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秋薇 《世纪桥》2009,(9):50-52
沈从文的小说描写了美丽的湘西风光,而“湘西世界”就是沈从文理想人生的缩影,《边城》作为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以湘西这个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为背景,描写湘西古城普古朴的民风,并借助翠翠的爱情悲剧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情美和人性美,寄寓了沈先生“美”与“爱”的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这些思想不仅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延续发展提供了道德基础,更为现代生态学的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前提。发掘和弘扬中国传统的生态思想,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指导思想认识佛教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对佛教的核心内容四谛、缘起、五蕴进行了阐释,并分析了其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以图示的方法对佛学思想体系的作了高度概括和形象表述。把握了佛教的整体结构,对我们做好宗教工作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指导思想认识佛教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对佛教的核心内容四谛、缘起、五蕴进行了阐释。并分析了其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以图示的方法对佛学思想体系的作了高度概括和形象表述。把握了佛教的整体结构。对我们做好宗教工作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当代,越来越多的教育家认识到没有美育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没经过美育熏陶的人不是完美的人。美育,不仅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现代教育的基础和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儒家音乐美学思想所具有的美育功能有其独特的当代价值,对其应批判地继承,以期促进大学生的成人成才。  相似文献   

6.
佛教是对中国文化及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宗教,而禅宗的兴起则是外来的佛教本土化、世俗化的转折点.自其产生之日起,禅宗就在宗教教义和宗教生活上努力与"人间"社会打成一片,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佛教同当时中国社会的关系,使佛教与社会相适应.禅宗的入世宗教伦理对稍后的新道教(包括后来成为道教主流的全真教)的宗教伦理有着关键性的影响.禅宗的入世宗教伦理对稍后的新儒家(即"道学"或"理学",以及更晚出的"心学")的"宗教"伦理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并终于与"人间的"文化系统打成一片.禅宗宗教伦理与韦伯所归纳的"新教伦理"内涵一致,前者却比后者至少早了700多年.禅宗是"人间佛教"的第一次成功的尝试,其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都十分深远,今天中国佛教界所倡导的"人间佛教"即是承禅宗而来.  相似文献   

7.
审美现代性应该作为交往理性的一个重要中介,促进主体性、增强社会的整体性建构以及加强传统与现代联结,从而使得它们能够和谐、健康发展。艺术审美精神与科学、道德一样可以在现实领域中起到直接或者间接的社会功效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庞跃辉 《探索》2005,2(3):88-91
邓小平美学思想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其精髓主要体现为:继承和学习人类文明成果,鉴别和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是正确处理审美共性与审美差异的关系,建立正确审美标准的重要前提;大力建设“两个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培养“四有”新人,是积极开展审美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必须将文艺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把握文艺独特的创作规律和表现形式,才能积极发挥文艺的审美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英 《世纪桥》2011,(3):50-51
儒家生死观与佛教思想相互影响。儒家以佛教的生死业报轮回说为补充,充当其道德教化的新佐证,既为个体“行善从德”提供了功利性依据,又为现实社会“义命不符”提供了前世因缘,佛教蕴的注重个人行为责任思想与儒家相契合。同时儒家又影响佛教,使儒家道德规范成为佛教所接受和倡导的准则。  相似文献   

10.
尼采的悲剧美学在西方美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集中的体现出了尼采的生命哲学和生命美学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及艺术形而上学的理论建构。他的美学思想和哲学观的形成基础在于对生命的悲剧性的认识和对古希腊悲剧艺术审美特征的分析。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在美学史上的成就不在于理论的研究探讨,而是在于通过对希腊悲剧的分析而主张一种审美态度面对悲剧人生。审美是一种方式,这种审美境界最终是要达到人的自由境界。通过对《悲剧的诞生》的思想解读,正确而理性的去审视这个世界以及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倡导一种辩证而理性的思维和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张璐 《学习月刊》2014,(8):98-99
一、调查方法和调研对象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查阅文献等方法。考虑到调研的对象为中小学生,问卷的设计多为单项选择题,仅有少数几道多项选择题,调研的地点是安徽省池州市区以及近郊地区。  相似文献   

12.
李玉用 《唯实》2009,(6):33-36
佛教伦理中蕴含着强烈的关注人生、关怀生命等精神价值资源,有益于人们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调适自己的心灵,从而使生命得到真正的安顿。人间佛教的“心灵环保”立足于人心浮躁和困惑的现代社会,以“心灵环保”为方便说法,力图诊治现代人的焦虑、浮躁等社会问题,冀此提升现代人的精神品质,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安康。  相似文献   

13.
胡俊 《理论学刊》2012,(11):125-128
蔡仪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流派的开拓者,他以辩证唯物论为哲学基础建构起马克思主义新美学的理论体系,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发展。至今,蔡仪美学思想对于中国当代美学依然具有研究方法、研究路径和研究内容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蔡仪的唯物认识论美学可以通往科学主义的认知美学;另一方面,蔡仪的自然美论可以与西方当代的环境美学、生态美学等自然美学进行对话,启发和促进当代美学的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化哲学不应是一个学科分支或部门哲学,文化哲学的出现代表着哲学方向和视角的一种转变,更预示着哲学反思的一次飞跃,一种哲学核心概念的转换.卡西尔的“符号形式的哲学”和伽达默尔的“教化哲学”对于理解和认识这种飞跃和转换无疑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而从境界和教化的角度来实施文化哲学的构建显然具有相当的可行性和极大的现实意义.文化哲学要在中国获得其应有的地位,有很长的路要去探索.一旦东西方哲学从文化上完成一种“视域融合”而进入一个“共同世界”,不仅使文化哲学本身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而且也会给整个哲学找到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15.
黄榦的学术理论在阐扬朱熹学说的同时,多所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人格美学思想,他将朱子的宇宙本体论进一步伦理化,将伦理与人格审美相结合,强调去人欲私利的重要性,形成了以尽心精神与道德实践相结合的人格养成论,他渐进式的、踏实严肃的为学与做人风格对后来学者、对闽学的传扬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赵家治 《新长征》2010,(7):63-64
孔子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仁学"基础之上的,是其哲学、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毕生在哲学上求真、伦理学上求善、艺术上求美,他的美学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佛教艺术在印度和中国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佛教造像题材反映了不同时代特征。在印度,佛教艺术经历了早期"无佛像期"和大乘思想兴起后以键陀罗和马图拉两种代表各自时代特征的佛像繁荣期;在佛教传入中国后石雕艺术历经几个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艺术的民族化、隋唐佛教艺术的中国化而出现佛教造像艺术的辉煌、宋代佛教艺术的世俗化、元代造像艺术的短暂停止及其藏传佛教特征乃至明清时期石雕艺术的衰落。  相似文献   

18.
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反贫困的斗争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反贫困思想。虽然有些反贫困思想还不够成熟、完善,但对于当代的反贫困工作仍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反贫困思想的梳理性的总结,从而形成了一些初步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市场化,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在惊喜于科学进步与金钱带来的感官享受的同时也迷茫于科学进步与金钱带来的束缚。工具理性的流行,使得人的主体性淹没在被精密安排的组织中,人与人的时空距离在逐步缩小,  相似文献   

20.
人是一种二重性存在物。人的社会性、精神性、理想性特性表明人具有对生活境界的追求。中西方人文主义者对生活境界的探讨是一种状态的描述。基于人的实践生存方式,从动态的活动的视角理解生活境界,可以认为,创造是提高生活境界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