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夫妻忠实义务被最高法院界定为不可诉条款,并且对无过错方合法权益浅尝辄止的保护严重限制了它在实践中的作用发挥。我国立法和司法部门应该尽快对夫妻忠实义务进行明确界定,使婚姻法形成既倡导相互忠实尊重的婚姻关系、又打击和惩罚破坏婚姻关系等违法行为的立法格局,以兹实现"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相似文献   

2.
夫妻婚前互负债务不因婚姻关系的缔结而混同灭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也有互负债务的可能与必要,诉讼时效制度仍有适用余地.然而,时效制度预设的主体对立前提与夫妻不分彼此的现实矛盾,其追求的权利效用观也与婚姻关系强调的伦理义务观抵牾,致使时效制度在婚姻关系中无法为通常完成.域外法制多将婚姻关系纳入时效完成障碍体系中,具体包括不完成和中止两种规制模式.我国诉讼时效制度未对婚姻关系做适切调整,立法层面应予以回应,可将其纳入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  相似文献   

3.
<正> 继承权的取得是以血缘关系、婚姻关系为基础的,古往今来还没有发现哪一个国家制定过离开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的财产继承法。但是,由于现代许多国家财产继承立法的发展,在取得继承权问题上逐渐突破了传统的以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作为取得继承权根据的范围,致使与被继承入之间形成的共同生活关系、扶养关系也成为取得继承权的重要根据之一。按照  相似文献   

4.
覃有土  陈雪萍 《法学家》2004,(3):99-105
侵害婚姻关系不仅违反了公序良俗,而且破坏了一个家庭的幸福、和谐、圆满的婚姻生活.若因婚姻关系遭受侵害,致财产上遭受损害或精神上蒙受痛苦时,可否向通奸、姘居之配偶,尤其是侵害婚姻关系之第三人请求赔偿呢?我国现行有关立法尚未确立保护婚姻关系的相关制度.这一立法上的疏漏,无疑给追究侵害婚姻关系行为人的法律责任留下了空白.因此,研究婚姻关系之法律保护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科学揭示婚姻关系的本质属性是婚姻立法与司法的理论前提。马克思在《论离婚法草案》中指明了婚姻关系乃是世俗社会的伦理关系 ,它的外在表现形式便是家庭这一“伦理实体” ;婚姻法律制度则是婚姻这种基本伦理关系的承认与保护。由婚姻关系的伦理本质所决定 ,关于离婚的立法原则应当以现实社会的普遍伦理价值为标准 ,并具体化为离婚成立的诸种客观条件 ,从而使司法在离婚案件上的功能更多地由立法来承担。  相似文献   

6.
如何界定婚姻关系的本质,法学界众说纷纭。其实透过现象看本质就可清晰地感受到:婚姻关系既具有身份性和伦理性,又有财产性和契约性,它是社会综合系统之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便是对婚姻关系的现实反映。其在规制婚姻领域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同时,适时弥补了婚姻立法的不足,彰显了婚姻领域的人格独立与人格自由。  相似文献   

7.
性骚扰防治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骚扰危害受害人的身心健康,影响婚姻关系的建立与稳定,影响职业发展、造成经济损失,扰乱社会秩序。我国现行法律在不同的立法层面上明确了反对性骚扰的法律原则,妇女权益保障法又将性骚扰纳入了法律范畴,但没有关于性骚扰的专门立法;现行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笼统、空泛,缺乏可操作性;法律规定不周全、不延续。应加强立法,填补法律空白,并在刑法典中增设“性骚扰罪”的有关规定;建立起性骚扰的社会预防和防治机制。  相似文献   

8.
配偶权是由英美法系国家首先提出并加以完善的,我国的《婚姻法》并没有将配偶权写入其中。随着中外文化不断交融、学者对婚姻关系的深入研究及社会对于婚姻关系的广泛讨论,特别是"包二奶"现象的层出不穷,因配偶权引发的纠纷也越来越多。尽管我国立法尚未采纳"配偶权"这一概念,本文试图立足于《婚姻法》的基本理论和现行法律法规,对这一权利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我国在婚姻立法上完善配偶权的相关内容,以法律手段对"包二奶"的行为加以有效的调整,从而使配偶权的被侵害者获得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9.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民政部于1983年8月26日颁布了《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办理婚姻登记的几项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的颁布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婚姻立法更趋健全。目前,我国存在着两种婚姻关系,一种是中国公民之间的婚姻关系,一种是中国公民同外国人之间的婚姻关系。我国于1981年颁布施行的新婚姻法是调整中国公民之间婚姻关系的。基于我国建国以来33年之久的司法实践和立法实践,我国民政部颁布了中国公民同外国人申请婚姻登记的规定,不仅使我国司法机关在调整中国公民同外  相似文献   

10.
当前,存在夫妻互相担保的现象,笔者认为这种行为有悖我国立法精神和立法原则。夫妻是由合法婚姻所产生的男女间的身份关系。夫妻双方除有各自姓名的权利及参加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自由外,对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具有所有权,可以对共有财产占有...  相似文献   

11.
配偶权研究     
我国现行法律对配偶权尚无明确规定和完善的权利保护机制,因此当配偶权受到侵害,尤其是来自婚姻关系外的第三者的侵害时,受损配偶一方的利益难以得到相应的法律救济。我国如能在立法上对配偶权加以明确,完善其相关内容,并为利益受损的配偶一方提供一条可寻的救济、抚慰途径,将对衡平当事人利益和维护婚姻关系的稳定起到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离婚理由是离婚立法的核心内容。在我国现行婚姻法中"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是判决准予离婚的法定条件。由于这一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专家们基本同意将其修改为"婚姻关系确已破裂",这一建议已在试拟稿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婚姻作为一种传统的两性关系模式,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丰富着自身内涵。自法律将婚姻关系纳入其调整范围以来,事实婚姻作为法律婚的衍生物一直延续至今。由于我国澳门地区历史文化的特殊性,在我国澳门地区的婚姻立法史中,事实婚姻经历了一个从不承认到通过立法明文规定的历程,文章考察了澳门事实婚姻的立法概况,分析了澳门事实婚姻立法的特点、成因及对我国大陆的事实婚姻法律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我国现行婚姻法规定的离婚法定条件存在的缺陷 ,纵观世界各国立法有关离婚的法律规定及立法趋势 ,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婚姻状况 ,拟就婚姻关系破裂应成为离婚的法定理由 ,提出个人的见解与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5.
康娜 《法律科学》2009,(5):104-112
关系契约理论突破了传统契约理论的不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待婚姻的契约属性,为婚姻关系的基本定位和各项规则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关系契约视野下,婚姻立法应该鼓励长期承诺、鼓励奉献和互惠、保护信赖利益、避免机会主义、正视社会规范和关系互动中形成的潜在不平等,适应婚姻关系不断变化的特征,建立调整婚姻的弹性机制。婚姻制度的设计应该协调婚姻中的国家干预和个人自治、兼顾当事人的对立和统一,衡平婚姻中的自由和限制,均衡当事人的利益和损失。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的涉外交往中.“爱情无国界”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涉外婚姻已成为许多人的梦想并正在被实现着。但是.由于各国对婚姻关系的法律规定、传统的婚俗习惯等不尽相同.使得许多人好梦难圆,甚至出现许多事与愿违的情况。为此.比较各国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不同,并提出在涉外婚姻中应予注意的问题,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涉外婚姻.泛指一切含有涉外因素的婚姻关系,具体说来,应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双方当事人为不同国家的公民并所在其中一方所在国家缔结的婚姻关系;2、双方当事人为同一国家的公民,但在其国外缔结的婚姻关系…  相似文献   

17.
傅贤国 《法治研究》2012,(6):119-124
由于法律对登记程序瑕疵婚姻关系的法律效力缺乏规定,加上法理理解不一难以为司法实践提供应有的理论指导,导致矛盾判决及法律适用混乱频发。这不仅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还有损国家司法权威。通过解读相关法律规定可以看出:不同情形、不同程度的登记程序瑕疵婚姻关系,其法律效力也有所区别,不能简单地认定为有效、无效或可撤销。应当在立法中尽快明确不同情形、不同程度的登记程序瑕疵婚姻关系的法律效力和相关的诉讼规则,以便于司法操作。  相似文献   

18.
“草婚”忧患──农村非法成婚现象扫描            原野婚姻,通常被视作“终身大事”,可见建立婚姻关系是草率不得的。按照婚姻法规定,只有符合结婚条件、经过结婚登记,领取结婚证,男女双方之间的婚姻关系才能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审慎选择配偶,依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当变性的要求成为可能并能够实现后,在中国曾被看作是对传统伦理道德之挑战的"变性"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而作为一个持"社会应该更加宽容"观点的法律人,本文关注更多的是实施变性手术后变性人的权利和义务。目前,我国在有关变性人立法方面存在较大面积的空白,比如婚姻关系,家庭关系,工作就业等等方面。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变性人的立法作相关的比较,初步探讨了应如何在立法领域对他们的合法权益做出保障,以更好的维护人权,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薛栋  王美月  张路 《法制与社会》2013,(12):267-268
家庭作为社会最小组成单位,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而婚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对于婚姻关系的维护之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从诚信法的视角对婚姻关系进行阐释,以求对婚姻关系有更深一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