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纵观泰国84年的民主化历程,会发现泰国的民主发展陷入一种文人与军人交替执政的"怪圈"之中。为了探寻"怪圈"现象的形成机制,本文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作为充裕要素所有者的泰国劳工阶层从国际贸易扩张中获益,经济状况的改善进一步增强了其政治自主性和积极性。进入21世纪,利益共享和优势互补促使劳工尤其是农民群体与新资本集团结成联盟,开始从国家发展理念、社会运动和民主机制三个层面,同王室与传统资本集团的保守要素联盟进行对抗,并最终导致了泰国民主化进程呈现怪圈式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
1957年9月17日,沙立·他那叻元帅及其美国装备的部队夺取了泰国政权.在一个军人长期在国家的政治和商业生活中起主要作用的国家里,这种行动肯定是另一次政变,虽然这种情现在当吋是不大明显的;以披汶·颂堪为首的前政府之被推翻是泰国政治制度转变的一个转折点,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在于简单地评论1932年立宪政府成立以来泰国政府的发展,并考察沙立政府在政治独裁下的当前动向的.1937年6月立宪政府之建立,结束了五百多年来的专制统治,在专制统治时期,君主被当作神化权力和政治权威的唯一源泉,这整个时期的政治社会结构是等级划分越来越森严.人民从出生就被讥育着必需一心效忠国王.专制君主在十九世纪所受的西方影响,使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上,拉美与美国相继推行立宪主义,但二者却是貌合神离。美国借由立宪实现了宪政,拉美虽有立宪之名却无宪政之实。国外学者多从二者立宪所依凭的外在条件来解释其原因,本文试图从宪法根基这一维度来考量拉美与美国两种立宪发展中的分型。拉美采取了以政治精英为主轴、始终脱离民众的立宪逻辑,美国则将宪法根基深植于民众。拉美和美国立宪主义的分型表明,立宪是多种制度要素之间的合理搭配,需要妥当安置常态政治与宪法政治、大传统与小传统、同意与代表等制度要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泰国(史称暹罗)是近代东南亚国家中唯一保持政治独立的国家。二十世纪初,随着东南亚各国争取独立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泰国当权集团为了维护独立,巩固统治,也先后倡导和鼓吹民族主义。本文拟就泰国当权集团的民族主义的兴起、发展与特点,试作论述。一、泰国近代民族的形成与特点如所周知,1855年的英暹条约(又称鲍林条约)及其后与欧美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泰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近代国际政治的急流中,沦为半殖民地。但由于  相似文献   

5.
2014年5月20日,泰国军方宣布全国戒严令。22日下午,陆军司令巴育宣布成立由陆海空三军及警察组成的国家维护稳定委员会,从当地时间下午4时30分开始接管国家政权,停止看守政府职能。这是泰国自1932年立宪革命以来发生的第21次军事政变。政变使得泰国自2013年10月31日爆发的政治乱局得以暂时缓和,“黄衫军”和“红衫军”两派的街头争斗基本停息,民众为局势得到控制感到高兴。  相似文献   

6.
2014年5月22日,泰国军队宣布政变,结束了持续半年多的泰国政治危机.泰国自开启宪政民主以来的几十年里,数次通过军人政变结束政治危机和社会乱象,这不能不说是泰国民主政治的悲哀.泰国的政治历史证明,模仿西方民主或是长期军人独裁的老路都是行不通的,今后的出路何在?笔者认为,或许是在权威主义民主制度下,有一个具有国家现代化发展导向的强势权威政府,把国家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坚持国家利益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高于党派利益,经过多年努力,逐步实现国家治理的治本目标.  相似文献   

7.
好莱坞全力推出的大片《安娜与国王》正充斥世界各大影院,票房看好。然而它却在泰国遭遇禁映。这部影片讲的是19世纪泰国国王孟固与维多利亚女王的英语女教师之间的浪漫爱情。泰国审查官认为该片未对泰王室给予足够尊重,因而禁止在泰国放映。20世纪福克斯公司争辩说,比起同题材的影片《国王与我》(曾于1956年获奥斯卡金像奖),《安娜与国王》更谨慎地处理了泰国与亚洲文化价值观这样的敏感问题。但泰王室受到许多泰国人的高度尊重,只有对国王和王室进行最精心细致的描写,才能为泰国国民所接受。因为已被半神化的普密蓬国王被他众多的老一代臣民视为人生的指路明灯,6000多万泰国人对国王和王室怀有一种宗教般的虔敬和忠诚。正如许多导游手册所特别强调的那样,泰国人希望外国人也能对泰国的国王和王室表现出同样的尊重。社会的变革并没有使泰国人改变“国王是活着的神”这种根深蒂固的信念。而普密蓬国王之  相似文献   

8.
宪政体制变革的动力,源于新旧利益集团在政治博弈中对权力边界的制度化诉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军人集团的没落,以及城市中产阶级与新资本集团的相继兴起,泰国宪政体制在各派利益集团的持续冲突与妥协中不断重构。通过完善公民政治权利、提高地方自治、加强立法权与行政权制衡、创设独立监督体系等制度建设,泰国的宪政架构开始从一元转向多元。尽管从短期来看,由于宪政体制与权力结构的错位,各派利益集团将围绕修宪议题展开针锋相对的政治博弈,从而引发社会分裂与政治动荡,但从中长期来看,随着政治权力结构日趋多极化,泰国宪政体制将在“权力制衡”的多元化道路上继续前行,进而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平稳有序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9.
中泰两国关系源远流长。泰国有史以来,中国人就了解泰国,并与之有着历史的联系。至少从十三世纪后,华人就在泰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艺术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王室垄断贸易和其他商业活动中发挥主要作用。为生活所迫而移居泰国的华人,多少世纪以来经历了各种苦难、动荡、变迁和新的组合,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已参加泰国国籍,如今已成为泰民族的组成部分。他们同当地各族后裔一样,生于斯、长于斯,忠于自己的国家,为泰国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泰国政治格局转型中的利益冲突与城乡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年初以来,泰国政局持续动荡。在泰国政治格局转型过程中,“反他信”派与“挺他信”派之争的实质在于政治利益的重新分配。前者是以军人、官僚、地方政客、城市中产阶级为核心的既得利益集团,要求重建“多党并立”格局;而后者则是以新兴产业集团与农村贫困民众为核心的政治联合,要求固守“一党优势”格局。长期以来泰国的发展失衡是引起城乡分化的根本原因。因此,如何构建各派政治力量都能接受的平衡利益格局,已成为化解此次政治危机,进一步完善泰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政治转型中的制度因素:泰国选举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认为,泰国政局持续动荡的重要原因,在于各派政治利益集团在重新划定权力边界的政治转型过程中始终未能在政治制度层面达成显规则与潜规则的相互契合。尽管各方对改变“小党林立”格局存在共识,但“反他信”阵营的既得利益集团偏好“两党对峙”格局,而“挺他信”阵营的新兴利益集团倾向“一党优势”格局。由于两派都存在对“实际控制力一潜规则权力边界”的错位误判,使得各方难以通过选举制度的显规则调整来重新划定彼此间的权力边界,从而导致持续的政治冲突与角力。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problematic nature of "authority" in the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 Focusing on the rules governing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relations, which today form part of the juridical conditions of global capitalism, the location and structure of political authority are argued to be historically specific. They have changed with the emergence of different historic blocs and as a result of consequent alterations in state-societyrelations. The article emphas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private corporate powe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 and hegemonic authority relations. However, the significance of private authority is obscure and little understood by student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is gives rise to analytical and normative grounds for adopting a historical materialist approach to theanalysis of global authority that incorporates national, subnational, and transnational influences.  相似文献   

13.
从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俄罗斯经济便陷入了困境,叶利钦时期的"休克疗法"更加使俄罗斯经济陷入水深火热的境地。普京执政后,俄罗斯经济逐渐走出困境,不仅实现了政局稳定、经济增长的目标,而且逐步恢复了其在世界经济的大国影响力。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大的反差?我们的观点认为正是普京的威权治国模式才使得俄罗斯经济重新崛起。中国和东亚一些国家威权治理的成功经验,反衬了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宪政治理的弊端与缺陷,从而得出在经济发展初期,必须保证国家的权威,即实行威权治理。而在具备一定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必须适时由威权治理向宪政治理转轨。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背景入手,分析泰南穆斯林分离运动在冷战后时期再度兴起的原因,阐明泰南穆斯林分离运动的形成与发展既是历史的延续,也是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泰国的政治危机自他信执政后期起便始终未能平息,国内外社会就其原因展开了广泛的探讨。本文在简要回顾这些讨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互联网作为一项新的变量对泰国政治产生的影响。本文认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不仅使后政变时代的社会运动扩大化与持续化,造成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割裂与对抗,而且严重威胁着泰国的传统政治和社会秩序,并指出泰国政府的主要应对举措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为垄断香料贸易,葡萄牙政府创设以果阿副王廷为中心的印度公司,通过副王廷的各种机构建制,对管理包括防务和交易在内的东方事务,进行司法和行政控制。  相似文献   

17.
Thi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judiciaries in Tanzania and Zambia finds that neither one has developed a strong accountability function vis-à-vis the government. It goes on to address why judges in the two countries rarely have restrained the government in politically significant cases, identifying three sets of factors that may explain why the judges perform as they do: the legal culture; the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and the social legitimacy of the courts.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re are signs in the Tanzanian judiciary of a certain willingness to hold the government accountable in politically salient cases, but that their opportunity to do so is limited, due to institutional, social and political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flow of constitutional cases. The Zambian courts have more political cas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fulfilling an accountability function vis-à-vis the executive, but are reluctant to assert such authority. This is attributed to the legal culture and to political pressure.  相似文献   

18.
张文宗 《和平与发展》2020,(2):40-55,136-142
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两党的斗争异常激烈,政治极化程度之深为近几十年来所罕见,有学者甚至称其为"超级极化"。面对政治极化及其背后的深层问题,美国总统特朗普为巩固执政权威、两党政客为解决国内经济问题,都将对华强硬作为优先事项。美国部分学术界精英等提出为了凝聚人心和强化国家认同,呼吁与中国开展新冷战。这股强大的力量与中美两国结构性矛盾趋于尖锐一起,共同推动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极端化。但与中国对抗无法缓解美国激烈的党争,难以改善其国内的不平等问题,也解决不了美国国家认同面临的长期挑战。美国要走出政治极化,需要共和党或民主党通过选民重组获得对另一方的压倒性优势,从而长期主导政治议程。未来美国的党争还会非常激烈,但不管其国内政治如何演进,美国对华强硬的趋势都很难改变。  相似文献   

19.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回顾和总结2004年泰国所走过的历程那就是:在天灾人祸中谋求经济发展。2004年泰国遇到的天灾是禽流感和海啸,而泰国南部分离主义的动乱和造成的损害,以及世界油价猛涨的冲击,则可归之为人祸。在天灾和人祸的双重因素干扰下,泰国的GDP仍保持6.5%的增长,这不能不算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之所以取得这样一个巨大的成功,其秘诀在于维持了政治的稳定。以他信为总理的泰国政府,顺利完成了4年任期,并获得大选连任,这在泰国的历史上,是二战以后绝无仅有的第一次,充分显示了其政府的稳定和得到人民的信任。他信政府与泰国以往历届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