法律文化问题却缺乏专门的研究,本文从法律文化的境界角度,对"讼卦"进行了八大境界的分析探讨,并通过对其上乘境界--自然之境的论述,潜在地驳斥了"讼卦"的终极目标便是"无讼"的传统观点.  相似文献   

13.
启程 《检察风云》2011,(22):72-73
在古老的易经哲学里,坤卦的卦象象征着女性化育生命和支撑世界的博大襟怀。两坤相叠,坤卦在上,代表顺应;坤卦在下,代表柔和。大地承受阳光雨露,她是广大包容的接纳者;  相似文献   

14.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防腐保廉功能董鑫《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实施,无疑是强化政府指挥系统、克服官僚主义、提高机关行政工作效率、加强廉政建设,以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需要的一项根本措施。本文根据《条...  相似文献   

15.
目前学术界普遍存有对《周易》讼卦之讼的误读,这种误读甚至影响到了司法实践。事实上以历史语境言,讼从来源看具有必然的天理,从含义看具有丰富的法蕴而非仅指诉讼,从属性看则具有吉性而非为终凶,从深度看也绝无无讼之义。虽然历史上学术受政治影响是个不争的事实,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对讼卦之讼进行学术辩正仍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陈国功 《法制与社会》2010,(16):298-298
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制度的形式告知党员什么是不能做的(八个禁止52条准则),建设制度防腐的铁壁铜墙,这也可以视为党对人民群众要求加强反腐力度的一种制度回应。  相似文献   

17.
从国情出发思考劳动教养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正式提出司法体制工作机制改革之前,劳动教养制度问题就已受到人们的关注,当前更是如此。本人就此问题发表过多次论述,主要有《劳动教养是我国特有的治安制度》(1984年第4期司法部《法制建设》)、《刑罚现代化:刑法修改的价值定向》(1997年第1期《法学研究》)论述了“三改”劳教制度  相似文献   

18.
<正>关于文化的概念和本质,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人们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也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贲卦·彖传》中出现了“文化”一词的最早形态——人文化成,是指用人文的道理造就人的世界。作为整体词汇的“文化”,则可以理解为用人的标准与尺度去改变对象的行为过程及结果。  相似文献   

19.
《周易》是中国古代流传最早的成体系书,自古被誉为"群经之首,百家之源"。它的内容丰富,文字古朴,保留了许多上古的史料,亦给后人研究上古文化提供了便利。在《周易》经传文本里,记载了大量的法律现象和法律思想,经几代的法律人的共同努力,使《周易》的法律文化经过了"从疑到肯、从注到解、从零到整"的发展过程。在《周易》经传的文本里,记载着大量诸如"讼"、"狱"、"刑"、"罚"等法律现象。本文通过简述《周易》中《噬嗑》、《解》、《贲》、《丰》、《旅》等卦中的象辞,分析了易学文化对中国古代法制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刊现发表北京大学法学教授肖永清《致国际特赦协会、法国鄂法兰法学博士、法国科学院法律系巴蒂教授的信》,并附以鄂法兰和巴蒂的两卦来信。肖永清针对来信中的偏见和谬误,扼要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广大读者可从正反相析中受到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