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的彭大将军专祠内,一座高达近10米的石碑矗立其间,碑身南北面书有"彭大将军家珍烈士纪念碑",东西面写着"先烈彭大将军家珍殉国纪念碑"。1912年1月26日的深夜,北京西四北红罗厂,清朝顽固派首领良弼家宅门口响起猛烈的爆炸声。23岁的京、津同盟会军事部长彭家珍只身深入虎穴,用土制炸弹将良弼炸死,自己则英勇捐躯。  相似文献   

2.
武昌首义的胜利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艰苦卓绝英勇斗争的结果,孙中山创建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与武昌首义有着密切的关系。同盟会在南方发动的几次武装起义均遭失败,在革命党人处于失望、怀疑与彷徨的时候,同盟会却“收功实于武昌”。武昌首义的胜利证明了孙中山和同盟会三民主义纲领和武装反清的革命方针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意义,孙中山创立同盟会的伟大历史功绩永远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3.
李林 《春秋》2013,(4):36-37
外祖父栾钟垚(栾星壑)是山东籍最早的同盟会成员(53人)之一。在日本东京时(1905年),出身寒门的外祖父就积极倡导武装推翻清朝统治的起义。1906年回国后在青岛主持《晨钟》报的国内发行事务,并为策动武装起义做各项准备。后应秋瑾之邀去南方诸省参加革命活动。南方暴动失败后,外祖父辗转去东北协助曾是山东同盟会主盟的徐镜心发行《盛京时报》。这期间,他曾向刚回国(1909年前后)的丁惟汾(山东后任主盟)提出了"山东起义必先取烟台"的战略主张。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和表亲肖廷枚(也是革命党人)亲赴  相似文献   

4.
故事描写1906年的清末,正是清廷疯狂暗杀“革命党”的黑暗年代。 10月15日,革命领袖孙中山决定冒险赴港,名为探望母亲,实则与十三省革命代表见面会谈。这是清廷“刺杀孙贼”的大好时机,将军白孝国(胡军饰)买通香港警察,在全港织起了一张“刺孙”的天罗地网,而“中国日报”社长陈少自(梁家辉饰)作为革命党人,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保卫孙中山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正>(接上期)决意拥袁张作霖在镇压急进会的同时,袁世凯再度出山。但袁已无效忠清廷之意,只是企图利用革命力量,打击威胁清廷,准备取而代之。张作霖起初并不了解袁世凯的野心,还认为他以保全清廷对付革命军,是对清廷忠心耿耿。因此张作霖与冯麟阁、马龙潭等33名军人,联名  相似文献   

6.
《春秋》1995,(6)
袁世凯血腥镇压「二次革命」后,公然废除《临时约法》,接受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接着复辟帝制,于一九一五年十二月十二日粉墨登基,自称「皇帝」,年号「洪宪」。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各地迅速掀起反袁救国的浪潮。孙中山在日本发表《讨袁宣言》,呼吁一切「爱国之豪杰共图之」。早在一九一五年夏秋之交,孙中山指令陈其美、居正、胡汉民、于右任分别筹组中华革命军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军,同时,还派朱执信等分赴各省,主持讨袁军事。这时,云南广大官兵在中华革命党人吕志伊等的策动下,坚决要求起兵反袁,革命党人李烈钧等也到云南从事  相似文献   

7.
魏子 《人民公安》2015,(2):58-62
国民党干将陈其美在短短10年的革命生涯里,被称为暗杀之王。操纵过刺杀光复会领袖陶成章,袁世凯手下大将郑汝成,及自己救命恩人、同为革命党人的李燮和等多桩大案。最终,这位暗杀大王自己也不明不白地被人暗杀。背景1916年,民国已经走到了它的第五个年头。而在欧洲,始于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也进入最残酷的胶着期,欧洲列强失去殖民中国的余力,而另一大国美国则采取对华比较友好的态度。只剩下日本在旁边虎视眈眈地盯着这个形势瞬息万变、新  相似文献   

8.
钱占元 《思想工作》2006,(10):46-47
1911年10月,华夏大地响起了反对清王朝的风雷,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率先举起义旗,全国各省纷纷响应。地处祖国北疆的内蒙古蒙汉军民也投入了推翻腐朽没落封建王朝的斗争。是年为夏历辛亥年,史称辛亥革命。同盟会酝酿革命光绪三十年(1904),山西革命党同盟会会员王建屏、李德懋、弓富魁受中国同盟会的派遣先后来到内蒙古地区,向蒙汉热血青年和清朝官兵宣传孙中山“恢复中华,建立民国”的号召和民主革命纲领。王建屏以耶稣教堂学校教员和假扮算命先生为掩护,李德懋以收徒习武为掩护,弓富魁以赌场为掩护,在包头、土默特旗、丰镇等地秘密发展同盟会…  相似文献   

9.
李日 《湖湘论坛》2008,21(5):48-50
1903年的"《苏报》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由于案情复杂,有些问题至今在学术界还未达成一致意见,其主要原因即在于我们忽略了对俞明震这位历史人物的研究。他是清廷派往上海查处该案的主要官员,故长期以来,当事人章太炎、吴稚晖,还有许多著述,一直把俞明震等同于其他反动官僚,把他放在对立面,因而才有所谓"通情献策"的争论,而且争论不休。实际上,在该案中,由于一些鲜为人知的原因,俞明震一直在暗地里全力救护革命党人,或通风报信,或亲自约见革命党人,劝其避走,但由于吴稚晖昧于大义,未将俞明震的情报通知同志,致使章太炎和邹容下狱。其实,俞明震虽然身为清廷命官,但他却始终站在革命党人一边与清廷周旋。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时期,是刘揆一为中国近代化而斗争的时期。以武昌首义为标志,可以区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武昌首义前,他从戊戌变法和自立军起事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才能实现政治制度民主化,并为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武昌首义后,刘揆一和大多数革命党人一样,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剩下的任务就是实施民生主义,他开始把主要精力用于发展实业。民国初立,在孙中山让位袁世凯、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同盟会清廷庸腐无能,国势日衰,列强乘机侵蚀。鸦片战争失败,香港、澳门割借于英、葡;中日战争失败,台湾、朝鲜割借于日本;义和拳战争失败,旅大割借于帝俄。于是,列强借口均惠,凡吾国内各地要埠,莫不有租借地。治外法权丧失。瓜分中国之说,喧动全世界。居留海外有志人士,痛心疾首,奔走号呼,谋推翻清朝统治。会党林立,秘密结社。此为同盟会成立之基本原因。1905年,在日本东京,有孙中山、陆皓东领导之兴中  相似文献   

12.
《春秋》2001,(5)
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全国各省纷纷响应,相继宣告独立,脱离清廷。山东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同盟会员,在武昌起义的影响和全国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推动下,一度倡导和促成了山东的独立。尽管山东独立后来受到袁世凯的破坏和镇压,被迫取消,但山东同盟会员在孙中山先生的指导下,仍然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相继发动了登州(蓬莱)、黄县、文登、荣成、青州、即墨、高密、诸城等地的起义,促成了  相似文献   

13.
胡鄂公北上主持革命谋划天津起义1、北方同志相继来鄂诚邀辛亥年(即1911年)九月十九日同盟会同志冷公剑,代表北京同盟会同志暨京、津、保等处之共和会、铁血会各革命团体,来鄂谒见黎公(即黎元洪),拟请派予北上主持革命。时,同盟会同志在北京者,有吴友石、杨时杰、冷公剑等数人,以吴所办之《国风报》(应为《国风日报》,下同)为中心。吴本姓白,名逾桓,友石者,盖化名也。  相似文献   

14.
《世纪行》2000,(9)
1900年 7月14日,八国联军血洗天津。本月俄军屠灭江东六十四屯、海兰泡中国居民,8月3日俄军大举入侵东北。本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公开抢劫三日,颐和园珍宝被窃掳殆尽。1901年 7月12日刘坤一、张之洞奏议变法事宜;9月7日清廷和11国代表在京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赔款银4.5亿两1903年 7月1日中东铁路通车。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1904年 7月3日科学补习所在武昌成立。8月3日英军进入拉萨。1905年 7月27日清廷派大臣出洋考察各国政治。8月20日中国留学生在东京正式成立同盟会。9月2日清廷下诏废除延续1300余年的科举制度。5日日俄战争结束。本月清户部银行(民国初年改组为中国银行)开市,复旦大学创立。1906年 7月中国首次有了出版法:《大清印刷物专律》。1907年 7月15日光复会起义失败,秋瑾被杀害。1910年 7月清廷公布人口调查数字,全国人口为4.2亿。1911年 9月7日赵尔丰大开杀戒,保路同志军猛扑成都,25日荣县独立,为全国先导。1912年8月25日国民党成立,27日民主党成立。1913年 7月8日李烈钧江西讨袁,二次革命爆发。9月二次革命失败...  相似文献   

15.
一、右任为右袵省文于右任,(一八七九——一九六四年)名伯循,别号太平老人,陕西三原人。一九○六年十一月加入同盟会,投身反对清廷、建立民国的辛亥革命。于氏曾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党政府监察院院长等职。他后来办报时,曾用‘右任’做笔名。署之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问时间、地点、条件,片面强调武装斗争“左”的思潮的影响,过去我国史学界对于宋教仁的评价贬多于褒,甚至列举诸如对袁世凯“抱幻想、软弱妥协、把同盟会拉向倒退(指在同盟会的基础上建立国民党——作者)”、“醉心通过议会道路建立责任内阁制”、“同袁世凯争夺个人权力”等等错误,硬把他描绘成国民党的“右翼”,人为地降低他应有的历史地位。对此,作者不能已于言。  相似文献   

17.
1909年,广安曾爆发过一次武装起义,因这年属已酉,故称广安已酉起义。领导这次起义的是孙中山先生的忠诚战友、辛亥革命功臣熊克武。1907年,在四川陆军弁目队学习的广安人秦炳,由熊克武介绍加入了同盟会。不久,熊克武、佘英、谢奉琦等革命党人在成都杜甫草堂召开会议,商讨发动成  相似文献   

18.
吕复(1879~1955),第一届河北省政协副主席,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一生主要从事教育事业。解放前任众议院议员、教育部次长、中国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察哈尔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河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吕复是河北省涿鹿县人,1903年考中举人。1905年赴日本留学,先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预科,后转入明治大学法科。1908年在日本东京加入由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并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任编译工作。1911年回国后当选为众议院议员。1913年,袁世凯未经国会通过,私自和五国银行团签定2.5亿元借款  相似文献   

19.
《春秋》1995,(1)
山东省著名的教育家鞠思敏先生,原名鞠承颖,字思敏,一八七二年三月三日,生于荣成县城老衙门前街一个书香门第家庭。他六岁读书,二十岁中秀才,二十一岁补廪,曾在荣成县马山大疃任塾师。他任塾师期间,博得乡民的称道。三十二岁时,被县知事保送入山东省高等学堂师范馆(后改为山东省优级师范学堂)进修,三十八岁毕业,三十九岁晋京复试,中师范科举人,授七品京官衔。鞠思敏早年秘密加入同盟会,并在同盟会创办的山东公学任教,辛亥革命时期,积极参加策动山东独立和驱赶清廷官吏的活动。中华民国成立后,他任山东省高等师范学堂教务主任,第二年,升任为校长,兼省法政专门学校教员。一九二二年八月,省高等师范学堂奉命停招新生,另设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他联合同盟会会  相似文献   

20.
陈其美遇刺     
东方明 《人民公安》2007,(13):54-57
袁世凯对陈其美又怕又恨,便派一位名叫尚铁的心腹赴沪收买陈其美,如若收买不成,则实施暗杀行动。1914年5月14日,上海滩发生了一起轰动海内外的暗杀大案,同盟会骨干、辛亥革命功臣、沪军都督陈其美遇刺身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