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法兰西第一殖民帝国的势力在17世纪80年代曾扩展至阿瑜陀耶王朝统治下的暹罗,一个隶属于罗马教廷的法国天主教传教组织于17世纪中叶最早抵达暹罗,它的全名叫巴黎外方传教会,这个组织的传教士开拓并且引领两国邦交,不过由于暹罗纳莱王身边的宠臣华尔康以及耶稣会士塔查尔的介入使得巴黎外方传教会在两国结盟谈判中的地位一落千丈,致使法国当局无法获得准确的信息因而鲁莽出兵暹罗,最终导致1688年的暹罗政变使得除巴黎外方传教会以外所有法国人的政治经济军事势力都被驱逐出去。  相似文献   

2.
试论泰国免于沦为殖民地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55年英国以武力迫使暹罗签订不平等条约(即“鲍林条约”),1856年美国、法国也如法炮制,迫使暹罗签订了类似的条约。之后,暹罗又先后与其他西欧国家订立了所谓“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到了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暹罗实际上已经沦为半殖民地了。随后,法国由印度支那向西扩张,英国则扩大了对缅甸的侵略。到了八十年代,英国占领了整个缅甸(1885年),法国征服了越南(1884年)。1887年法国建立了印度  相似文献   

3.
在东南亚地区,泰国虽然是唯一没有沦为西方殖民地的国家,但却不能说它的社会经济结构就没有带上殖民地经济结构的特征。直到十九世纪中叶为止,泰国仍然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1855年英国以武力强迫暹罗(即泰国)同英国签订暹英条约(又称鲍林条约),遏罗同意英国在暹罗各港口进行自由贸易,并规定对英国的进口商品只能征课3%的进口税。接着,美国、法国、德国、日本和沙皇俄国也相继强迫暹罗签订  相似文献   

4.
柬埔寨历史的编纂中一个显著的现象是,学界普遍认为1863年的《法柬条约》的意义乃是标志着柬埔寨沦为法国的保护国。本文将从《法柬条约》的文本人手,重新释读该条约的历史意义,以揭示出该条约的签订曾在法国、柬埔寨和暹罗3国之间掀起一场话语权争端。并且在争端的背后,柬埔寨固有的空间话语系统开始被严重摧毁,法国殖民者的主权想象通过权力机制的运作不断折射在柬埔寨。  相似文献   

5.
国王与女家庭教师 1825年,一位暹罗王子(他的继承权被夺,生命危在旦夕)躲到一座佛寺避难,平时披上黄色袈裟作僧人装扮。他的父亲,即人称彭一定一克郎的暹罗第一或至尊国王驾崩后,当年20岁的王子昭法孟固顺理成章成为王位继承人;由于他是正宫皇后的长子,就算不是他的绝对权利,但按照惯例和传统,他是菩一巴王朝合法的王位继承人。然而,他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兄长,  相似文献   

6.
心灵的飞翔     
赵方 《新青年》2006,(10):58
这是一个法国男子,1941年出生于法国.从演员到导演、制片的职业履历,成就他事业的地方是美国,但他以法国人为骄傲.他终将兴趣锁定在记录片中,不再在故事片的爱恨情仇生生死死中打转.在他拍摄的记录片中,固执地使用法语,因为他有着一腔法国人情怀.他获了很多奖,但那对我理解雅克·贝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拍了什么东西,而不是他说的什么或得了什么大奖,只是因为他是一个以拍摄为生的男子,一个在热爱中独自前行的男子.  相似文献   

7.
2007年5月6日,在法国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人民运动联盟”候选人尼古拉·萨科齐以53%的得票率战胜社会党候选人罗雅尔,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第六位总统,并于5月17日开始了他的五年任期。爱丽舍宫迎来了二十九年来最年轻的主人、首位二战后出生的国家领导人和第一位移民后裔总统;而这一切,都标志着法国一个崭新政治时代的开始。  相似文献   

8.
一、暹罗①王室实行垄断贸易制度的原因在封建专制国家里,以国王为首的统治集团,拥有处理贡赋和集中商业资金的大权,是惟一有能力进行大规模交换活动的群体,而“皇商之霸权乃是最终迈向垄断贸易制度”②。因此,王室垄断贸易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普遍现象,世界各国大都在不同程度上推行过以国王为代表的国家垄断贸易制度。从王室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角度看,暹罗实行王室垄断贸易制度具有深刻的经济动因和政治动因。从经济角度看,暹罗十分落后的封建经济是实行垄断贸易的基础。暹罗素可泰王朝进入封建社会,很大程度上是已进入发达的封建社会的亚洲大…  相似文献   

9.
一次举世瞩目的总统选举七年一度的法国总统选举,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引人注目。总统选举的两轮投票将分别于4月23日和5月7日进行。但国内主要政党及各派政治力量的竞选活动,早在去年底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这次选举之所以引起法国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是因为它有着不同于以往的特殊意义:其一,这次总统选举标志着密特朗时代的结束。密特朗是法国目前资格最老的政治家。在担任总统的14年中,他稳妥地处理了许多棘手的外交难题,积极推动了欧洲联合事业。在他领导下的法国还经历了东欧剧变、德国统一、两极体制崩溃的历史转折时期,以…  相似文献   

10.
国王与女家庭教师 1825年,一位暹罗王子(他的继承权被夺,生命危在旦夕)躲到一座佛寺避难,平时披上黄色袈裟作僧人装扮。他的父亲,即人称彭-定-克郎的暹罗第一或至尊国王驾崩后,当年20岁的王子昭法孟固顺理成章成为王位继承人;由于他是正宫皇后的长子,就算不是他的绝对权利,但按照惯例和传统,他是菩-巴王朝合法的王位继承人。然而,他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兄长,靠着他母亲的阴谋诡计,早已取得了国库的控制权。现在,他纵然不是获得皇家的承诺——在暹罗,这类皇家承诺经常是一种廉价的安抚方式——他允诺执掌权势直至昭法孟固成年,并有足够精力和  相似文献   

11.
17世纪初至18世纪中后期,越南南河阮氏政权的海外贸易迅速发展,成为东亚海上贸易的一大亮点。作为当时东亚海上贸易的主导者,华商以操作者、推动者和管理者的身份参与南河海外贸易发展的全过程,为其发展和兴盛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自18世纪末中国帆船对吧城、马尼拉的贸易逐渐衰退之后,到19世纪初期依然没有摆脱持续衰落的困境。与此同时,暹罗及安南的王朝兴替,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国帆船对两国贸易衰退的势头,并促使彼此间贸易往来在19世纪初期再度兴旺起来。19世纪初期英国在据有新加坡之后所采取的自由贸易政策,使得中国帆船的东南亚贸易又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对于中国帆船的东南亚贸易而言,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可谓是一个危机与机遇并存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四次大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移民东南亚历史,根据其动力和规模,可分为四次大潮。东南亚为中国海外移民的最主要目的地。中国人大规模移民东南亚始于17世纪,盛于20世纪上半叶,历三波移民高潮。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中国改革开放前,移民东南亚工程中断。随着大陆改革开放及中国与东南亚经济合作的飞速发展,中国人重启移民东南亚热潮。虽然推动不同时期的移民潮各有其不同的国内外因素,但就四次大规模移民潮而言,中国与东南亚的经贸发展和合作都是主要动力之一。随着中国与东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如中国与东南亚的政治关系保持良好,前往东南亚的移民潮仍将继续。与此同时,东南亚各国进入中国的移民也将日益增多,并呈加速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暹罗方面的史料,围绕两国间有关"朝贡"与"条约"的交涉,重新探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中国与暹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越南卷入了东南亚民族独立运动的浪潮。在各种政治势力中,平川派、高台教与和好教作为3股民族主义武装力量在反对法国殖民主义的斗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3股势力产生于法国殖民统治时期,是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的产物。历经反法斗争、武装割据的发展阶段,这3股势力走上了共同反对吴庭艳政权的道路,组建了民族主义力量联合战线。然而,这一战线仅仅存在了两个月就走向破裂和消亡,究其原因,是缘于3股势力在各自产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特点,也是法国与美国在越南实力消长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汪津生 《西亚非洲》2012,(1):117-127
塞西尔·罗得斯是19世纪中后期在南部非洲疯狂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英国殖民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其殖民行径在客观上对于南部非洲政治格局和政治版图的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在南非联邦的建立问题上,他提出通过加强与布尔人的经济关系和交通联系,以及向布尔人让渡部分权力的办法,换取布尔人的支持,用和平、渐进的新路径推动了两个白人民族和解和南非联邦的建立。另外,罗得斯及其领导下的英国南非公司的殖民行为还推动了津巴布韦和赞比亚两国政治地理版图的形成,并引进比较科学的行政管理模式,从而在客观上对当地无意识地起到了一些"建设性"的作用。但这全然不能掩饰殖民主义在人类文明史上的罪恶和破坏作用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的英德两国,继而影响法国,席卷欧洲大陆,点燃了北欧、俄国、美国以及亚洲的星星浪漫之火。借助欧洲浪漫主义的火种,在大约一个世纪后日本浪漫主义悄然兴起。日本浪漫主义虽然未能像欧洲浪漫主义那样在日本文学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但也在欧洲浪漫主义的催发下,荡起了一串涟漪。吉田精一曾说过"日本近代文学离开欧洲文学的影响是不能成立的。"[1]众所周知,当一个国家的文学接受外来影响的时候,不是被动的,而是有选择的。通过对代表作家的个案分析,可以进一步理清日本浪漫主义和欧洲浪漫主义的文学关系。  相似文献   

18.
King Abdallah was assassinated as a result of his relationship with Arab leaders. The opposition included three leaders: the Mufti Hajj Amin al-Huseini, King Faruq and Ibn Saud. Jordanian intelligence knew about the conspiracy and warned King Abdallah, but he decided to visit Jerusalem as originally planned and there he was assassinated. After the assassination on 20 July 1951, the Jordanian government was faced with two dangers that threatened the Hashemite regime in Jordan. The first, a Palestinian rebellion the purpose of which was the replacement of the Hashemite regime with a Palestinian one; the second an invasion of Jordan by either Syria or Saudi Arabia or both countries together, and their possible control of it. However, the dangers turned out to be neither tangible nor serious and the Hashemite regime remained in power.  相似文献   

19.
伊朗巴列维国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伊亲密关系建立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巴列维的独裁统治陷入严重危机.1977年入主白宫的卡特起初并没有意识到伊朗局势的严重性,所以仍把巴列维国王视为唯一可以稳定伊朗的国家领导人.随着伊朗危机的日益加剧,伊朗国王的地位摇摇欲坠,对此,美国各部门围绕对伊朗政策产生激烈纷争,并最终坐视巴列维国王倒台.美伊长达近30年的友好关系也宣布终结.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单考察了近代几个主要欧洲殖民强国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荷兰与英国在东南亚扩张活动的宗教政策与传教活动,比较了早期欧洲列强在殖民扩张中的特点与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